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山市南海區福厚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佛山市南海區福厚博物館南海縣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6月18日,館址設在西樵山白雲洞雲泉仙館內。1987年7月,南海縣博物館從雲泉仙館遷往西樵山蟠龍洞。2006年8月4日,受颱風「派比安」影響,西樵山出現了罕見的泥石流災害,南海區博物館館址被嚴重損毀,隨即遷往桂城南新三路5號原南海廣播電視局舊址作臨時辦公場所。館藏文物以收藏南海境內出土文物如漢代陶器[1]、唐宋瓷器、西樵山遺址石器以及南海籍歷代書畫家作品特別是康有為書法、信札手稿真跡為最大特色。

博物館介紹

南海區博物館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是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佛山市科學普及示範基地,是展示南海歷史文化、西樵山文化、廣府文化的重要場所。

南海區博物館占地面積34396.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4559.7平方米,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西樵山南門入口處東側,北倚風光秀麗、底蘊深厚的西樵山,西與西樵夢工場、國藝影視城相對,環境幽雅,自然條件優越,是南海區建設「文翰樵山」嶺南文化高地的一張亮麗名片。

新館建築設計從西樵山地區極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採石遺址中吸取靈感,將建築體量縱橫交錯、相互層疊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塊、層疊的山石意象,隱喻了南海古老的採石文化,巧妙實現了自然與藝術、歷史與現代的統一,引發人們對南海歷史的追憶,並產生強烈的本土文化認同感。

新館主體建築有三層,第一層是大堂、設備房和臨時展廳。第二層為辦公區,包含業務科室和科研管理室,第三層為陳列展覽區。新館常設展廳共七個,分別為《南海記憶》、《南海群英》、《館藏書畫》、《廣府風情》、臨時展廳和《石景宜珍藏展》(包括展廳一、展廳二),展廳面積共約3500平方米。

至2016年12月31為止,館藏藏品資料共6970件(套),其中二級文物24件(套),三級文物670件(套),其餘6276件(套)為一般文物資料。館藏文物以收藏南海境內出土文物如漢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遺址石器以及南海籍歷代書畫家作品特別是康有為書法、信札手稿真跡為最大特色。

館內分設綜合部、館藏研究部、陳列部、宣教部、非遺保護部等職能部門。館內人才隊伍近年不斷壯大,共有人員編制32人。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人,本科25人。

南海區非遺概況

南海區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 59項(其中含拓展項目5項),其中2項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1 項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 項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6 項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含5個區級拓展項目)。南海非物質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77人次(實際人數67人,其中5人為兩個項目的傳承人,5人已去世),其中省級傳承人10人(1人去世--佛山十番何漢然),市級傳承人23人(1人去世九工煎堆--鄒珍珠),區級傳承人44人(3人去世--大瀝錦龍盛會、大瀝獅子會馮家森、大頭佛曾根)。傳承基地37所,省級傳承基地2個、省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3個、市級傳承基地12個、區級傳習所20個。

國家級佛山十番、廣東醒獅省級官窯生菜會、樂安花燈會、九江雙蒸酒釀造制技藝、九江傳統龍舟、鹽步老龍禮俗、詠春拳?葉問宗支、南海藤編、金箔鍛造技藝、大仙誕廟會(西樵大仙誕)、粵曲、九江煎堆製作技藝、市級南海龍舟說唱、里水北沙武術、大頭佛、南海灰塑、三山鹹水歌、傳統繅絲技藝、麥邊舞龍、南海竹編(竹編燈籠、竹織雨帽製作技藝、羅行竹編)、西樵大餅製作技藝、香雲紗(坯紗)織造技藝、區級粵劇、葛洪煉丹傳說、佛鶴獅頭製作、赤坎盲公話、南海農諺、西樵山傳說、松塘村中秋夜燒番塔、里水毛巾織造技藝、九江魚花傳統養殖技藝、南海醒獅(采青技藝)、花燈製作技藝、西聯村神誕、赤山跳火光習俗、簡村北帝廟會、松塘村孔子誕、松塘村「出色」巡遊、平地黃氏冬祭、大瀝錦龍盛會、大瀝獅子會、大頭佛(民樂大頭佛)、傳統龍舟(丹灶扒龍舟)、燒番塔(仙崗村燒番塔)、生菜會(北村生菜會)、獅中冥王誕、黃岐龍母誕、平地觀音誕、南獅鼓樂、疊滘灣道賽龍船、同樂堂十番、華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九江燈謎、萬石轆木馬、萬石舞青火龍、南海廣式旺閣醬油釀造技藝、西樵白眉武術、廣式家具製作技藝傳習所省級傳承基地:佛山十番傳承基地、廣東醒獅傳承基地、省級生產性保護示範性基地: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基地(第一批)、南海藤編(里水)傳承基地(第一批)、南海藤編(大瀝)傳承基地。

市級傳承基地:鹽步老龍傳承基地、麥邊舞龍傳承基地、九江傳統龍舟傳承基地、大頭佛傳承基地、葉問詠春拳傳承基地、粵曲傳承基地(南海區文化館)、粵曲傳承基地(和順中心小學)、南海粵劇傳承基地(西樵鎮第一小學)、聯表灰塑與壁畫傳承基地、南海竹編(羅行竹編)傳承基地、傳統繅絲技藝傳承基地、香雲紗(莨紗)織造技藝傳承基地、區級傳習所:佛鶴獅頭扎作傳習所、赤坎盲公話傳習所、里水北沙武術傳習所、金箔鍛造技藝傳習所、南海龍舟說唱傳習所、竹織雨帽技藝傳習所、九江煎堆傳統技藝傳習所、粵曲傳習所(南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大瀝鎮粵曲傳習所、九江魚花傳統養殖技藝傳習所、南海醒獅(采青技藝)傳習所、松塘村「出色」巡遊傳習所、松塘村孔子誕傳習所、平地黃氏冬祭傳習所、大瀝鎮錦龍盛會傳習所、大瀝獅子會傳習所、民樂大頭佛傳習所、傳統龍舟(丹灶扒龍舟)傳習所、燒番塔(仙崗村燒番塔)傳習所、北村生菜會傳習所。

視頻

佛山市南海區福厚博物館 相關視頻

你知道嗎?西樵原來有個福厚博物館
花樣TV秀0818福厚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