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格達到伊斯坦布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從巴格達到伊斯坦布爾》,副標題:歷史視野下的中東大變局,昝濤 著,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中信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出版圖書[1]超過12,000種,基本實現了大眾出版領域的全覆蓋。《誰動了我的奶酪》《從優秀到卓越》《激盪三十年》《黑天鵝》《人類簡史》《這裡是中國[2]》等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創造了「從零到一」「灰犀牛」等引領性概念和話題,對推動中國商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內容簡介
中東,人類文明的搖籃。這裡誕生了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偉大帝國的輝煌。
然而如今,中東卻成了動盪和戰亂的代名詞。宗教衝突和戰爭頻發,民眾抗議此起彼伏,恐怖主義肆虐。文明的搖籃如何變成了混亂的溫床?
在《從巴格達到伊斯坦布爾:歷史視野下的中東大變局》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專攻中東研究20多年的昝濤老師,將為您揭開中東亂局的真相,探討中東動盪的根源。全書從歷史的視角切入,先是回顧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奧斯曼—土耳其文明給當代中東留下的遺產,然後從不同角度觀察中東五個大國的現狀:
伊朗,在經歷了「伊斯蘭革命」之後,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動盪不斷;伊拉克,經過被美國主導的重建,前途依舊不甚明朗;埃及,經歷了兩次革命的衝擊,竟又回到了軍人主政的原點;敘利亞,在各大國的干預下,膠着了十年的內戰還是看不到盡頭;土耳其,在埃爾多安和正發黨的長期執政下,開始懷抱着「新奧斯曼主義」去追逐自己的「大國夢」。
除了國別的視角,昝濤老師更是從現代化、全球史、地緣政治和能源政治等多重角度,觀察近幾十年來,尤其是「阿拉伯之春」爆發以後中東整體上的新變化:為什麼說全球化和現代化是IS等恐怖組織興起的原因之一?伊朗和土耳其為何成了主導中東地緣政治的兩極,歷史竟仿佛回到了奧斯曼帝國和薩非帝國爭霸的時代?美國的頁岩革命給中東的石油政治又帶來了哪些衝擊?巴以問題為何已經被邊緣化?……
如今,隨着IS的衰亡,自西方崛起以來便困擾着伊斯蘭世界的問題——既要現代化,又不想失去伊斯蘭色彩——重新成為中東各國的主要議題。「後IS時代」的中東將走向何方?是否會繼續動盪下去?我們也許可以從昝濤老師為我們梳理的脈絡中找到答案。
作者介紹
昝濤,北京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長江學者,北京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專攻土耳其近現代史、中東研究,精通英語、土耳其語,具備日文、奧斯曼文與烏茲別克文等多語種文獻閱讀能力,曾多次赴土耳其、中亞、伊朗、日本、英國、美國等地調研、訪學和交流,已發表中外文論文數十篇,代表作有《現代國家與民族建構——20世紀前期土耳其民族主義研究》《奧斯曼-土耳其的發現:歷史與敘事》等。
昝濤老師在北京大學開設有「伊斯蘭教與現代世界」「奧斯曼-土耳其史」「亞非拉近現代史練習」「民族主義研究專題」等課程,多次獲得科研與教學獎勵及榮譽。在教學和科研之餘,昝濤老師還積極參與公共史學,通過「喜馬拉雅」等平台向公眾普及土耳其歷史、中東文明和全球史的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 ↑ 圖書的演變歷史資料,學習啦,2017-06-07
- ↑ 《這裡是中國》——每一寸都是摯愛!,中國青少年廣播影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