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界博覽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万国博览会)
前往: 導覽搜尋

世界博覽會,又稱國際博覽會及万国博览会,簡稱世博會、世博、万博,是一個具國際規模的集會。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意義

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目的,是透過一個國際性的展覽平台,使參與的國家在主題上得到廣泛的聯絡與交流。世界博覽會是對當時社會文明的智能的一種記錄,和對未來的前瞻。

不過並非每一屆世界博覽會都成功地表達強烈的主題色彩,許多世博會都變質成為了大型博物會館的基調,但由於會期很久,展覽會的一些令人驚嘆的新奇展品和場館,有時會在結束後還繼續用來展出,便成為了永久珍藏或是地標性建築。

世博會可分為兩類[1],一類是展期較久,通常為時半年的「註冊類世博會」,需要主辦單位準備綜合所有方面的成果來展出,從2000年起每5年一次的展覽;另一類則是穿插在兩屆註冊類世博會之間,展期長達3個月的「認可類世博會」,主題取向也變得比較偏向專業,所以大概全球2-3年就會有一次世界博覽會。

歷史

世博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了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與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等等。而到了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在1851年於英國倫敦舉行[2]。當時英國是最早工業革命的強國,因此英國便計劃透過一個大型的展覽,以展示其國力及工業生產力。發起人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大型市集會稱為「偉大的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在展出的約1萬3千多件展品中,蒸汽機農業機械織布機等推動工業革命機械引人矚目;而這些當時嶄新的展品,會後便成為兩個新博物館的展品基礎:包括在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和1853年成立的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

早期的世博會多以大眾化的綜合博覽為主題,例如慶祝某個國家成立百周年、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等。到了近代,隨着科技的進步,世博會的主題亦趨向某部份專業,去探討新科技和生活的關係。而且,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多數以當時的科技成果,來配合當時社會環境的需求。例如在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期間的世博會,大多是以「和平」、「建設明天」、「太空技術」為主題核心;而從20世紀末開始,人與自然共存的環境保護、生態城鎮、可持續發展的議題即成為了每屆關注的焦點。

有鑑於世博會可為主辦國帶來龐大的產業與經濟效益,31個經常參與或舉辦世博會的國家在1928年簽署國際博覽會條約,並成立負責規範管理世博會的國際展覽局,至2010年10月31日為止,共有157個成員國。

世界博覽會沒有規定多少年才可以舉辦一次;不過,正式提出申辦要求不得早於預計開幕日的前9年。計劃申辦的國家須向國際展覽局遞交申請書,提出舉辦時間和具體主題內容,然後於成員國大會上透過投票表決。當申辦成功後,便由該主辦國統籌規劃,亦可以邀請別國參與世博會,以使不同的國家可以在這個大平台相互交流,為全世界明天的進步而共同努力。主辦的國家或城市都會高度重視這項大事,因為這是展示國家富強的一個指標。

視頻

世界博覽會 相關視頻

020世博會中國館官方宣傳片
2010上海世博會開幕式

世界博覽會標誌保護條例

世界博覽會標誌保護條例是為了加強對世界博覽會標誌的保護,維護世界博覽會標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條例。經2004年10月13日國務院第6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