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原圖鏈接來自 美通社 的圖片

中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在農用化學品、中間體及新材料[1]聚合物添加劑、天然橡膠等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經營大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500),客戶遍及全球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化國際的實際控制人——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是最早入圍《財富》全球500強榜單的中國企業之一,迄今已29次上榜,2019年名列第88位。

公司歷史

中化集團的前身中國進口公司是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而成立的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對外貿易公司,1950年3月10日成立,首任經理盧緒章。 1951年3月1日,為衝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的「封鎖禁運」,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下,中國進出口公司成立。從1951年起,中國進出口公司委託香港華潤公司作總代理,進口了大量國內急需的橡膠化肥、農膜等物資。到1951年6月30日,中國進出口公司共搶運1.6億美元物資、搶購1.4億美元物資。

1952年4月3—12日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經濟會議,對反「封鎖」「禁運」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代表團成員中國進出口公司盧緒章經理參會期間,同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位工商人士進行廣泛接觸,並與英、法、西德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簽訂了總額達2億多美元的貿易協議和合同。同年夏天,公司在東柏林設立代表處,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窗口,開始逐步建立與西歐國家的貿易關係。同年12月,中國與斯里蘭卡(舊稱錫蘭)政府簽訂第一個《中國與錫蘭關於橡膠和大米的五年貿易協定》(俗稱《米膠協議》),即我國每年以27萬噸大米換取錫蘭5萬噸橡膠。《米膠協定》的執行不僅為我國換得了急需的橡膠,支援了抗美援朝,同時也為打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禁運發揮了積極作用。

1955年,中國進出口公司開始同時經營對蘇聯、東歐的進出口業務,轉入了「蘇、新、資合一,進、出口兼營」的軌道,業務從此面向整個世界。到1957年,公司與日本、印尼等4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家客戶建立了進出口貿易關係,出口金額增加到6000萬美元,出口品種增加到30多個。七年內共進口原油162萬噸、各種石油產品700萬噸、天然橡膠60萬噸。不僅彌補了新中國經濟建設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需求,也開闢了國際石油和化工品的進口渠道,為成為石油、化工貿易的專業公司打下了基礎。

1998年12月,脫胎於中國中化集團橡膠、塑料、化工品和儲運業務的中化國際在北京成立,並於次年12月在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A股[2]1.2億股,融資9.46億元。2000年3月,中化國際股票掛牌上市。

中化國際上市後以市場化經營為價值導向,為貼近石化市場和主要客戶,2001年7月進行戰略南移,總部遷到上海浦東。中化國際堅持向產業上下游延伸的發展戰略,努力從外貿代理型企業向具有市場營銷能力和穩定盈利能力的綜合服務商轉變,化工物流、橡膠、農化、分銷等核心業務的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收入已突破20億美元。

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為基礎,中化國際董事會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從戰略高度對經營中的健康、環保、安全及可持續發展因素予以關注,力求將社會責任理念熔煉成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上市公司,公司在國內首家正式對外推出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檢視自身全年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成長曆程,以接受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並將以此作為公司工作重點持續開展下去,從而促進公司與社會和諧發展。

中化國際自200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以來,以良好業績回報股東和社會,公司連續多年被《財富》雜誌評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曾榮獲「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百強」榜首、「中國最佳董事會」、「中國最受尊敬的上市公司」等諸多榮譽。

視頻

中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視頻

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購
中化國際 合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