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犁馬 |
---|
科學分類 |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馬科 Equidae 屬 馬屬 Equus 種 伊犁馬 |
伊犁馬,[1] 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馬種、伊犁馬亞種,是中國珍稀的動物資源。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
伊犁馬是中國育成的乘挽兼用型馬種,產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中心產區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鞏留、新源等縣, 分布到全州及鄰近地帶。它是以哈薩克馬為母本, 用前蘇聯奧爾羅夫馬、頓河馬、布瓊尼馬等品種雜交改良選育而成。體質結實緊湊, 結構勻稱, 外形駿美, 力速兼備, 適宜高寒山區的放牧飼養。毛色以騮、栗、黑、青毛為主。成年公馬平均體高148.3厘米, 母馬141厘米。最大挽力400千克,約為體重的92%。
外形特徵
伊犁馬的馬頭中等,頸長適中且高舉,鬐甲高度中等,前胸寬廣,背腰平直,尻略傾斜,四肢堅強,蹄質結實。體質乾燥,整個外形俊秀、靈活、輕快、結實。胸部發育特別良好,富有持久力和速力。 有少部分馬頸部肌肉欠豐滿,前胸發育較差,四肢發育不足,有待今後在育種工作中改進。毛色以騮色為主之,栗色和黑色次之,青色和其他毛色少見,據1980年對929匹馬的調查統計,騮毛占54.7%,栗毛占24.5%,黑毛占17.1%,青毛占1.9%,其他毛色占1.8%。
生活習性
伊犁馬外貌俊秀,體格魁偉,抗病力強,耐粗放,適應性強,有穩定的遺傳性能和生產性能,產於伊犁地區各縣(市),尤成年公以昭蘇縣所產堪稱駿馬。 伊犁馬是中國著名的培育品種之一,性溫馴,富有持久力和速力,宜于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 力速兼備,挽乘皆宜,長途騎乘擅長走對側步,能夠適應於海拔高、氣候嚴寒、終年放牧的自然環境條件,抗病力強。保留了哈薩克馬的優良特性,飼養起來容易,善走山路,冬季在雪深40~50cm時,尚能刨雪覓食,青草季節增膘快。西北及華北各省、自治區,均引進該馬種,表現良好的適應性。 伊犁馬乘挽兼優,1000米速度賽只需1分10秒,100公里7小時13分25秒,每天能行走80-120公里。在參加全國性各項賽馬比賽中,伊犁馬以其超凡的速度和耐力,屢屢獲得冠軍,在1997年全國馬術比賽中囊括了全部5項冠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分布範圍
伊犁馬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伊犁地區,中心產區在昭蘇、特克斯、新源、尼勒克,鞏留等縣,總數約有10餘萬匹。 產區位於天山北坡西段的伊犁河流域。地形東、北、南三面有高山環繞,伊犁谷地向西敞開,受西來濕潤氣流影響較大,降水豐富,氣候溫和,森林茂密,草場遼闊,具有發展農林牧業生產的優越條件。 產區由於地形複雜,氣候表現出明顯的地帶性差異。西部河谷平原區氣候溫和,降水稀少,屬溫和半乾旱區,年平均氣溫為7.9-9.2℃,無霜期160-180天,年降水量200-350毫米。其特點是春季升溫迅速,且不穩定,雨水較多。夏季谷地溫度較高,但無酷暑。東部河谷丘陵區降水較多,屬溫涼半濕潤區,年平均氣溫為5.4-7.5℃,無霜期110-160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其特點是春季升溫快,但不穩定,夏季短而溫和,多陣雨。昭蘇盆地,高寒多雨,屬冷涼半濕潤區,年平均溫度2.9℃,無霜期85-110天,年降水量400-5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