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垣古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垣古城遺址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範圍內現為東古城村和西古城村。戰國後期,趙國被秦所滅後,曾在此設恆山郡,此處成為該地區的行政中心。前204年,漢高祖將恆山郡的權力中心移至元氏,管轄18個縣。漢文帝時封劉平為真定國國王,東垣成為政治中心,真定國後來改為隸屬常山郡。北魏後將常山郡郡治遷至安樂壘(今正定縣),東垣逐漸衰落。

東垣城的城牆、夯土層都已遭到嚴重破壞。遺址出土了漢文帝時的錢範、泥碗、陶馬和燕趙刀幣[1]。周圍曾發現戰國貨幣窖藏、漢代五銖錢范及鑄幣作坊遺址。另有板瓦、陶盆、陶罐、磚塊、筒瓦等遺存出土。1980年代國家組織了對遺址的調查,2004年進行了首次考古鑽探。2013年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據《史記·趙氏家》、《史記正義》、《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東垣古城曾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重要城邑,後屬趙,秦置東垣縣,兩漢為真定縣,真定國治城屬常山郡。晉初(265年)將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東垣。隋時真定縣的治所遷往滹沱河以北的安樂壘(今正定縣城),至此東垣古城失去其政治、經濟都會的地位並逐漸廢棄。

建築布局

古城址為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面積約3平方公里。城牆牆基寬約20米,四周城牆均有遺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磚瓦殘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趙刀幣西漢半兩陶范。城址內的斷崖上暴露的文化層中含有豐富的陶質生活用品和建築構件的殘片。

文物遺存

發現一座漢代灰坑及小部分廢棄建築的遺存,出土大量戰國和漢代時期的板瓦、筒瓦、瓦當、陶釜、陶盆、陶罐等殘片,並清理出一座唐代小型磚室墓葬。

研究價值

東垣古城遺址作為戰國中山國的重要城邑,特別是作為漢代真定國都[2],是石家莊市僅次於中山靈壽古城的一處重要城址,對研究石家莊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保護措施

保護範圍:以北城牆外緣為基線向北10米至東古城學校,以西城牆外緣為基線向西5米至東古城住宅樓東牆,以東城牆外緣為基線向東5米至南高營住宅樓西牆,以南城牆外緣為基線向南5米至小道南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外緣為基線,向東100米至南高營村邊公路,向西100米至西古城觀音廟和石津北乾渠,向南190米至月季公園,向北200米至石太高速公路

2013年5月,東垣古城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東垣古城遺址 相關視頻

隱匿在莊裡的東垣古城和趙佗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