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突厥史十二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亞突厥史十二講》,中亞突厥史專著。蘇聯巴爾托里德(В.В.БОРТОЛЬД)著。土耳其1927年首次用土耳其文公開出版。1935年由德國入孟澤爾譯成德文。1945年出版了法譯本。1968年由德文譯成俄文,收入《巴爾托里德文集》第5卷。中譯本198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耿世民節譯;198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羅致平譯。由於德文譯本曾經作者親自審訂、注釋和補充,故在學術界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1926—1927年在士耳其伊斯坦布爾大學和蘇聯塔什干高等教育學院講授中亞突厥史的講稿,其內容為:第1講導言,第2講突厥人的史前史,第3講突厥斯坦的突厥人,第4講突厥的伊斯蘭化,第5講11世紀的中亞,第6講烏古斯的興起,第7講西遼和可失哈兒的突厥文化,第8講面對蒙古入侵的花剌子模諸汗,第9講金帳汗國,第10講中亞的蒙古人,第11講突厥斯坦的內亂和文化衰微及帖木兒時代,帖木兒的性格和國家組織,第12講直到近代中亞突厥人的經濟和文化生活。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大多數著作反映實際情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不正確的、非科學的;但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對所收著作,從其特徵、版本、作者生平、規模、主要內容、學術或藝術價值、社會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詮釋。
視頻
中亞突厥史十二講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