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魯迅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魯迅故居位於今上海市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原大陸新村1弄9號)一棟三層樓房。第一層是魯迅的會客室和餐室,第二層為魯迅書房,魯迅夫婦臥室,客房,第三層為兒子周海嬰的臥室。

1933年4月,日僑內山完造以上海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替魯迅租下住所。魯迅自1933年4月11日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前一直居住於此。

1959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魯迅故居位列其中。1977年,又被列入重新公布的名單中[1]

概述

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鬥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誌翻譯死魂靈》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故居坐北朝南,走進黑鐵皮大門,是一個小花園。走上台階,就是會客室。中間擺着西式餐桌。西牆放着書櫥、手搖留聲機和瞿秋白去江西瑞金時贈給魯迅的工作檯。過玻璃屏風門,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廣漆八仙桌,四周是四隻烤花圓坐椅。西牆角是一隻雙層碗櫥和四隻圓凳,東牆放着衣帽架。這些簡樸用具,反映了當時魯迅全家的生活狀況。他僅靠微薄稿費收入維持家庭生活,但對接濟他人,支持革命群眾團體,是非常慷慨的。在魯迅的日記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記載。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書桌和陳舊的藤椅,魯迅當年身伏書桌,寫出了許多叫敵人膽顫心驚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許多雜文就在這裡誕生。靠東牆是一張黑鐵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頭,均按原樣布置。1936年,魯迅重病纏身,仍堅持寫作。宋慶齡知道後,語重心長地給他寫了一封信。後來魯迅就在這張鐵床上不幸逝世。梳妝檯上掛着一個舊時的日曆牌,日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鬧鐘,指針對着5點25分,這些珍貴的物件,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館名為已故周恩來總理親題。建築外形具有魯迅故鄉民間住宅的傳統風格。館內的1.7萬餘件陳列品,概括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和戰鬥歷程,重點表現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會和文化活動。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2],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間他陸續出版了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1930年魯迅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期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時期堅決的鬥爭。

視頻

上海魯迅故居 相關視頻

上海魯迅先生故居
帶你探訪上海魯迅故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