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继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基本资料

中文名         黄继光                 出生日期         1931年(辛未年)1月8日
出生地         四川省中江县                 逝世日期         1952年(壬辰年)10月20日
民族         汉族                 体重          48kg
参军时间         1951年3月                 职业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国籍         中国                 主要成就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身高         158cm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人物经历

红旗插上上甘岭主峰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史海探秘

简介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农历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黄继光祖宗三代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黄继光心里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像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上甘岭反击战中,用胸膛勇堵敌人机枪,壮烈牺牲[1]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地堡枪眼,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所在部队党委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英雄事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2]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3]


故事背景

在黄继光牺牲处镌刻的纪念碑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4]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黄继光,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5]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战后,当时的目击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战士大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重伤后活了下来。他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了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邀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达了对英雄的敬意。


人物荣誉

毛泽东和黄继光的母亲握手,邓颖超在场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人民网

为表彰黄继光视死如归、无畏惧的伟大精神,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6]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7]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人物”。[8]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9]


生前部队

来到了位于湖北的解放军空降兵某部,这支部队,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黄继光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部队。在这里,昔日黄继光的战斗精神,被今天的士兵们演绎成了新时代中见困难就上、敢打硬仗的作风;那种怀抱理想、不畏牺牲的态度,仍然感染着一代一代的新兵。


黄继光的床铺每天有人叠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的大院,距离院门不远处有一座三层小楼,二层的最里面的宿舍门上,挂着一块牌子,“黄继光班”,黄继光就生活在这里。他的床铺和其他士兵一样,整洁的白色床单,被子叠成豆腐块,一点褶皱都没有。唯一能看出区别的是,他床头的武装腰带,与其他枕头前的不一样,他的是棕色老款的,其他士兵则是黑色新款。


晚上,这座小楼的全部士兵都要在楼下的小操场集合,点名并点评一天的训练生活。连队指导员第一个呼点“黄继光”的名字,马上响亮的“到”声划破夜空,这是全连数十名士兵共同回答的。到了睡觉的时间,会有班里的战友,为他打开床铺;第二天早上,战友会帮他把床铺整理好。整理黄继光的铺位,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一般都是班里优秀的战士和班长才能做这事儿。


黄继光,从上甘岭举世瞩目的那一战上,离开了人们。62年后的今天,这些战友们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纪念着他的存在。这些年来,空降兵部队组织大比武,黄继光班、黄继光连一直是第一名,在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这个连队先后荣立4次一等功、11次二等功、19次三等功。


一个早已不在了的黄继光,却有这么大的影响?他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呢?在黄继光班当了8年班长的彭江林想了想,“刚到这里,我觉得黄继光的精神离自己有点远。可是后来我慢慢明白,这当兵,有时候就是争这一口气。黄继光班的兵,最不愿意听见的话就是别人说‘黄继光班能有什么特殊的’。”


外界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英雄事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0]

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后世纪念

黄继光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烈士建立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镇东河路下段1号——城东魁山脚下,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由纪念性景区、陈列展览区和办公服务区组成。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


1987年10月20日,在纪念黄继光烈士英勇牺牲35周年之际,一座占地16000多平方米的民居式仿古园林建筑风格的黄继光纪念馆新馆落成了。

黄继光纪念馆建在四川省中江县城东魁山脚下的御马河畔,是一座仿古园林建筑。占地13,589m2,建筑面积x000m2,由纪念景区、陈列展览区和办公区3部分组成。


纪念景区为门厅、中心广场,董必武题写馆名的大门楣在前。黄继光扑向敌人枪眼瞬间的雕像跃立在15m的高层平台上,邓小平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刻在像下,题字下镶有5幅汉白玉浮雕反映黄继光生平事迹:送字参军、请战、上甘岭激战、欢庆胜利、怀念英雄。浮雕左右双建中朝友谊亭,内悬董必武和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两个纪念柱、郭沫若题字“凯歌百代”照壁立在像后。观众休息廊等。


陈列展览区由5个陈列室组成,通过500余件实物、图片、组画和模型展出黄继光烈士的生平、英雄事迹、遗物、朝鲜赠送的礼品、金日成主席的题词和中国党政机关及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黄继光从一个贫苦宵民的儿子成长为特级英雄的光辉历程,歌颂他胸怀全局、奋不顾身的大无畏气概,展示他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办公服务区建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资料藏品室等。


黄继光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继光纪念馆由纪念性景区、陈列展览区和办公服务区组成。纪念性景区位于全馆中间,有门厅、中朝友谊亭和浮雕、题词等纪念性建筑。门厅是中国古牌楼式建筑,上方金字大匾镌刻着董必武同志题写的黄继光纪念馆馆名“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遗物

官义芝(左)和何成君在为黄继光遗体裹白布单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新闻中心

黄继光小时候用过的生活用具、站岗时用过的梭镖、曾经用过的转盘机枪、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牺牲地的坑木和泥土等。[12]


跨进纪念馆大门,迎面是层层递升的3层平台。拔地15米的高层平台上挺立着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口一刹那间的英姿的雕塑,它把伟大战士的瞬间的英姿雕凿成了永恒的纪念。塑像映衬于苍崖翠嶂之中,象征着烈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塑像两侧分别镶嵌着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的模型。塑像后宽大的石岩照壁上镌刻着中朝友好协会会长郭沫若同志的题词“凯歌百代”。像座下宽35米、高9米的山岩石墙上凿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7个雄浑苍健的大字,与英雄塑像交相辉映。


题词下是5幅大型汉白玉浮雕,通过表现送子参军、上甘岭请战、上甘岭激战、欢庆胜利、怀念英烈等5个主题,再现了英雄黄继光从参军到壮烈牺牲的过程,呼唤着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宽阔平整的纪念广场和第二层平台是人民群众瞻仰英雄、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平台两侧为中朝友谊亭,亭中分别悬挂着董必武和郭沫若题写的对联。


纪念电影

朝鲜人民一直缅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1986年出品《火红的山脊》宣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2010年又拍摄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的故事片《兄弟之情


视频

永远的英雄:黄继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