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分會經國家衛生部批准和民政部登記註冊,「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分會」於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機構簡介

分會由60餘位國內生物醫學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與管理者組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志新教授為分會主任委員,聘請了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李衍達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威琪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莊天戈教授為分會顧問。

創新理念

分會秉承「協作共贏、創新發展」的理念,積極推進「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努力搭建推動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產業上中下游良性互動、科技進步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的開放平台,推動我國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的繁榮、發展、普及和提高。其宗旨是促進我國生物醫學[2]信息技術交流與發展,拓展它在生命科學與衛生保健事業中的應用。

相關資訊

我國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發展有望提速

近日,「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分會」在北京成立。新當選的該分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志新在成立大會上表示,生物醫學信息技術是近年來融合多學科進展的一項新技術,在醫藥生物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當前,這一技術在我國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有些關鍵問題仍需重點突破。

在醫藥等領域應用廣泛

王志新介紹,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等技術的突飛猛進,我國生物醫學與信息技術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系統集成得到了迅速發展,並由此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前沿學科——生物醫學信息學的誕生。與這一學科相應的生物醫學信息技術主要涉及到生物信息學、計算與系統生物學、藥物信息學、醫學影像信息學、醫學信息學等學科,也涉及生物醫學工程有關的信息技術等。

目前,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已較廣泛地應用於醫藥生物的研發、評估、生產和臨床等各個領域。王志新舉例說,在新藥研發領域:基於疾病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技術的生物醫學信息技術應用軟件分析平台和數據庫系統,可開發與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相關的數據整合、數據分析軟件和相應工程技術解決方案,從海量的生物學數據中提取有用的知識。如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可以進行低耗而高效的潛力藥物篩選,縮短包括癌症、心腦血管病、關節炎、艾滋病等在內的眾多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疾病的新型治療藥物發現的時間。在藥物性能評價領域:使用分子影像信息技術通過設計特異性探針,可直接在體內顯示藥物治療靶點的分子改變,通過建立高能量的影像學分析系統,可大大加快藥物的篩選和臨床應用開發。在醫療領域:各種數字醫療器械和醫學信息系統(HIS/PACS/EMR等)的廣泛使用,加快了醫院醫療過程數字化的進程,提高了醫療品質和效率。如使用臨床用藥決策支持系統,可以通過權威的臨床藥學知識庫為醫生提供安全、有效、經濟、合法等多方面合理用藥的監測、諮詢服務,減少或避免因不合理用藥帶來的事故。在醫療設備製造領域: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在數字化生理監測設備、數字化生化檢測設備、數字X線攝影系統、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儀,數字B超、分子成像設備(MRI、SPECT、PET等)、手術導航系統等得到了較廣泛地應用。在醫學教學研究領域: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在計算機輔助生物醫學研究、醫學繼續教育培訓、電子圖書資料查詢、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人體器官組織的三維建模、虛擬外科手術等也得到了一定地應用。在遠程醫學和區域協同醫療領域: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可以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醫院的診療信息進行共享交換,提高了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並可節省醫療費用,大大提高各類醫學圖像的遠距離傳輸效率,加快促進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在遠程醫療、遠程醫學諮詢、遠程會診、區域協同醫療信息共享、移動醫療監護、家庭醫生與保健等方面的應用。

有待跨越新台階

王志新表示,生物醫學信息技術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也起到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但一些關鍵技術還需要重點突破,成熟技術的開發和相關產品的推廣應用還有一段路要走。同時他強調,我國的生物醫學信息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在逐漸拉大。如果說,在信息技術與生物醫學相互滲透的初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的廣大科技工作者還與歐美等國外先進國家齊頭並進,或者說差距甚微。那麼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在生物醫學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方面已經處於劣勢,比如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較少、醫院的數字化醫療設備與系統的國產化率極低等就是佐證。這一切已引起了國家宏觀決策等部門的高度重視。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指出:重點研究蛋白質與細胞動態過程生物信息分析、整合、模擬技術,藥物虛擬設計技術,藥物代謝工程模擬技術,計算機輔助組合化合物庫設計、合成和篩選等技術;重點研究開發醫療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發展所需的高可信網絡軟件平台及大型應用支撐軟件、中間件、嵌入式軟件、網格計算平台與基礎設施,軟件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大力發展數字化醫療技術、遠程診療和技術服務系統。2006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在該指導意見中強調:加快生理信息檢測及監護儀器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進程,發展作為醫學信息數據庫和遠程醫學體系技術支持的醫學信息產品;推進醫學儀器的模塊化專業生產設計,要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信息技術,更新傳統醫用成像產品,研究新型醫學影像系統,擴大數字化技術在醫療器械中的應用。2007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原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的《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將數字技術列在了「十一五」期間我國重點培育的五個新產業群和12類重大工程中。2007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在其中着重強調的8類產業發展重點和9個專項工程中,數字技術也被列入在內。

王志新談到,今年4月新醫改方案正式對外頒布,信息化作為「四梁八柱」中的一大支柱,史無前例地成為專門一章被提出,新醫改方案中的5項改革目標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其中明確提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以推進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藥品、財務監管信息化建設為着力點,加快信息標準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逐步建立統一高效、資源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開、使用便捷、實時監管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

在這樣的背景與形勢下,大力發展我國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勢在必行,也期待着更多的業內人士攜手共推其發展。王志新表示,分會成立後,將積極推進官、產、學、研、資相結合,努力搭建推動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產業上、中、下游良性互動,科技進步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的開放平台,促進生物醫學信息技術各密切相關專業領域的滲透與融合發展,推動我國生物醫學息技術的繁榮、發展、普及和提高。

在分會成立之際,同時舉辦了衛生部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項目——「數字信息技術與生物醫學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十餘位活躍在我國生物醫學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作了專題報告,廣泛交流了數字信息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