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方貨幣協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方貨幣協議指1936年英國美國法國三國簽訂的貨幣協議。該協議規定三國中任一國若要調整匯率,都需事先知會其餘各方。

為了恢復國際貨幣秩序,英美法三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協商和談判,於1936年9月達成所謂「三方貨幣協議」[1] ,這個協議不提金本位與固定比價,也沒有談協調各國政策的正式機制,三國只是同意盡力維持協議成立時的匯價,減少匯率的波動,共同合作以保持貨幣關係的穩定。

同年10月又簽訂了三國相互間自由兌換黃金的「三國黃金協定」。根據規定,匯率逐日商定,三國外匯穩定基金協同干預市場,並決定買賣某一共同的通貨,每天用黃金進行結算。


背景與影響

1816年6月22日英國頒布金本位製法,首先實行金本位制。隨後德國法國俄國日本美國陸續實行金本位制。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對貨幣單位規定含金量,各國貨幣以黃金為基礎,可以自由兌換,成為國際間的支付、清算手段,形成國際性的貨幣制度,即國際金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為籌集龐大的軍費,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將流通中的金幣全部收回,並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宣告崩潰。

戰爭結束後,到1925年英國企圖維護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首先採用了金塊本位制,接着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也先後仿照實行。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使英國連金塊本位制也無力維持,於1931年9月宣告廢止,英鎊便成為完全不能兌現的紙幣。法國經濟危機爆發稍晚,金塊本位制延續到1936年10月也停止實施。但這時美元、英鎊匯率已趨穩定,為了不再引起新的競爭性貶值,美、英、法簽訂三國貨幣協定,規定自由兌換黃金。

當時的國際金融處於無秩序、無制度的狀態,三國貨幣協定實際上是建立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有秩序的貨幣體系。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國相繼參加此項協定。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該協定也被擱置未能繼續實行,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不復存在。

19世紀以來,西方國家普遍實行金本位制。1930年以來,受到大蕭條衝擊的各國感受到黃金短缺,德英美等國等先後對黃金實行管制,放棄金本位制度。但以法國為首的黃金集團國家依然堅持金本位制度,1936年,法國無力承受過高的法郎,宣布法郎貶值,同年與英、美簽訂三方貨幣協議。該協議標誌着金本位制度的徹底破產,並預示着以美元為中心的新的國際金融制度的誕生。

三方貨幣協議是二次大戰前為了恢復國際貨幣秩序達成的,對戰後國際貨幣制度的建立有着啟事作用。

參考文獻

  1. 三方貨幣協議,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