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位於袁崇煥出生地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占地4.8萬多平方米,依傍東江,遙望榴花,湖光柳色,風景旖旎。是以崇煥故里為依託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主要以收藏、研究、展示袁崇煥文化、弘揚袁崇煥愛國精神的場館。園內現有有牌坊、袁崇煥石雕像[1]、袁督師祠、袁崇煥傳記浮雕、故居、衣冠冢、三界廟等景點。專題陳列展「一代督師袁崇煥」位於袁督師祠內。園內亭台樓閣、曲徑迴廊、翠瓦朱檐,錯落有致,春有石榴火紅鳥語花香,夏有波光漣漪荔熟蟬鳴,秋有丹桂飄香綠竹幽蘭,冬有山茶含丹池魚戲水。

概述

2007年04月25日,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將軍專程到袁崇煥紀念園參觀。遲浩田將軍表示:「咱們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自古以來可以說是英雄豪傑輩出,袁崇煥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英雄,我們岳飛、袁崇煥都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褒有貶,經歷坎坷,但是最終一條,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是公正的。」並親手為紀念園寫下了「護國愛民、英名永輝」的題字,高度評價民族英雄袁崇煥一生忠於國家、在民族大義面前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

園內袁崇煥塑像由享譽國際的雕塑大師潘鶴教授精雕細琢而成,氣宇軒昂,威震九天,重現了偉人昔日雄風;十九幅袁崇煥傳記浮雕精鏤細鑿,圖文並茂,栩栩如生,記載了偉人崢嶸歲月;三界廟、袁督師祠結構精巧,典雅雋秀,蔚為壯觀,是國內罕見的露天木質結構建築;袁崇煥故居古色古香,袁崇煥「衣冠冢」古幽肅穆。園內曲徑迴廊、鍾亭鼓閣、池館水榭,錯落有致,既有花香荔熟雀噪蟬鳴、湖光瀲灩的自然風光,亦有儒雅悲壯的詩賦碑文。該園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遊勝地。

相關景點

點將台

在點將台上的本園的標誌物——袁崇煥石雕像,以花崗岩[2]為材質,高15米,重約300噸,由着名雕塑家潘鶴大師耗時14個月雕刻而成。袁崇煥身披戰袍,撫胸按劍,背枕南天,北面遼陲,仰天長嘯,壯志猶存,盡顯昔日雄風。石像腳下的石基上刻着「擎天一柱」四個大字,由袁汝南堂宗親會的成員、書法家袁鴻樞老人在2002年94歲時所題寫。明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揮兵直攻遼東,挑起寧遠大戰。袁崇煥臨危受命,避開金兵能騎善射的特長,發揮自己高城大炮的優勢,大敗努爾哈赤。鳳雁傳捷報,朝廷上下,一片歡騰,袁崇煥被提升為右劍都御史。民間傳說,明熹宗高興之餘,賜封袁崇煥為「擎天一柱」,將他喻為大明的柱石。

崇煥故居

崇煥故居位於園內的東側,是一座翠瓦朱檐的仿四合院式院落,於2001年由市、鎮、村和袁氏宗親捐資修建。門外有袁崇煥身着戎裝策馬揚鞭的銅像。故居大門匾額上題「司馬第」三字,匾額下的「袁崇煥故居」牌匾由孫中山副官張猛夫人潘景晴女士題寫,「兩旁有木刻對聯:「是為豪士之閒士,不讀黃農以下書」。院中有一涼亭,亭上掛有「聽雨」匾額,故稱為「聽雨亭」。故居面積不大,陳列簡樸,可見袁督師的清廉生活。

三界廟

三界廟是水南十八坊中着名的古建築。1627年袁崇煥辭官還鄉,適逢三界廟重修,袁崇煥一直推崇唐代名臣魏徵「仗義執言」的思想,他捐資出力,並且揮筆寫下了着名的《重修三界廟疏》。據《東莞縣誌》記載,三界廟原址在現水南村委會旁的東江邊,1958年被大水沖毀。園內的三界廟建成於2003年,為五開間三進兩廊式結構,正門南向,青磚青瓦紅石地基紅石柱,屋檐高低錯落有致。整個廟宇氣勢磅礴,雄偉壯麗,方朴威嚴。第一進為大門,大門正上方正楷橫批「山門」,兩側各有兩根紅色石柱。第二進為廟堂「三界廟」,供奉唐代名相魏徵,為三界菩薩。第三進是一座廊檐飛翹,肅穆莊嚴的袁督師祠。廟內西南側與一條蜿蜒的休憩長廊毗鄰,東北面側同一道長長的傳記浮雕長廊相伴。19幅傳記浮雕長達76米,精鏤細鑿,造型立體,一圖一史,完整記錄了袁督師的崢嶸歲月。

衣冠冢

佘家小院的後方,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樹中掩映着袁崇煥的衣冠冢。新中國成立之際,毛澤東主席曾明確批示,保護袁崇煥祠墓。但文化大革命時,墓、祠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後,東莞相關部門派員到北京與守墓人佘幼芝女士合力修繕將袁崇煥祠、墓;中山大學莞籍教授提出要求把墓遷回東莞,但囿於各方面因素而未果。後經守墓人佘家同意,於2002年水南村根據北京的袁崇煥墓在東莞石碣水南村袁屋墩上修建了袁崇煥衣冠冢,以方便海內外人士拜祭。這是一座莊嚴的衣冠冢,原版複製了北京袁崇煥墓的「有明袁大將軍墓」的碑文。袁墓旁邊立着第一代守墓人佘義士和第十八代守墓人佘焦平的雕像,兩旁是石將領、石馬、石獅和石羊。袁崇煥衣冠冢一側,是佘義士的衣冠冢,一派古幽肅穆,寓意袁崇煥將軍魂歸故里,佘義士長伴英靈。

紅夷大炮

點將台下東側的草地上放着一門被皇帝加封尊號為安國平遼靖虜大將軍的紅夷大炮,複製了當年袁崇煥試用過的紅夷大炮。整個炮管長3米,口徑1325毫米,炮身鑄有六道箍,火門位於炮管後部,尾蓋形狀像覆盂,炮管中部兩側各鑄一直炮耳。相對於明軍以前使用的火炮,這種炮具有射程遠、威力大的優點。寧遠大戰時,袁崇煥把11門紅夷大炮架設在寧遠城上,並派專人培訓炮手,加以使用。在此之前,雖然中國是最早製造火炮的國家,但落後的技術讓火炮的發展也隨之停滯,中國在戰場上的火炮作用有限。袁崇煥在西方國家引進這種改良射程遠的新式武器,表現了袁崇煥敢想敢做,大膽求新的精神。

袁崇煥簡介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袁崇煥傳),號自如,一說字自如(《黃尊素說略》),漢族。生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

祖籍廣東東莞,出生於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縣北門街。(一說袁崇煥出生於廣東東莞,年十四隨祖袁世祥,父袁子鵬遷至廣西藤縣)。

袁崇煥是明朝末年的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薊遼督師,曾多次大挫金軍,擊敗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阻遏後金南下,屢建奇功。後遭讒言誣陷,在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被凌遲處死。他忠貞愛國,為後人世代敬仰,史學家稱譽他為「明朝第一將軍」。

「寧為直折劍,猶勝曲全鈎」,這是袁崇煥一生的寫照。他的故居原址就坐落在石礙鎮水南村袁屋墩。為了紀念先賢,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倡傳統忠義美德,水南村人民在市政府、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2億元在故居舊址上修建了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園林景區——袁崇煥紀念園。

金庸先生對袁崇煥推崇備至,稱他是真英雄。金庸在《袁崇煥評傳》開篇說到:「在距離香港不到150公里的地區中,過去300年內出了兩位與中國歷史有重大關係的人物。最重要的當然是孫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的袁崇煥。」金庸先生還為袁崇煥紀念園題寫了「崇煥故園」的書法條橫,雕刻在紀念園大門前的巨石上。

視頻

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 相關視頻

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在線雲講解系列視頻來了
參觀東莞袁崇煥紀念園,聽《青花瓷》

參考文獻

  1. 去袁崇煥紀念園品「玉潤東方」,搜狐,2020-12-23
  2. 花崗岩介紹,搜狐,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