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價格闖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價格闖關是指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試圖進行的物價改革。這次改革,試圖通過政府短期內提高大部分商品的價格,解決價格雙軌制下的一系列複雜的經濟問題。但改革還未及實施,消息便已經走漏民間引發搶購潮,在已有的通貨膨脹基礎上又引發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改革被迫擱淺。

背景

從1984年第四季度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發展速度過快,信貸發放過猛。中央曾試圖以行政手段控制信貸發放,但未能奏效。1987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國民收入增長10%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7%以上,農業增長近6%,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7.3%。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從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向一定程度的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商品價格實行價格雙軌制[1],即一部分商品價格由國家計劃控制,另一部分商品價格由市場決定。由國家控制商品價格帶來的問題是,一方面國家需要投入大量財政資金用於城市農副產品等的價格補貼,另一方面工人發放的工資過低、購買力不強;而企業生產又沒有積極性,無法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改革,從而獲得真正的競爭力。這導致國家、企業和人民三方面都不滿意。同時,一部分人利用價格雙軌制進行套利,以各種手段通過低價囤積國家計劃控制內的產品,再以高價在市場出售牟取暴利,既影響國家控制價格,又造成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

1988年初,CPI增長達到拐點。在1986年至1988年的通貨膨脹周期中,月度CPI自1987年1月超過5%,至1989年2月達到最高值28.4%,前後共26個月。1988年1月CPI同比增長9.4%,是此輪通脹周期的拐點。這代表一方面通貨膨脹不斷嚴重,物價不斷上漲,人民反映強烈,而另一方面價格嚴重扭曲的局面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觀,價格雙軌制帶來的權錢交易和「官倒」令人民非常不滿,在政策面上也備受批評。

當時,中共中央高層認為,這些問題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價格雙軌制引起的,應當使物價儘快回歸市場調節。鄧小平也曾提出,要下決心進行物價改革,「晚過不如早過」,「長痛不如短痛」[2]。趙紫陽認為,既然價格扭曲現象沒能得到根本改變,而物價又在不斷上漲,索性在一定時期如兩三年內,通過承受一定物價上漲指數如物價上漲30-50%,來有計劃地全面調整價格,從而改變價格嚴重扭曲的現狀。

視頻

價格闖關 相關視頻

每天聽書《激盪三十年》物價改革(上)——價格雙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