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Z69/70次列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Z69/70次列车中国铁路运行于首都北京至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之间的一对直达特快旅客列车,自1969年9月起开行,由乌鲁木齐局集团乌鲁木齐客运段北京车队负责客运任务,是新疆始发的第一趟进京列车。列车使用25T型客车,沿京广铁路、石太客专、太中银铁路、包兰铁路、干武铁路、兰新铁路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运行,途经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五省区,穿越百里风区和戈壁沙漠,全程3096千米,是全国进京列车中里程最远、运行时间最长的列车之一[1]。其中北京西站至乌鲁木齐站运行30小时47分,使用车次为Z69次;乌鲁木齐站北京西站运行30小时02分,使用车次为Z70次。截至2006年,列车共18次获得铁道部授予的“红旗列车”称号,并先后被评为全国铁路文明示范列车和全路进京、进沪、进穗直通旅客快车“树标塑形”先进列车等殊荣。

历史

1963年1月,兰新铁路全线通车,乌鲁木齐站投入运营。1963年1月15日,兰新铁路接入全国铁路网,对全国开展了客货运输业务,开行了乌鲁木齐至西安的69/70次直快旅客列车。1969年9月1日,中国铁路调整运行图,将69/70次列车的运行区段延长至北京,正式开行北京至乌鲁木齐的直通旅客列车,结束了新疆没有进京列车的历史。列车使用22型客车,经由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运行,全程3768公里,单程耗时4天4夜,由于列车线路长、时间久,一些旅客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突发精神病的现象时有发生。1981年10月11日,中国铁路实施新运行图,为了加快长途客流的运送,将部分运行时间跨两昼夜的直通旅客快车升级,其中69/70次列车升级为特别旅客快车。

1997年,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69/70次列车运行时间缩短为67.5小时,北京至乌鲁木齐间可在3天内抵达。1998年10月1日,中国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69/70次列车车体更换为全空调、全封闭的25G型客车,最高运行时速达120公里,运行时间缩短为60小时20分。2000年中国铁路以配合中国开发西部为重点的第三次大提速实施后,北京至乌鲁木齐列车再次被更换为25K型客车,车次改为T69/70次,运行时间压缩到47小时56分,比原运行时间减少12小时24分,旅行速度提高了20%。

2011年1月11日,随着太中银铁路的建成开通,中国铁路开始执行新的列车运行图,T69/70次列车改为经由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和干武铁路运行,里程缩短近663公里,沿途新增中卫、定边、吕梁、太原石家庄北等五个客运站,不再经过兰州、天水、宝鸡、西安、洛阳、郑州、新乡、安阳、邯郸等站点。两地的运行时间缩短为34小时以内,票价亦有所下降。

2014年9月15日起,T69/70次列车更换为25T型DC600V直供电集便车底运行,运行时刻暂时不变。

2014年12月10日起,T69/70次列车升级为Z69/70次直达特快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运行停站变化。次年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将该列车冠名为“新疆旅游号”列车。

2016年8月1日起,列车在乌鲁木齐枢纽至哈密区段改经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运行[2],始发终到站改为新建的乌鲁木齐站,并保留在乌鲁木齐南站的客运业务。

列车编组

Z69/70次列车自开行以来,经历了开行22型客车、25G型客车、25K型客车以及25T型客车四个发展阶段。目前采用的是25T型空调客车,采取18节编组,其中硬卧车13节(2号车欠编)、硬座车3节,软卧车、餐车和行李车各1节。

列车值乘任务由乌鲁木齐客运段北京车队担当,车队下设10个班组,由维吾尔、汉、哈萨克、俄罗斯、锡伯等民族的510名职工组成,其中,共产党员116名。车队针对沿途经过省市的地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礼仪、服务标准培训,细化各工种作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并在列车推出导游、便民、健康、重点、暖心和提醒等6项特色服务。车队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全国文明单位和铁道部先进集体等殊荣,被乘客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领头雁”。

视频

Z69/70次列车 相关视频

从北京西到乌鲁木齐,客车Z69次列车,缓缓驶过朝阳街跨线桥

参考文献

  1. 永葆初心,“天山雪莲号”走过半个世纪 ,搜狐,2019-08-23
  2. 新疆铁路8月实行新运行图,喀什政府信息网,2016年07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