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滹沱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滹沱河(「滹」,拼音:hū,音同「呼」),古又作虖池(拼音:hū tuó,音同「呼駝」)或滹池,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繁峙縣泰戲山下,向東流至河北獻縣滏陽河匯合後成為子牙河。從發源地到子牙河口全長513.3千米,其中山西境內48.75千米。滹沱河流域面積約4.6萬平方千米,是石家莊的主要水源地[1]

河流簡介

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莊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2]

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布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

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占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餘米。

瑤池以上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

瑤池至崗南為中游,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黃壁莊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

自然條件

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自東向西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於夏季。地表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

年均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東坡產流較大,愈往上游愈小。徑流的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多水年的水量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釀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主要來自幹流和冶河,多發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2920噸。全流域已建有崗南、黃壁莊(見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利樞紐)、孤山、下茹越、觀上、雙乳山、石板、下觀、大石門、郭莊等大中水庫10座及眾多小型水庫、塘壩,洪水災害基本控制,灌溉[3]、發電效益顯著[4]

流域內礦藏豐富,尤富

有石家莊、陽泉等城市,經濟發達。革命勝地西柏坡(見平山縣)、蒼岩山風景區及隆興寺等名勝古蹟可供遊覽。

名稱變遷

滹沱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歷史久遠,名稱多異。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駝」)或滹池,《禮記》稱「惡池」或「霍池」。

周禮》稱「厚池」。戰國時稱「呼淪水」(呼池水)。

秦稱「厚池河」。《史記》稱「滹沱」,也稱「亞淪」。

東漢稱「滹沱河」。《水經注》稱「滹沱」。曹魏稱「呼沱河」。西晉稱「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稱「清寧河」。

水利樞紐

北堤

滹沱河北堤,自靈壽安定村起,經正定、藁城,至無極牛辛莊止,全長53.86公里。其中靈壽3.2公里,正定30.26公里,藁城14.2公里,無極6.2公里。堤頂寬一般為3~5米,最寬8米,高2至3米,最高段4米。

南堤

滹沱河南堤,自正定塔子口起,經藁城至晉縣龍泉固止,全長43.02公里。其中正定塔子口至大豐屯3公里,藁城小豐至西里村23.82公里,晉縣教公至龍泉固16.2公里。

新南堤

新南堤系滹沱河中下游治理南堤後展工程。自深澤西三村起至武強龐町止,全長84公里。其中深澤段7054米,高1米,頂寬5米,邊坡133。工程量為545萬立方米。1970年春由省海河指揮部設計投資4.43萬元,深澤縣組織施工,於汛前竣工。

北大堤

北大堤系滹沱河左岸之遙堤,全長109.5公里。原自無極縣安城村起,至深澤縣棗營,長37.7公里。1967年至1968年改建後,西起無極縣東朱村,沿正(定)、深(澤)公路,經無極東羅尚接舊堤,經安平饒陽武強直達滄州地區的獻縣樞紐。民國34年(公元1945年),由冀東行政公署工務處組織當地群眾修築頂寬1.5至2.5米、高1.5至2.5米的堤捻,形成北大堤的雛形。

地下水回補

依據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回補地下水試點方案》(2018-2019年),選定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河流先行開展地下水回補試點,為總體推進治理行動提供經驗和示範[5]

歷史記載

滹沱河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6]

《禮記》:晉人將有事於河(黃河),必先滹沱。

戰國策》:趙攻中山,以擅滹沱。

新朝更始二年,漢光武帝自下曲陽見晉州,馳至滹沱渡。

東漢建武十三年,以匈奴寇邊,漢光武帝遣名將馬武屯滹沱河以備之。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自饒陽北引滹沱河為平虜渠。

北魏時,冀州刺史王質以滹沱河流屈曲,疏而宜之。又刺史楊真請改滹沱河為清寧河。

唐朝永徽五年(654年),河北大水,滹沱溢,損五千餘家。永淳二年(683年),恆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建中元年(780年),幽、鎮、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橫流,自山而下,轉石折樹,水高丈余,苗稼盪盡。又開成元年(836年),鎮州滹沱河溢,害稼。此滹沱屢溢之驗也。自安史之亂,滹沱南北常為戰爭之所。

五代時,契丹南牧,晉人每御之於滹沱。

宋咸平年間,何承矩築堤儲水,以限戎馬,則引滹沱為塘泊。蓋滹沱橫亘於河北,燕趙有事,滹沱上下,皆津渡處矣。

相關文化

《滹沱河贊》
象一條巨龍,
奔騰在太行山間。
聚一塊明鏡,
輝映着柏坡容顏。
俯視你的浪濤,
仰望毛主席住過的庭院;
偉大的革命鬥爭啊,
同你一樣:波浪滔天……
波浪啊滾滾向前,
革命的路啊越走越寬;
沖毀了蔣家王朝,
蕩滌了林賊復辟的夢幻……
滹沱河滾滾的浪頭啊,
續延河流水源遠;
要淘盡民族的渣滓,
澆灌出嶄新的史篇!

《滹沱河二首》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間興廢不由人。」這是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這兩首詩全文分別是:「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麥飯曾倉卒,回首中天感慨多。」「風沙睢水終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間興廢不由人。」道出了詩人對歷史運行的感慨和對時局的無奈。唐朝大詩人李白在《發白馬》中對滹沱河也有過這樣的吟哦:「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簫鼓聒川岳,滄溟涌濤波。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滹沱河,這條見證過無數歷史事件的河流,歷經「世間興廢」,依舊橫亘在華北平原上。

視頻

滹沱河航拍片

秋季的滹沱河生態走廊

《藍天下的河北》系列新聞紀錄片——滹沱河

滹沱河:修復生態環境 乾涸河道變綠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