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兩個街區,部分建築先後被列為鼓樓區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衣錦坊水榭戲台等11處建築被聯合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基本內容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區西南部。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為楊橋巷、郎官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於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築羅城時,現存明清建築約三百座。戶院深三至五進,多至十一進,為風火牆建築,俗稱馬鞍牆。前有門罩,進門後有石鋪天井,正廳旁有花廳,花廳與後院間有花園假山。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朱紫坊是近代,「海軍世家」,是薩鎮冰、薩師俊、方伯謙、方瑩等海軍名人聚居地。曾任清「濟遠」艦管帶的方伯謙是福建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生,首批海軍留英學員之一,參加過甲午海戰中豐島和大東溝兩場海戰,後受誣陷被「軍前正法」,殉難於旅順。此後,方伯謙之弟方仲恆,侄方椿、方沅、方瑩、方均、方檻、方振,侄孫方祥年、方永年等9人也服役于海軍,先後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辛亥革命起義、抗日戰爭與人民海軍建設,方伯謙故居清初營建於宋代朱敏功兄弟(三進士)宅址上,為三進一花廳,門前有照壁。首進廳營面闊5間,進深7柱,為穿斗式杠梁減柱木結構,雙坡頂,大廳面積有100平方米。三進坐北朝南,為明代雙層古建築。方伯謙故居第二進大廳里懸掛着張愛萍上將手書「海軍世家」橫匾。
坊內薩家大院是清代海軍大臣、民國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福建省省長薩鎮冰祖居,是城區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始建於明代,面積2080平方米,五進。僅`一進,柱以上的斗拱、屋架等木構件雕刻各種圖案,保存完好,大廳左右廂房門扇、隔扇、窗欞均系楠木,精雕細刻。花廳前有假山魚池、亭台樓閣。花廳有10扇楠木精製的屏花,刻有108種圖案[2]。
視頻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福州2處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網易,2017-12-08
-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讀文學,20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