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農工民主黨四川省委員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農工民主黨四川省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主要由醫藥衛生、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級知識分子[1]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的特點,是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

目錄

基本情況

1927年5月,着名的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醞釀組織新的政黨——中華革命黨。1930年8月9日,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會議通過了《政治主張》,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幹部會,鄧演達被選為總幹事,貫徹「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31年,鄧演達在上海被反動派逮捕,11月慘遭殺害,黨的組織受到嚴重的挫折。但黨內以黃琪翔為首的堅定分子並未停止戰鬥。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同年11月10日,臨時行動和會在九龍召開第二次全國幹部會議,改黨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以反蔣聯共抗日為總方針,推選黃琪翔為總書記。

1941年3月,參與發動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6年5月,中央機關由重慶遷到上海。同月,在重慶成立了四川省幹部會。

1947年2月3日在上海召開了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國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通過了黨的《章程》以及《關於黨的綱領、路線和基本方針的決定》;選舉章伯鈞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邱哲等25人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彭澤民為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韓卓仙等10人組成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發表宣言,譴責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扶持下瘋狂發動內戰,破壞和平建國的罪行,呼籲「全國同胞及民主黨派共同推進團結、實現和平統一,建立獨立自強之中國。」同年3月,農工黨在四川重慶成立了重慶市黨部並以「四川幹部會」的名義進行活動。1948年5月,響應中共關於召開新政協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1949年1月,農工黨參加了籌備新政協工作。同年9月,農工黨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制定《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

早在1928年,農工黨的前身——中華革命黨就開始在四川發展,以岷江大學為基地,培養骨幹。當時的主要負責人是岷江大學校長黃子谷。1938年冬,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央由漢口遷重慶,以半山新村3號為中央機關的聯絡點,組織活動主要集中在重慶和成都兩市。1946年5月,正式成立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四川幹部會,黃朋豪任主任委員。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於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後,農工黨重慶市黨部於同年3月成立,由王繼善任主任委員,有黨員一百多人。這一時期,在重慶的農工黨員積極開展活動,迎接解放。

1950年3月,農工黨在四川成立了重慶市整理黨務委員會(後改為重慶市臨時工作委員會)。成都市、川東區、川南區、川北區的黨務均屬重慶市臨時工作委員會管轄,並着手進行組織整頓和黨員登記工作。當時全省地方組織只有重慶、成都兩個,共有黨員200人。1950年8月,原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合併為四川省後,陸續在成都、重慶、自貢、內江等地發展黨員。隨着組織的壯大,1953年3月,農工黨四川省工作委員會在成都成立,中央特派員夏康農任主任委員。1956年12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一屆委員會,劉星垣任主任委員,劉宗寬、鄧作楷、郭仲衡、周緒德任副主任委員。1958年10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二屆委員會。劉星垣任主任委員,鄧作楷、周緒德任副主任委員。1962年7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三屆委員會。劉星垣任主任委員,鄧作楷、周緒德、唐陽春任副主任委員,趙去非任秘書長。「文革」中,農工黨四川省委會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工黨四川省各級組織恢復活動。各級組織堅持貫徹發展與鞏固相結合的方針,加強組織建設,以大中城市為主,中上層為主,醫療衛生界為重點,吸收新成員,使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1979年12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四屆委員會。劉雲波任主任委員,吳應琪、郎育三、杜瓊書、劉宗寬、劉承志、楊雲書、趙去非任副主任委員,趙去非兼秘書長。1984年4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五屆委員會。劉雲波任主任委員,杜瓊書、劉承志、楊雲書、李克光、韋思琪、張光於任副主任委員,楊雲書兼秘書長。1988年6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六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六屆委員會。李克光任主任委員,劉雲波任名譽主任委員,韋思琪、劉承志、楊雲書、張光於、劉敏如任副主任委員,易明昭任秘書長。1992年6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七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七屆委員會。李克光任主任委員,韋思琪、張光於、易明昭、唐運張任副主任委員,易明昭兼秘書長。1997年5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八屆委員會。唐運張任主任委員,劉雲波、李克光任名譽主任委員,張光於、易明昭任名譽副主任委員,劉敏如、劉曉峰、梁德榮、許震環、李恆明、王正榮任副主任委員,陳久康任秘書長。2002年4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成都舉行,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九屆委員會。劉曉峰任主任委員,李克光、唐運張任名譽主任主委,易明昭、張光玗任名譽副主任委員,王正榮、侯一平、張慶文、李國友、韓盛璽任副主任委員,鍾勤建任秘書長。2007年4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劉曉峰任主任委員,王正榮、侯一平、鍾勤建、張慶文、李國友、韓盛璽任副主任委員,夏華祥任秘書長。2011年5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通過了劉曉峰同志因調任農工黨中央副主席辭去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的決定,並選舉王正榮同志為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2012年6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王正榮任主任委員,侯一平、鍾勤建、張慶文、夏華祥、羅良娟、景世剛、姚進任副主任委員,鄧蓉玲任秘書長。截止2012年9月底,全省共有13個市級委員會,2個縣級委員會,55個省直總支、支部。黨員6955人,其中醫衛界4129人,占59%,文教界1059人,占15%,科技界672人,占10%,其他界別1095人,占16%。建有成都、綿陽、德陽、樂山、攀枝花、宜賓、自貢、內江、廣元、遂寧、達州、巴中、瀘州等13個市級委員會。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賦予民主黨派的光榮使命。農工黨全省各級組織始終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予以高度的重視。近五年來,農工黨全省各級組織的負責人多次應邀參加中共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統戰部等有關部門召開的座談會、協商會、工作匯報會、情況通報會以及各種形式的考察、調研活動,分別就四川省和各地的大政方針、政府工作、地方法規草案、經濟建設等建言獻策,得到黨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好評。

近五年來,農工黨四川省委就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制訂四川省「十二五」規劃、促進四川省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天府新區建設、公立醫院改革、食品安全[2]、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創新社會管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等開展深入調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若干意見、建議。這些意見、建議資料翔實,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採納,受到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截止2012年9月底,全省農工黨員在各級政府司法機關擔任實職的43人,受聘擔任各類特約人員的107人,有各級人大代表114人,各級政協委員674人。

近五年來,農工黨四川省委團結帶領全省黨員,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四川,立足農工黨界別特點,開展了大量的社會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省委會積極開展「農宜合作」,就宜賓市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多方面的調研,提出了若干重要建議,同時,向宜賓市筠連、長寧等縣捐贈藥品、助學金,捐資修建飲水工程等,切實幫助農民群眾。省委會還與省人口計生委等單位聯合,舉辦培訓班,培訓基層計生骨幹;在阿壩州、綿陽市等地震災區開展再生育技術服務活動。在支邊扶貧和諮詢服務活動方面,全省農工黨各級組織對16個鄉鎮衛生院開展定點幫扶,並積極開展「三下鄉」、「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環境與健康宣傳周」和扶貧幫困活動。近五年來,全省各級組織共舉辦各類講學135次,捐資助學110多萬元,向貧困地區捐贈藥品和醫療器械價值1390餘萬元。近年來,農工黨四川省委會一些社會服務工作品牌逐步確立,如「霞光書屋」、「綠色江河環境監測」等,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2011年,農工黨四川省委會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省廣大農工黨員,特別是醫護、防疫工作者,交通、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將個人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冒着頻繁發生餘震的危險,深入地震極重災區,投入緊張繁重的搶險救災工作,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據不完全統計,在地震發生後參加極重災區搶險救災的黨員就有近2000名,廣大黨員還以交納特殊黨費、捐獻和協調捐獻救災物資等多種形式奉獻愛心。四川省600多名黨員榮獲農工黨中央、國家部委和地方各級表彰,農工黨省委會、12個市委會和50多個基層組織榮獲各級「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歷史沿革

農工黨四川省委成立於1953年3月23日,其前身為「農工重慶市整理黨務委員會(後改為農工重慶臨時工作委員會)」,統一負責領導省轄範圍黨務工作。1956年12月至1962年7月,先後三次召開黨員代表大會,組成1-3屆委員會;1966年8月至1978年2月,被迫停止一切活動;1978年2月,宣布成立省委臨時領導小組,逐步恢復組織活動;1980年1月至今,先後七次召開黨員代表大會,並組成了各屆委員會。現由第十屆委員會領導全省範圍內黨務工作。截止2007年12月底,全省共有12個市級委員會,2個縣級委員會,29個省直總支、支部。黨員5670人,其中文教界746人,占13%,科技界592人,占10%,醫衛界3552人,占62%,其他780人,占15%,中高級知識分子占91%以上。

1946年5月,農工黨四川省的領導機構為「四川幹部會」。幹部會由黃朋豪等9人組成,以重慶市白象街通惠輪船公司為主要活動地點。

1950年1月,成立農工重慶市黨務整理委員會,地址:重慶市民族路藍家巷特7號。整委會設秘書組、人事組、學習組和專職主委;3月26日改為重慶市臨時工作委員會,地址不變。

1951年7月11日,成立農工黨重慶市工作委員會,地址:重慶市韋家院壩14號。委員會設秘書組、人事組、學習組。

1953年3月21日,成立農工黨四川省工作委員會。省工委設組織處、宣傳處、秘書處,配備專職工作人員8名,辦公地點:成都市長發街38號。

1956年12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一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部、宣傳部、秘書處。配備專職幹部12名。辦公地點:成都市實業街25號。

1958年10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二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部、宣傳部、秘書處。配備專職幹部12名。

1962年7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三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部、宣傳部、秘書處。配備專職工作人員40名,其中:省委機關12名、成都市委機關8名、重慶市委機關14名、直屬內江支部1名。辦公地點:成都市實業街25號。

1978年2月,成立農工黨四川省臨時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設辦公室。辦公地點:成都市棗子巷省社會主義學院內。

1980年1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四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辦公地點:成都市棗子巷省社會主義學院內。

1984年4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五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諮詢服務辦公室、三胞聯絡工作委員會。辦公地點:成都市白絲街33號。

1988年6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六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社會服務處和三胞、婦女、諮詢等3個工作委員會。辦公地點:成都市白絲街33號。

1992年6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七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社會服務處和三胞、婦女、政策研究等3個工作委員會。辦公地點:成都市白絲街33號。

1997年5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八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社會服務處、研究室和三胞、婦女等2個工作委員會。辦公地點:成都市白絲街33號。

2002年4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九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社會服務處、研究室和三胞、婦女、諮詢服務、參政議政委員會及省直屬基層組織工作委員會。辦公地點:成都市白絲街33號。

2007年4月,選舉產生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省委設組織處、宣傳處、辦公室、社會服務處、研究室和三胞、婦女、諮詢服務、參政議政委員會及省直屬基層組織工作委員會。辦公地點:成都市白絲街33號。

歷屆代表大會情況

1956年12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00名,選舉產生第一屆省委委員17名。

主任委員:劉星垣,副主任委員:劉宗寬、鄧作楷、郭仲衡、周緒德,常務委員:劉星垣、劉宗寬、鄧作楷、郭仲衡、周緒德、吳應琪、李斯熾、李散之、付 濬

1958年10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10名,選舉產生第二屆省委委員17名。

主任委員:劉星垣,副主任委員:鄧作楷、周緒德,常務委員:劉星垣、鄧作楷、周緒德、唐陽春、付 濬、吳應琪、李散之

1962年7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78名,選舉產生第三屆省委委員21名。

主任委員:劉星垣,副主任委員:鄧作楷、周緒德、唐陽春,常務委員:付 濬、劉雲波(女)、吳應琪、羅競忠、李散之

1979年12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80名,選舉產生第四屆省委委員27名。

主任委員:劉雲波(女),副主任委員:吳應琪、郎育三、杜瓊書(女)、劉宗寬、趙去非、劉承志、楊雲書,常務委員:馮天爵、劉雲波(女)、劉承志、劉宗寬、楊雲書(女)、吳應琪、杜瓊書(女)、張光玗(女)、張錫君、郎育三、祝允豐、趙去非、黃天啟,秘書長:趙去非(兼)

1984年4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五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43名,選舉產生第五屆省委委員41名。

主任委員:劉雲波(女),副主任委員:杜瓊書(女)、劉承志、楊雲書(女)、李克光、韋思琪、張光玗(女),常務委員:韋思琪、馮天爵、劉雲波(女)、劉承志、劉敏如(女)、杜瓊書(女)、李克光、易明昭、楊雲書(女)、張光玗(女)、張家昌、張錫君、祝允豐、郎育三、喻登榮,秘書長:楊雲書(女)兼

1988年6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六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69名,選舉產生第六屆省委委員49名。

名譽主任委員:劉雲波(女),主任委員:李克光,副主任委員:韋思琪、劉承志、楊雲書(女)、張光玗(女)、劉敏如(女),常務委員:韋思琪、劉承志、劉敏如(女)、李克光、李恆明(女)、張光玗(女)、張家昌、張眸、吳大登、楊雲書(女)、楊成忠、楊如蘭(女)、易明昭、郁文駿、羅宏瑜(女)、唐運張、喻登榮,秘書長:易明昭

1992年6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七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66名,選舉產生第七屆省委委員57名。

名譽主委:劉雲波(女),主任委員:李克光,副主任委員:韋思琪、易明昭、張光玗(女)、劉敏如(女)、唐運張,常務委員:韋思琪、向正、朱尚權、劉敏如(女)、李克光、李恆明(女)、張光玗(女)、張家昌、吳大登、楊如蘭(女)、楊成忠、易明昭、郁文駿、羅宏瑜(女)、羅榮漢、唐運張、喻登榮,秘書長:易明昭(兼)

1997年5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八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77名,選舉產生第八屆省委委員55名。

名譽主委:劉雲波(女)、李克光,名譽副主委:易明昭、張光玗(女),主任委員:唐運張,副主任委員:劉敏如(女)、劉曉峰、梁德榮(女)、許震環、李恆明(女)、王正榮,常務委員:唐運張、劉敏如(女)、劉曉峰、梁德榮(女)、許震環、李恆明(女)、王正榮、陳久康、郁文駿、楊如蘭(女)、王錫壽、趙顯沛、張心廉、張荃、趙昌宗、陳永樂(女),秘書長:王正榮

2002年4月,農工黨四川省第九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188名,選舉產生第九屆省委委員57名。

名譽主委:李克光、唐運張,名譽副主委:易明昭、張光玗(女),主任委員:劉曉峰,副主任委員:王正榮、侯一平、張慶文(女)、李國友、韓盛璽,常務委員:王正榮、劉曉峰、張荃、張慶文(女)、張心廉、李國友、汪正芳(女)、羅鳳林(女)、羅良娟(女)、姚進、趙昌宗、趙顯沛、侯一平、胡家正、鍾勤建、唐偉、黃大貴、韓盛璽、譚萬信,秘書長:鍾勤建

2007年4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十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233名,選舉產生第十屆省委委員62名。

主任委員:劉曉峰,副主任委員:王正榮、鍾勤建、侯一平、張慶文(女)、李國友、韓盛璽,常務委員:馬增林、王 永、王正榮、劉曉峰、張慶文(女)、張汝林、 張國華、 李國友、 沈其霖、 陳玉春、羅鳳林(女)、羅良娟(女)、侯一平、 姚 進 、胡家正、鍾勤建、 唐 偉、 夏華祥、 黃大貴、 景世剛、 韓盛璽,秘書長:夏華祥

2011年5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通過了劉曉峰同志因調任農工黨中央副主席辭去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的決定,並選舉王正榮同志為農工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2年6月,農工黨四川省第十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出席會議的黨員代表255名,選舉產生第十一屆省委委員64名。

主任委員:王正榮,副主任委員:侯一平、鍾勤建、張慶文(女)、夏華祥、羅良娟(女)、景世剛、姚進,常務委員:王永、王正榮、鄧蓉玲(女)、馮儉、劉玉萍(女)、劉政、何延政、吳桂華(女)、張慶文(女)、張汝林、李國友、沈其霖、陳玉春、經偉憲(女)、羅鳳林(女)、羅良娟(女)、侯一平、姚進、胡家正、鍾勤建、夏華祥、徐武斌、景世剛、謝天佑、魏彥玉,秘書長:鄧蓉玲(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