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期刊)原圖鏈接來自 資料學習 的圖片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創刊於2002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刊物。

據2019年第12期期刊內頁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編輯部有總審2人、責任編輯1人、英文編輯1人、責任校對3人。

據2020年5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共出版文獻6443篇、總被下載481449次、總被引3282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63、(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39。

據2020年5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共載文6598篇、基金論文量2867篇、被引量為34517次、下載量為411855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9。

辦刊歷史

2002年,《醫學教育探索》在重慶醫科大學創刊,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2003年,該刊刊期為季刊[1]

2005年,該刊刊期改為雙月刊。

2006年,該刊刊期改為月刊。

2010年,經原新聞出版總署批准,《醫學教育探索》更名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主管單位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變更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由重慶醫科大學變更為中華醫學會,由《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2011年1月,《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創刊號出版,該刊成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主要欄目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設有專稿、教育理論、教學改革、臨床教學、醫學社會、衛生事業管理、醫學與哲學、比較教育等欄目。

發表內容

該刊反映中國國內外醫學教育動態、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醫學領域內的社會、心理、倫理和法律等內容。傳播醫學教育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引導學術研究,促進醫學人才的培養,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

讀者對象

該刊的讀者對象是醫務人員、教師和醫科類學生。

人員編制

據2019年第12期期刊內頁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編輯部有總審2人、責任編輯1人、英文編輯1人、責任校對3人。

據2020年5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共出版文獻6443篇。

據2020年5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共載文6598篇、基金論文量2867篇。

收錄情況

該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萬方數據、波蘭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中國知網、維普網[2]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5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總被下載481449次、總被引3282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63、(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39。

據2020年5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被引量為34517次、下載量為411855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1737名。

榮譽表彰

該刊曾連續多年獲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重慶科技期刊協會頒發的「一級期刊」稱號,曾被評為《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的辦刊宗旨是傳播醫學教育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引領學術探索風向,促進醫學人才培養。

投稿指南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前瞻性、邏輯性、實用性、指導性和可讀性。

2.文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重點突出,層次清楚,文字精煉,書寫工整,引用資料請附參考文獻。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圖、表和參考文獻)字數一般不超過5000字。

3.作者單位負責審查稿件的真實性、保密性。若屬基金資助,或中國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者,請註明並請附上有關證明材料。

4.投稿內容務必真實,請勿一稿兩投或抄襲別人稿件,或私自發表別人的研究成果或資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概由投稿人自負。

5.文責自負。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該刊編輯部可以對投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請作者考慮。

6.投稿時務請另頁附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職務職稱、工作單位和詳細通訊地址、聯繫電話(包括區號、辦公電話、住宅電話、移動電話)、郵政編碼、Email等。

視頻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誌 相關視頻

政協委員說我們要加強醫學教育
李克強對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批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