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菊鄉正芬芳(文香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月菊鄉正芬芳》是中國當代作家文香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七月菊鄉正芬芳
初夏時節,大地一片翠綠,古城菊鄉上空鴿哨聲聲,這是豫西大地上的祥和之音,也是南北氣候交接區域的交響曲。六月的一天,由南陽市作協名譽主席、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及南陽市作家群老、中、青三代文學藝術界,以飽滿的熱情,走進菊鄉大地。
內鄉地處南陽盆地的西沿,南接漢江之水,西靠秦嶺東山,北枕八百里伏牛山,自古有「茂林修竹」「秦楚要塞」「菊鄉」之美譽。
近些年來,內鄉工農商發展的很快,很多數值都已站在全市前列,成為南陽市經濟增長第一方隊。有十億級以上重企牧原股份、西泵股份、仙鶴紙業、神威民爆、國宇密封數家。
在城市建設方面,有一個特別明亮的名片,就是古縣衡街區,這裡圍繞AAAAA景區創建,已經形成150畝、20萬平方米的省定「十優特色商業街區」和「河南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與「天下第一衙」清代縣衙博物館毗鄰,已經形成鄂、豫、陝三省旅遊集散地。
在縣衙街區東端,則是流淌三千年歷史的湍河。這裡是內鄉縣域裡最美的地方,也是七十五萬內鄉人康養之地,如果你有意遊覽此景,一定會被她的「日搖錦繡亂鷗汀水花莫帶桃花影」的景色所淘醉。
內鄉縣委宣傳部部長面對南陽眾作家,豪情滿懷地向大家介紹說。
我們從城市中來,面對濃濃的鄉情鄉音,面對充滿自豪而又激情洋溢的介紹,情不自禁地要去一探究竟。
一、城市新地標中原新名片
中午利用二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又一次走進內鄉縣衙古街區,被這裡古老街區的新模式所震撼,這裡大小商鋪鱗次櫛比,讓人目不暇接,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匯集於此,令人垂涎欲滴,諸多精美獨特的旅遊紀念品讓人愛不釋手,豐富互動的曲藝節目、民俗表演接連上演,書法、攝影、根藝大賽等引人駐足,閱吧、茶吧、圖書館、電玩競技人氣火爆。新街區裡的七街十八巷行人如織,移步移景,儼然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內鄉縣衙博物館負責人介紹:內鄉縣衙新街區啟動於2012年,起建於2013年9月,最初發軔於縣衙博物館、寶天曼峽谷漂流、寶天曼5A景區創建,但由於縣衙周邊老舊民居繁雜,缺少景區留客硬件,每年幾百萬遊客成了過路客,為了留住消費、留住鄉情,經省發改委批准,內鄉傾全縣之力,運用「政府主導、公司經營、市場運作、統一管理」之策,投資6.95億元,建成了占地150畝,建築面積23.79萬平方米古縣衙新街區。
在走、看、聽、閱的一天調研採風中,我們對這座著名的中原商業街區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在她光鮮的明清建築街區裡邊,不僅僅是光怪陸離吃、喝、玩、樂項目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她有着無比豐盈的內涵。
一是厚植進諸多文化元素。行走在縣衙歷史文化街區,給人最大的感受是這裡沉澱的濃厚文化氣息,數百個製作精美的燈箱式文化柱,上面精心鏤刻着《大學》《尚書》等古書上的名言警句和歷代先賢名句、官饌箴言,仔細品讀,如同重讀一部大書;曲藝民俗展演、書法攝影繪畫根藝奇石等賽事活動接連不斷;銀器玉器現場加工、捏泥人、紅木製作、知府巡街、大調曲和宛梆曲目展演等精彩呈現。
二是招商特別而精緻。為打造縣衙街區新亮點和具有中原特色,縣衙街區管委會規定:凡進街區經營者,經營餐飲者必須是中華餐飲名店或地方特色名小吃、必須具有中華名小吃資質名號。否則,沒有資格入駐。如今,在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群里,來自福建、浙江、湖南、雲南、西安,漯河等省市的各類特色小吃,已有一百多家,每天都在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嘗。
三是智能科技進街區。縣財政投入建設亮化美化工程,統一購置獨具特色餐案供商戶免費使用,扶持電商企業把互聯網思維接入街區,與周邊景區聯動採用景區門票"一卡通"活動等。內鄉縣縣委書記很驕傲的告訴我們說:菊鄉打造的既然是歷史文化街區,就是要讓先進的文化駐進來,地方的文化傳出去,讓文化成為縣衙街區裡的魂!
這話說的是多麼的好呀,主政一方第一官員,能對一特殊商業街區進行文化思想指引,那麼,他所管轄區內的經濟能不快速增長嗎!
二、敢立潮頭秦英林
在菊鄉採風的午後,天氣依然炙熱,我們被一輛大巴拉到離縣城二十多公里的余關鎮大花嶺村。這裡的地勢是伏牛山南邊的余脈,山巒起伏,萬物青翠,遠遠望去紫煙裊裊。近看呢,是一個若大的工地,塔吊林立,卡車奔馳,上千個工人穿梭、勞動於其間。
該項目叫做牧原樓房養豬綜合體,總投資50億元,占地2700餘畝,建設年加工飼料72萬噸、年出欄生豬210萬頭、年屠宰生豬和肉製品加工210萬頭的綜合體。集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肉製品加工、生態環保、觀光旅遊為一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十餘棟樓房式豬舍,將全部採用牧原創新開發的防病、防臭、防非洲豬瘟於一體的技術標準建設!今年2月底開工7月底全部建成投產。在施工現場我見到了牧原股份一副總經理,他告訴我們。
這樣規模的建設場地,這樣的建設高速度,在一個縣域經濟體中是非常少見的,只有像秦英林這樣的河南企業家才能夠做到,它代表的是對我國農牧產業的摯愛、智慧和投入的膽略,同時,它也代表着對家鄉的眷戀。
在余關鎮,牧原集團第十七分場我們遇到當地黃棟村支書王建國,他給我們講了牧原發展歷程中許多真實故事,他說:「牧原2008年到我們村建豬場,當時我村是個貧困村,信息閉塞,道路不便,年輕人走出去都不願意回來。牧原在這裡建場後,吸引大批人進場就業,並幫助我們修路架橋、發展林果業,逐步使我村舊貌變新顏,2011年我們村就脫貧摘帽,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還被評為全國首批最美鄉村。
在牧原發展的道路上,牧原的領路人秦英林有這樣一個執念,那就是企業發展不能脫離農民,農民富了,企業的根基才牢固。產業扶貧關鍵是要讓貧困戶融入產業鏈,才能穩定脫貧不返貧。
他的這種執念,關鍵在於實踐。牧原集團與內鄉縣委政府探索出了影響全國的幫扶模式:「黨委政府十金融機構十龍頭企業十合作社十貧困戶」的「5+」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目前,這一模式已覆蓋全國13省區53個貧困縣,幫扶貧困人口37萬餘人。
內鄉縣委書記李長江在和我們座談中感慨萬分。他對牧原股份超凡愛國,愛民,情懷和超凡的營商智慧總結道「牧原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成為全國養豬業龍頭企業,市值2650億,源於秦英林引領的牧原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勇爭第一的動力源泉、精益求精的極致追求、危中求機的機遇意識、與社會融合發展實現共贏的新時代理念。」
三、森林中的健康慢行步道
在內鄉縣的城市建設中,值得外界人讚揚、本地人引以驕傲的還有一個絕佳之地,那就是穿流於古老縣城的湍河之濱。在寬闊的湍河之上,橫跨着五座連接東西的彩虹橋,它們是我國東西客運、貨運的主要通道,也是西部大開發的強勁通途。五座橋式樣多姿,氣勢雄壯,架構在內鄉古城湍水之上,使兩岸的高樓大廈、茂林修竹、百花競放的美景,更加引人入勝。
內鄉縣城建系統負責人介紹:我們這條穿梭於縣城的湍河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發源於國家原始森林保護區寶天曼翼望山,經板場、夏館、七里坪、赤眉、趙店等鄉鎮村,順勢注入內鄉縣城東部四級橡膠壩庫區。
為了打造森林縣城、健康縣城、文明縣城,內鄉歷屆領導班子站位高遠,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主體,強化城市環境綠化美化措施,運用市場調節器,多方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以十年之力,終於打造出了遠近聞名的內鄉湍河生態慢行步道。
聽着內鄉人的介紹,我們這群作家隊伍,行走在綠蔭如蓋的河岸大道上!被這裡穿着時尚、跳着交誼舞、吹着長號的人群所吸引。晚霞撒落在寶石般的河面上,幾隻白色的仙鶴飛翔在高空,不時吟唱出幾聲春歌。
「內鄉縣城生態慢行系統工程,南北河岸雙向14公里,以慢行系統建設為重點,布局設計觀景台、親水平台、休閒廣場、景觀小橋、臨水公園、公共網球場、老年門球場等,並根據南北氣候植入常綠樹、花灌木等百餘種綠色植物,真正做到了「四季常青樹、月月季花開」。
行走在古色古香、清幽雅致的水苑花溪的美景之處,看着百日紅、紅葉李、櫻花、海棠花的靚麗,內鄉縣宣傳部部長介紹中亦顯驕傲。
經過一天緊張的採風活動,我們被菊鄉人幹事創業的豪情壯志所感染,被他們幹大事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所震撼,被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所感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魚則靈。內鄉縣衙新街區,引進豫西南名吃文化和多元民俗文化,成為"河南省十大特色商業街區",實為創新創特之舉;牧原股份市值2650億,它起步於內鄉,發展於內鄉,興盛於內鄉,在於它與人民群眾的融合,在於與縣委政府的共振效應,在於他們都在為老百姓所幹事,它的牧業投入、5G引入、科技導入,根植於這片熱土;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樹立在內鄉高速路口的這幅大標語,恰恰印證了內鄉各級政府在保護菊鄉"茂林修竹"之地的功力,印證了他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決心。三千多年流淌的湍河水,以她豐富的水資源回饋着她的兩岸兒女!
啊,菊鄉!菊鄉!身在菊鄉,讓我不禁想起傲霜綻放的菊花來。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不與桃李爭嬌艷,枝頭抱香寒風中。菊花的這種風骨,這種節操,這種無畏,不正是菊鄉人生動的寫照嗎?七月菊鄉正芬芳……[1]
作者簡介
文香嬋,酷愛詩歌文學創作。長期從事各種題材的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