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監利湖北省轄縣級市,由荊州市代管,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南端、洞庭湖 北面。南臨長江,北襟襄水,東鄰洪湖, 西接江陵石首,與湖南岳陽市隔江相望,全市國土面積346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監利轄3個鄉、18個鎮,共67個社區居委會、323個建制村,總人口156.6萬。

監利境內有大溪文化和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周老嘴鎮、程集鎮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囉囉咚》、《裴倫傳說》等一批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處於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交叉輻射區域,隨岳高速公路貫穿南北,荊岳長江大橋連通湘鄂兩省,江北高速公路橫亘東西;擁有洪湖西岸、東港子濕地、長江故道紫雲英花海、大垸萬畝桃林荷海、楊林山宗教文化等眾多旅遊資源。

2018年,監利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8億元,增長6.8%。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監利縣屬於古南蠻國。這是一個剛剛步入文明時代的小國,它的都城大約在今天余埠(監利)古井口南面約1里的地方。西周時期,監利稱為州國,是周天子下面的一個小諸侯國。春秋時,楚文王將都城遷到江漢平原的西陲紀南城,楚國開始強大起來,併吞並了周圍的許多小國,州國也為楚文王所滅,監利全境便成了楚國的屬地。

前576年,河南的許國遭到鄭國的侵略,請求楚國保護,得到了楚王的允許,後經過很多周折,終於在公元前586年在監利境內建立了容城國,成為楚王的附庸。

秦始皇併吞六國,統一天下,廢除分封地,建立郡縣制,這裡為州陵縣,隸屬南郡(今江陵)。漢初,古容城地域出現了州陵縣和華容縣(湖南的華容縣是在隋朝開皇十八年才改稱華容的)。

1996年12月,荊沙市改稱荊州市後屬荊州市。

2020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同意湖北省撤銷監利縣、設立縣級監利市,以原監利縣的行政區域為監利市的行政區域,監利市人民政府駐容城鎮荊台路1號。監利市由湖北省直轄,荊州市代管。

2020年8月8日,監利舉行撤縣設市掛牌儀式,宣告正式設立監利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底,監利市轄3個鄉、18個鎮、67個社區、323個建制村;此外,還設有2個管理區、1個經濟開發區。 市人民政府駐地容城鎮荊台路1號。

地理環境

監利市位於長江中游,洪湖西岸,西與江陵縣、石首市傍江接壤、北與潛江、仙桃(沔陽縣)夾河相鄰,東與洪湖連壤交界,南與湖南的華容、臨湘、岳陽隔江相望,跨東經112°35′-113°19′,北緯29°26′-30°12′,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為3460平方公里。

監利市地勢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高度在23.5-30.5米之間,高差僅7米。位於東部長江之濱白螺鎮境內的兩個小山丘(楊林山和獅子山)是江南丘陵的余脈,由於地殼運動,發生了斷裂和錯動,在長江南移過程中,河床沿斷裂層發育成長,這兩個山丘即遺留在江北。

監利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

人口

截至2017年底,監利市有常住人口104.73萬人,城鎮人口45.62萬人,城鎮化率43.56%。監利的居民,漢族占99%以上,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3個民族,共700多人,以回族居多,是由河南省唐縣遷入的三戶做馬、牛、羊生意的商人發展起來的。其中姓王的一戶,姓武的一戶。一百多年來,已發展到了幾百人。其餘的少數民族均系近百餘年來,先後從外地流入監利定居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風景名勝

古華容道

監利古華容道約在今監利縣汴河鄉至毛市鎮一帶。在古道入口處汴河鄉太平橋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華容古道」四字。赤壁之戰後,曹操率殘兵自烏林退歸南郡(郡治在今荊州市荊州區),途經華容(今屬監利縣)小徑,這條路徑史稱華容古道。監利古屬雲夢澤,地多泥濘沼澤,曹操使士兵負草填泥,騎兵乃得通過,老弱病殘或陷泥澤中,或為孫權、劉備追兵所殺,死者無數。至今沿途尚有子龍崗、葫蘆口、救曹田、曹鞭港、雞冠溝、放曹坡等遺蹟。子龍崗,又名楊林山,相傳是趙雲伏兵偷襲曹軍的地方。葫蘆口位於白螺磯,地勢險要,當年是華容的交通要口,傳說張飛率兵在此伏擊曹軍。救曹田在今汴河鄉太平街,相傳曹兵靠當地田中蘿蔔充飢,才得以走出華容道。曹鞭港在距太平街約一里處,此處道路艱難,曹操也只得扔掉馬鞭,徒步行走,故名。雞冠溝在今監利毛家口附近,地處華容古道出沼澤地邊緣,旁有一灌木叢生的土坡,即放曹坡。相傳諸葛亮令關羽帶兵在此捉曹操,又擔心關羽念曹操舊恩。關羽乃於溝前割雞冠發誓,倘若放走曹操,當如此雞,砍掉冠(關)頭,雞冠溝得名於此。後來,關羽被曹操言辭打動,最終放走曹操。

公元208年,曹操在奪取荊州後,馬不停蹄,率領二十多萬水陸大軍順江東下。計劃一舉消滅劉備和孫權,實現統一全國的宏願,可是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驕傲輕敵,結果被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倉惶潰逃,敗走華容道。[1]

離湖

 吳克計 監利湖多。湖北是於湖之省,監利乃百湖之縣。縣域所轄盡皆湖鄉水村。 「被陸地圍着的大片積水」叫湖。監利縣境地處的江漢平原,為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所在地。雲夢澤是涵蓋今江漢平原和湖南北部的大水澤。後來因淤積而被分割,便形成了許多河間窪地湖,洞庭湖就是雲夢澤殘存的部分。河間窪地湖大多湖底平坦,湖岸圓滑平直,湖水不深,濱湖淺灘廣布,湖岸界線不清;大水期間,相鄰湖泊連成一片,枯水季節大片湖灘顯露,給圍湖造田帶來了便利,易於開屎。此外,從湖泊形成分類,監利還有圍垸湖、河流遺蹟湖、河堤決口湖等三種。至明清時期,全縣有中小湖泊100多個,新中國成立之初,縣境仍有湖泊61個,水面達532.2平方公里,這還不包括「一湖跨兩縣(監利、洪湖),兩縣共一湖」的洪湖及其水面。 本文話說的離湖,為河間窪地湖。監利湖泊多屬此種類型。打開監利地形水文圖,縣境從西至東,依次有白露湖、馬嘶湖、大興湖、荒湖、沙湖、鐵子湖、周陳湖等等,其中荒湖的毫口(離湖村),即為古容城(今監利,下同)之離湖中心所在。[2]

地方文化

縣名由來

據史書所載: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08年),曹操敗於赤壁,華容納入東吳管理,由於其地「土卑沃、廣陂澤」、「地富魚稻」,且西北境內曾產鹽(那時販鹽之利不遜於走私毒品),又有長江水道及洪湖河道運輸之便。於是東吳便「令官督辦」、「監收魚鹽之利」,此為「監利」縣名由來,實為政府督徵稅收之意。222年,孫權稱王,便從華容縣劃出了監利縣,此時,監利方才作為一個正式縣名出現在歷史舞台,據學者考證,迄今為止,這個名稱已經使用了1800年。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