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法蘭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法蘭克王國

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本名 東法蘭克王國

外文名 East Francia

解 釋 中歐的

一個君主制國家

首 都 法蘭克福

雷根斯堡等地

前 身 法蘭克王國

東法蘭克東法蘭克王國:(德語:Ostfrankenreich 拉丁語:Francia orientalis)為中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公元10世紀。 [1]

簡介

843年時由《凡爾登條約》分割而形成,疆域為德國中西部、奧地利瑞士

911年時最後一個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無子而終,於是東法蘭克的德意志公爵們便公選出了第一位非加洛林王朝德國君主康拉德一世,加洛林王朝繼承制度被廢。

962年奧托一世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東法蘭克國王孩童路易死後,加洛林王朝在東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便終止了,這一歷史事件一般認為是德國作為獨立封建國家的開始。

建立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後人,洛泰爾一世(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及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簽署《凡爾登條約》,共同瓜分整個法蘭克王國。

當中,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國東部的領土,建立起一個稱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君主制國家。另外,法蘭克王國的剩餘領土則分裂成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然而,路易所處的東部領土,是一片被征服不久的德意志地區,較其他地方落後。

東法蘭克王國大部分通行古德語,由薩克森奧斯特拉西亞阿勒曼尼亞巴伐利亞卡林西亞組成。

發展

公元870年,日耳曼人路易與西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簽署《墨爾森條約》,瓜分洛泰爾一世後人所遺留下來的中法蘭克王國領土。這條條約使得東法蘭克王國領土得以擴張,並確立今天德國領土的雛形。

雖然東法蘭克王國保存了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但是當地的文化、經濟及政治相對落後。此外,薩克森、法蘭克尼亞(Franken)、巴伐利亞及士瓦本等公國相繼崛起,使得卡洛林的王權旁落,大權頓失。另外, 當時東法蘭克王國的外患也相當嚴重,有來自東邊的馬扎爾人入侵,以及北歐諾曼人的侵擾,都令東法蘭克王國受到影響,王權不能集中。

899年,國王阿努爾夫(Arnulf von Krnten)病逝,其子孩童路易(Ludwig IV das Kind)繼位。由於他年少,因此權力落入美因茲大主教的手上。不久後,路易在911年病死,東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絕嗣。 後來,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Konrad)繼位,稱康拉德一世,完全取代加洛林王朝的統治。數年後,康拉德去世,王位輾轉落入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的身上。

終結

亨利一世在936年去世後,其子奧托繼位。他力主建立一個得以凌駕於各公國的王權,因此大力鎮壓各公國的叛亂。962年,教宗約翰十二世為他加冕,稱之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自此,東法蘭克王國逐漸過渡到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

後人分析

在諸多日耳曼王國中,法蘭克王國(Frankenreich:486—911)對歐洲大陸的影響最大。 法蘭克人原居住在萊茵河下游和高盧北部。在民族大遷徙時,他們侵入羅馬帝國,並結成政治和軍事的統一體。

481年,在部落首領克洛維(Chlodwig 481-511在位)領導下,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史稱墨洛溫王朝(Merowinger:481—751)。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克洛維信奉基督教,並在國內實行基督教化,從而取得了羅馬教皇的支持。在教會勢力的支持下,克洛維和他的繼承者不斷對外進行擴張。至6世紀,法蘭克王國的領土已擴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以及萊茵河以東的部分地區,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751年,克洛維一世建立的墨洛溫王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911)。加洛林王朝的第二個國王是歷史上著名的卡爾大帝(亦譯查理大帝)(Karl der Große:768—814在位)。他先後占領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西班牙一部分,並且征服了薩克森,從而把領土擴展到易北河和薩勒河流域。

至9世紀初,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大為擴展。它東起易北河和薩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至北海,從而成為法蘭克帝國。 公元800年,羅馬教皇給卡爾加冕稱帝,稱為「羅馬人的皇帝」。此後,卡爾大帝成為原羅馬帝國的繼任者和基督教會的保護人。

卡爾大帝在位期間,帝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特別是封建采邑製得到了發展和鞏固。法蘭克帝國貌似強大,其實外強中乾。由於經濟上、文化上和語言上沒有統一的牢固基礎,卡爾大帝死後.帝國開始分裂。 843年簽訂的「凡爾登條約」(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爾森條約」(Vertrag von Mersen)使法蘭克帝國分裂成三部分:萊茵河左岸操拉丁語的西法蘭克王國、萊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語的東法蘭克王國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國。法蘭克帝國的分裂為以後歐洲諸民族國家(法蘭西王國、德意志第一帝國和意大利王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駕崩,東法蘭克王國的公爵推選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為國王。從這時起,東法蘭克王國被看作德意志國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國王。德國史學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當選國王視為法蘭克帝國的徹底崩潰和德意志史的開端。

參考來源

  1. 東法蘭克王國,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