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疑》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二《武韜》。

提示

本篇論述了攻強、離親、散眾的策略:攻強以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具體說來,就是因之、慎謀、用財。因之,就是因勢利導,對強敵「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助長敵人的氣焰,這樣,最終敵人就會「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慎謀就是慎用謀略,離間敵君親信。用財就是捨得使用財物,收買敵國臣民。這樣就能夠達到攻強、離親、散眾的目的。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眾,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設之以事,玩之以利,爭心必起。

「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志。彼貪利甚喜,遺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啖之以利,養之以味,娛之以樂。既離其親,必使遠民,勿使知謀,扶而納之,莫覺其意,然後可成。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民如牛馬,數餵食之,從而愛之。

「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我想建功立業,但有三點疑慮: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進攻強敵,恐怕不能離問敵君的親信,恐怕不能瓦解敵國的軍隊。您看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首先是因勢利導,其次是慎用計謀,再次是使用錢財。進攻強敵,一定要慫恿他,使其恃強驕橫;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敵人過於強橫。必遭折挫;過於狂妄,必致失誤。要進攻強大的敵人,必先助長它的強暴;要離間敵人的親信,必先收買敵人的心腹;要瓦解敵人的軍隊,必先爭取敵國的民心。

運用計謀,以周密最為重要。許諾給敵人一些好處,給予敵人一些利益,敵人內部必然發生爭奪。要想離間敵國君臣,應根據他們的愛好,給予他所寵愛的佞臣一些好處,送給他們所想得到的東西,許給他們豐厚的利益,使他們疏遠君主,讓他們不能有所作為。他們因為得到我們給予的好處而非常高興,就不會對我們的圖謀產生疑慮了。

一般進攻強大敵人的方法是,首先蒙蔽敵國君主的耳目,然後再進攻他強大的軍隊,摧毀他龐大的國家,以解除民眾的痛苦。而蒙蔽敵君耳目的方法是:用女色腐蝕他,用厚利引誘他,用美味嬌養他,用淫樂迷亂他。

既已離間了他的親信,還須使他疏遠自己的民眾。不要讓他識破我們的計謀,引誘他進人我的圈套,而他還沒有覺察我的意圖,然後就可以成就大事了。

恩惠施於民眾,不要吝借財物。民眾如同,經常餵養他們,他們就會順從和親近自己。心靈可以產生智慧,智慧可以產生財富,財富可以養育民眾,民眾中可以湧現賢才。大批賢才湧現,就可以輔佐君主統治天下。」

作品介紹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通過周文王、周武王與姜太公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影響很大,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共分六卷。

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三疑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