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萊梅市政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來梅市政廳
圖片來自bremen-tourismus

不來梅市政廳(Bremer Rathaus),是德國不來梅市的市政廳,是歐洲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築之一,2004年它同不來梅羅蘭像一起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不來梅市政廳建築現在是不來梅市市長和議會主席的駐地。

地理位置

不來梅市政廳位於不來梅老城中心的集市廣場上,廣場正對面是不來梅商會,市政廳前方是羅蘭像,右側是不來梅大教堂和不來梅議會大樓,左側是聖母教堂,市政廳的左翼擺放着格哈德·馬爾克斯(Gerhard Marcks)的雕像作品不來梅的城市樂手,雕塑的創意來自同名的童話

歷史

不來梅市政廳和羅蘭像,是歐洲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發展市民自治權和主權的傑出表現。15世紀初不來梅加入漢莎同盟後,哥特式的老市政廳始建於1405年至1408年,用於城市議會。不來梅市政廳前的羅蘭像建造於1404年,高5.5米,它所表現的意思是,國王城市的建造者,他賜予了城市以權利[1]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1595年至1612年,不來梅的建築師呂德·馮·本特海姆(Lüder von Bentheim)對老市政廳進行了重新裝修,建造了朝向集市廣場的正立面,加入了漢斯·弗雷德曼·德·弗里斯(Hans Vredeman de Vries)、亨德里克·戈爾齊烏斯(Hendrick Goltzius)和雅各布·弗洛里斯(Jacob Floris)等設計師的荷蘭文藝復興的建築元素。市政廳的正立面是威悉河文藝復興風格最傑出的代表,具有象徵意義的砂石雕塑是中世紀時留下來的印記,這些都使得不來梅市政廳的建築本身極具藝術價值。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不來梅市政廳還反映了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整個歐洲的發展。

20世紀初的1909年至1913年,慕尼黑建築師加布里爾·馮·賽德爾(Gabriel von Seidl)在老市政廳旁建造了一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新市政廳。

德國許多城市的市政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不同程度地炸毀,其中的大部分都經歷了戰後重建和結構改變,但不來梅市政廳至今仍保留着它原始的面貌。不來梅有60%的建築在二戰中被炸毀,但不來梅市政廳和羅蘭像卻倖免於難,未受損傷,是歐洲中世紀後期唯一一座未受摧毀的市政廳。與市政廳建築一起保留至今的,還有它的政治功能,不來梅市政廳是特別為了城市議會而建造的,市政廳的建築和雕塑不僅象徵着不來梅同國王主教的關係,同時也標誌着由議會實踐的自我管理的政治體制,表現了當時城市議會和公民權利的覺醒。市政廳的上層起着代表城市的象徵作用,而下層則供所有市民使用,當時被稱為「市場人民」(Marktvolk)的市民可以直接和統治者交流,這種習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不來梅市政廳經過多次翻修,最後一次整修是在2003年。

參考文獻

  1. Bremer Senatskanzlei: Welterbe / Architek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