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熟棉區適宜機采連作模式和輕簡化增密節本栽培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兩熟棉區適宜機采連作模式和輕簡化增密節本栽培技術本技術面向我國兩熟棉區小(大)麥-棉花、油菜[1]-棉花、大蒜-棉花等主要種植系統的輕簡化植棉需求。

一、技術名稱

兩熟機采棉連作模式及其簡化增密節本栽培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針對兩熟制植棉機械化水平不高,生產模式落後以及系統周年資源利用低等問題,技術採用改傳統寬行套作為適於棉花機械化作業的連作模式,同時兼顧小麥(油菜\大蒜)的機器(具)作業,改精耕細培為增密集成管理,簡化農藝等措施。技術對穩定我國兩熟棉花面積,落實棉花生產保護區布局和推進兩熟棉區輕簡化現代化種植具有重要意義,為現階段實現兩熟棉作向機采棉方向和綠色高效方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兩熟棉花生產管理和生長發育合理進程的推薦:4月備種備耕備播備栽,5月搶收前作搶種棉花,6月壯苗發棵,7月集中現蕾,8月集中開花,9月下旬集中吐絮,10月中下旬集中收穫。籽棉產量構成:單株果枝減少1-2個,成鈴5.5萬~6.5萬個/畝,單鈴重5.0~5.5克;,單株果枝減少2-3個,成鈴5.0萬~6.5萬個/畝,單鈴重4.0~4.5克。

模式一: 麥後棉增密簡化模式

1、小麥配置與栽培要點:小麥優先推薦當地主推早熟品種,採用「四補一促」,即:選用良種,以種補晚;提高整地質量,爽田補晚;增加播量,以密補晚;平衡施肥,以肥補晚;科學管理,促壯苗抓主穗。根據地塊提前增墒、搶時早播,確保一播全苗;10月底完成播種,最遲不能晚於11月初,一般播量20~25kg/畝,每晚1天增加0.5~1kg/畝。機器播種,每幅占地2.1~2.3m,幅內麥棉採用小2-1式和小3-1式配置,每播3行小麥空預留行0.35~0.46 m。小麥籽粒產量水平350~500kg/畝,可機收。

2、兩熟棉花品種選擇。採用中早熟/早熟抗病轉基因抗蟲棉,優先推薦近幾年國家(或各區域)主推品種,以緊湊株型為宜,例如中棉所50、魯研棉54,豫早9110等,以及機采棉品系中915、9733等,黃河以南選用生育期120天以內的早熟春棉;也可選用短季棉品種,黃河以北只能選用短季棉品種,生育期110天以內,後期吐絮快,棉鈴鈴殼較薄,密度自南向北次增加。

3、播種或移栽。播前精選種子,剔除癟子、破子和畸形,監測發芽率,提前1-2周曬種,自留種做好脫絨、包衣和藥劑處理。一是棉花免耕預留行播種或移栽。小麥機器收穫後,每個收穫幅寬2100~2200cm,可在形成3個等距的70~76 cm種植行,其中預留行寬35~40 cm ,棉花在預留行完成機器精量播種或移栽。棉花密度5000~7000株/畝,實行增密栽培。二是麥地旋地滅茬播種或移栽。麥收後利用旋耕機立即旋耕滅茬,清理殘茬整地後搶種或栽棉花,棉花按行方式種植。三是採用基質育苗移栽,移栽棉育苗期30~40天,壯苗育苗標準:苗高15~20 cm,真葉2~3片,栽前紅莖比50%,無病斑,根多密根粗壯。科學使用促根劑和育苗基質,分期分批育苗移栽,栽前煉苗2-3天,壯苗移栽,有條件採用工廠化育苗和機械化移栽,可選用青州火絨鴨嘴式移栽機。大田墒情適宜,一播/栽全苗。

4、增密栽培促早發,簡化農藝管理。採用機采模式配置行距,「增密爭早」,中早熟(春)棉籽棉密度3500~5000株/畝,較常規棉增密1~1.5倍,早熟(短季)棉籽棉密度5000~7000株/畝,較春棉增密50%~100%。加強播種出苗期的管理,提高田間整齊度。保證計劃種植密度,作到苗全苗齊。

採用管理環節聯合,實現田間除草、滅茬相結合。麥收後可採用化學除草劑[2]土壤封閉1~2次,對麥行殘茬和預留行露地進行處理,選用氟樂靈、乙草胺、異丙甲草胺等施用,用量80~100ml/畝。棉花早中期進一步視雜草滋生程度,結合翻麥茬1次,滅茬宜早。

採用田間植保機械聯合作業,肥水藥相結合。對於中早熟品種或長勢弱的品種,生長前期結合長勢追提苗肥1~2次,可用2%~4%硝酸鉀或葉面肥噴施處理。田間頭水在現蕾初期進行,輔以追肥,施尿素5~8kg/畝;花鈴肥提前至初花期或初花期前3~5天,施用尿素10~15kg/畝、二銨10~12kg/畝。做好蟲情監測,根據不同生長期不同種群採取有效防治措施,結合專業統防統治進行。

5、科學化調,塑造株型。生育期化學調控結合長勢選擇進行,用縮節胺2~3次,用量苗蕾期為0.3~1 g/畝、打頂前後為2~5 g/畝或4~6 g/畝,或採用新型羥芸•烯效唑調節劑(商品名「花匠」)在初花期1次性噴施60~80 ml/畝,快速實現生殖轉化,視長勢和成鈴可再補施1次。結合病蟲防治和葉面肥,合理搭配藥劑葉面噴施。及時打頂。達到10~11個果枝或每畝20萬果節以上時,必須打頂,早發棉田在7月15~20日完成。最遲在7月底完成打頂。

6、及時催熟,及時採摘。對於長勢過旺棉田,可採用乙烯利逐步噴施法,在9月中下旬快速葉面噴施1~2次,用量為每畝40~60ml。若熟相正常,吐絮率達到50%或吐絮至4~5果枝時,可直接在9月底至10月初于晴日田間催熟,畝噴施乙烯利150~200ml+噻苯隆50~60g,確保催熟效果。根據吐絮情況,安排人工或機器集中採收,及時騰茬播種冬季小麥。

模式二:油後棉增密模式

1、冬季油菜合理配置模式。選用早熟、抗逆緊湊型油菜品種,油菜配置密度5000~7000株/畝,種植時採用寬窄行配置,窄行20~30 cm,寬行45~55 cm,棉花即播種或移栽於寬行中,油菜管理根據長勢與苗情主抓養分管理,提高冬前抗逆能力,後期監測病蟲害,搶收騰地;及時播種或移栽棉花。

2、棉花品種選擇。選用豐產穩產抗逆品種,老棉區應優先考慮抗病性。品種為中早熟偏早類型,例如鄂雜棉 9 號,鄂抗蟲棉 1號和中棉所63等。

3、播種或移栽。油菜收穫後預留行內免耕板土移栽或直播,搶時耕作,開好溝廂,施足底肥。做好播前種子處理。移栽棉採用輕簡化基質育苗,方法參見麥棉部分,若是營養缽苗則需蹲苗壯棵,乾旱時用「 802」液灌根縮短緩苗期。直播棉花採用精量播種,防荒苗和高腳瘦弱苗。培育壯苗,實現早苗全苗。

4、田間管理。主抓蕾期穩長,看苗勢促壯為主,結合中耕深施肥調控長勢。現蕾後1~2周,或果枝達到 4~6個,結合中耕培土開溝深施棉仁餅 20~30kg/畝,尿素5.0~7.5kg/畝,重過磷酸鈣10~12.5kg/畝,硫酸鉀 5~7.5kg/畝。對長勢弱的棉田加施 2~3kg/畝尿素,促進平衡轉化。完成除草、起壟和培蔸的管理。

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及時打頂。7月中下旬棉株帶1~2個大桃,追施尿素10~15kg/畝,氯化鉀 5~10kg/畝,開溝埋施或穴施,打頂不晚於8月初。進一步結合化調補充葉面營養,畝用3~5ml的1.8%愛多收(豐產素)或0.5~0.75kg磷酸二氫鉀,兌水15kg施用,7~10天一次,以增加鈴重。

油後棉化調宜穩,科學化調,少量多次,可結合病蟲防治和葉面肥施用。現蕾花期主動化控協調生長,初花期前後採用羥芸•烯效唑調節劑塑造株型,促進生殖轉化,後期增鈴重,促早熟。監測病蟲害,尤其棉盲蝽的危害。

5、吐絮期合理催熟,豐產豐收。方法參考麥後棉增密簡化栽培技術。

模式三:蒜後棉增密簡化模式

百合科大蒜根系分泌物對克服棉花連作障礙有積極作用。蒜地土壤肥沃,蒜棉是一組具有生物學、生態和經濟互補的作物組合,是魯西、豫東和冀南棉農備受青睞的一種種植模式。

1、冬季大蒜合理配置模式和技術要點。選用早熟、高產、後期抽薹快的大蒜品種,提前澆足底墒,對耕層20~30cm精細整地,做到「土細土活,地平地淨」,施足底肥,特別要增施農家肥和複合肥。大蒜溝播下種,行距15~20cm,每3行預留空地30~40 cm,便於棉花移栽或直播、機采。及時地膜覆蓋,採用高產早熟管理方式,及時收穫蒜薹和大蒜。

2、棉花品種選擇。直播棉應選用早熟性好、長勢快的品種,如中棉所50、魯棉研19號、魯54品系等;移栽選用中早熟、成鈴性強的品種中棉所60、魯研棉28和國欣棉9號等,播前曬種,提高出苗率。

3、棉花播種或移栽。做好播前種子處理。大蒜收穫後在預留行搶墒播種,或快速整地,旋耕深度10~15cm。採用精量機器播種,5月底完成,播量每畝1.5~2kg,行距為70~80cm,及時鎮壓,實現一播全苗,密度為5000~7000株/畝。移栽4月中下採用輕簡育苗方式培育壯苗,密度3500~5000株/畝,可選用青州火絨鴨嘴式移栽機對預留行旋耕後進行一體化移栽。

4、田間管理。實施提早簡化管理,加強肥水運籌。蒜地肥沃,棉花苗期基本不追肥,棉花齊苗後及時中耕破板結,除雜草,監測長勢和管理水分,打好豐產架子。可結合中耕追施蕾肥,每畝施5.0~7.5kg尿素或8~10kg複合肥。7月中下旬見花,重施花鈴肥,每畝施尿素、磷酸二銨各10~12.5kg。

5、科學化學調控。棉花現蕾即可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輕度多次化控,方法可參考麥後棉化學調控方法及要點。結合機械化控和病蟲害防治進行。

6、加強後期及時催熟和收穫。方法參考麥後棉增密簡化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