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wx/sandbox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9月19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19日) |
此條目使用不適當的 第一人稱(我、我們)和第二人稱(你、你們) 。 (2019年8月19日) |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父親因抵禦八國聯軍而殉國,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長大。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1]。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2018年2月8日-14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老舍话剧《西望长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生平簡介
老舍家貧,幼年因滿族貴族的資助,才得入私塾讀書,後考入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完成了五年學業。1918年至1922年間,畢業後的老舍先後任國民小學校長、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和天津南開中學教員。
1924年秋,老舍應聘到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講師。這裡為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他有了創作的衝動。在倫敦四年多的時間裡,《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長篇小說先後問世。這些作品以活潑文風和嬉笑怒駡的人生態度,為文壇刮來了一股清新的風。
1929-1937年,老舍回國,先任教於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後專職寫作,期間共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成為了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奠基人之一[2]。
七七事變後,老舍投入到抗戰的洪流中。他在這段時期創作了七個話劇劇本、兩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長詩,向抗戰獻禮。
1946年3月,老舍赴美講學,後因國內內戰爆發而滯留,不得已在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和《鼓書藝人》。
1949年,祖國變色,老舍作了一個極為錯誤的決定,響應周恩來的召喚──回國。老舍喜悅地回歸祖國的懷抱。出身貧寒的他深知民眾的需要,開始了自己的劇作創作時期。十六年下來,他一口氣寫了26部戲劇,成為新中國主要的劇作家,很受觀眾愛戴。但厄運卻悄悄走來[3]。
文革初期,老舍被當成是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代表,遭到批判、蹂躪。
1966年8月,不堪受辱的老舍投湖自盡[4]。
作品與影響
老舍一生都在探索各種文藝形式,曾寫過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等,堪稱是位文學多面手。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是名氣最大的一部,心理描寫細膩,文字淺白,是白話文中的上佳作品,為老舍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貓城記》的對國民劣根性進行了大膽揭露,被翻譯成多種外文,知名度僅次於《駱駝祥子》,被譽為世界三大諷剌名著之一;《四世同堂》是最長篇的百萬巨著,由七七事變寫到抗戰勝利,恰似一部抗戰的人生百科全書。老舍是位擅寫悲劇的能手,在他的眾多悲劇中,《月牙兒》中的母女和《我這一輩子》中的巡警堪稱男女悲劇主角之最,極具震撼力。
話劇《龍鬚溝》上映時在全國引起熱潮,風靡一時,北京市政府因此給他頒發了「人民藝術家」的獎狀。話劇《茶館》被譽為是「東方舞台上的一朵奇葩」。透過這些經典,我們可以看到老舍一生的追求和獨特風格,貫注其中的元素有:充滿諷刺性的幽默、對人性醜陋的批判、畢生都在懷念北京的情感,以及活潑和京味的口語化表達。
老舍也是一位非常能幹的文學活動家。他生前擔任過的職務和擁有的社會頭銜共有124個之多。他的主要貢獻是使文藝界團結起來,和文學普及工作上的卓越成績。
1978年,老舍平反,社會上漸漸掀起了老舍熱潮。他的各種著作不斷出版,每年都有新品種面世。他的話劇又陸續被搬上舞台,得到比他在世時更高的評價。根據他的作品改編而成的電視、電影已有14部,老舍成為了最多作品被改編成影視的作家。與此同時,他的作品更廣泛地被翻譯成外文,在國外廣受歡迎。
老舍名言
-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會生鏽。
- 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象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裡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各界紀念老舍誕辰110周年
2009年2月3日,110年前,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人民的藝術家”老舍出生於北京一個滿族貧民家庭。當天300余位文學、藝術、戲劇界人士和喜愛老舍作品的讀者以及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的友好人士參加了由中國老舍研究會、北京語言大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單位主辦的老舍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5]。
而老舍的話劇代表作《茶館》則於2009年2月14日再登人藝舞台,而根據《茶館》改編的電視劇將在央視一套春季黃金檔開播。而曲劇版《茶館》於上月在長安大戲院連演兩場。該劇由北京人藝導演顧威執導,利用曲劇的說唱手段和極富北京地方韻味的唱腔展現了別樣的《茶館》。曲劇《茶館》10年后重排,基本保持當年的原班人馬,仍由梅花獎得主張紹榮飾演“王掌櫃”[6]。
老舍紀念館
1949年12月9日,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50年4月,他购置了位于东城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即今天的老舍纪念馆馆址。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0余部作品。
1984年5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老舍故居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老舍夫人携子女向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写信,提出将老舍故居连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同时胡絜青也愿意将她本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国家。
1997年7月老舍家属有偿将老舍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市领导出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老舍夫人胡絜青携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故居进行落架修缮。
纪念馆的沿革
-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1998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纪念馆筹建会。随后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
-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
- 1999年2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 2008年3月,老舍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7]。
老舍纪念馆对外展示内容:故居原状陈列(北京四合院),“走进老舍的世界”展览。
視頻
5分钟读完老舍的《茶馆》,通过小人物记录北京大半个世纪的变迁
老舍 : 老舍词典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