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EF15型电力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EF15型电力机车日语:EF15形电気机関车)是日本铁路的干线货运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日立制作所、川崎车辆、三菱重工业、东京芝浦电气、汽车制造、日本车辆制造等企业联合设计制造,于1947年(昭和22年)至1958年(昭和33年)间制造,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

研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应付日本铁路运输量在战后混乱期的快速增长,于1947年研制了EF15型干线货运电力机车。1947年至1958年间,日立制作所、川崎车辆、三菱重工业、东京芝浦电气、汽车制造、日本车辆制造等企业共生产了202台该型机车。

EF15型电力机车是在EF10、EF12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并大量采用了与同时期EF58型电力机车通用的关键部件,例如车体结构、转向架电气设备等,以简化生产工艺和生产材料,确保能够快速投入大规模批量生产。EF15型电力机车的总体结构和初代的EF58型电力机车大致相同,主要特点如下:

  • 采用大功率牵引电动机,初期型机车(EF15 1~8、16~33)采用310千瓦的MT41型牵引电动机,机车小时功率为1800千瓦;量产型机车采用325千瓦的MT42型牵引电动机,机车小时功率提高至1900千瓦。
  • 量产型机车的车轴轴箱全部使用日本精工(NSK)的滚柱轴承,是首次在日本的货运电力机车采用同类型产品
  • 根据货运机车的使用条件,采用了较大的牵引齿轮传动比(20:83=1:4.15)。
  • 采用新设计的LT129型导轮转向架[1]
  • 恢复采用在EF13型电力机车上被省略的高速断路器
  • 齿轮传动装置采用了带有螺旋弹簧的弹性大齿轮[2](从动齿轮),以改善传动性能及减轻噪音。

运用

EF15型电力机车投入运用初期,被广泛运用于日本国内的直流电气化铁路,例如东海道本线、山阳本线东北本线、高崎线、上越线等,主要担当货运列车的牵引任务。在东海道本线和山阳本线上,随着区间货物列车逐渐采用EF60、EF65型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动力,EF15型电力机车开始退居二线。至1978年10月日本国铁调整列车运行图后,EF15型电力机车不再牵引东海道本线和山阳本线的货物列车,而广岛机关区的EF15型电力机车亦陆续转配属到其他地区。

另一方面,EF15型电力机车亦大量运用于关东地方的首都圈和上越线,从1978年起开始逐步对早期制造的机车择劣报废。此后,随着货物列车的削减加快了旧型机车的淘汰。至1982年(昭和57年),上越线和信越本线的EF15型电力机车全部被EF64型电力机车所替代。1985年(昭和60年)3月,东北本线和高崎线的EF15型电力机车亦被EF60型电力机车淘汰。

最终,阪和线和纪势本线成为了EF15型电力机车最后的根据地。龙华机关区从1960年代初开始配属EF15型电力机车,用来牵引阪和线的货物列车。1978年(昭和53年)10月,纪势本线完成电气化改造之后,EF15型电力机车的运用区段又延长至新宫。龙华机关区曾经配属14台EF15型电力机车,至1986年(昭和61年)3月调整运行图后,大多数EF15型电力机车均被EF60型电力机车取代,仅余下三台EF15型电力机车(123、158、184)继续使用。同年11月,纪势本线西部的货物列车停运后,EF15型电力机车亦正式全面停运。其中,EF15型158号机车于1987年国铁分割民营化时被西日本旅客铁道继承,是国铁民营化时唯一获得保留车籍的EF15型电力机车,至2011年10月31日才正式除籍。


视频

EF15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日本铁路 大鱼东线201系 放出-新大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