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叶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叶病

图片来自news.ltn

黄叶病也称巴拿马病(Panama disease),是出现在香蕉根部的植物病,通称香蕉黄叶病,属于土传性真菌病害,偏好酸性土壤环境,在无寄主的情况下可长期存活在土壤数十年,这病害至今仍无药可医,所以一旦蕉园染上黄叶病就像敲响罹癌的警钟,得废耕3、40年才有可能再种香蕉。 [1]

概述

香蕉黄叶病又名萎蔫病,由黄叶病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

尖孢镰刀菌透过分泌毒素,引发香蕉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此真菌对杀真菌剂有抵抗力,至今无药可治。黄叶病又被称为“香蕉癌症”,在2009年曾因此名称在中国传出香蕉致癌的传言,导致各地的香蕉价格惨跌。其实,黄叶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况且患上黄叶病的香蕉在收成前已经死亡,即使能结果,其果实也很小。

肆虐全球

流行区域

香蕉黄叶病曾经肆虐全球,世界香蕉主要产地包含菲律宾印度印尼越南中国、中南美洲等几乎无一幸免。它在1950年代曾摧毁国际外销主力品种大麦克蕉(Gros Michel),导致当时栽种大麦克蕉为主的中南美洲,改种与台湾香蕉同主力品系的华蕉(Cavendish),为国际香蕉贸易史翻开新的篇章。

冲击台湾

1967年以前,黄叶病并不会感染华蕉品系,也就是台湾栽培的主力品种北蕉,所以一开始各界都不太敢断定是黄叶病,直到台湾大学植物病理与 微生物学系名誉教授苏鸿基透过科学实证,国际专家将病原菌带回美国接种后,才确定是新型黄叶病,称作“黄叶病热带4号生理小种(简称TR4)”。

就像不同类型禽流感产生的致病力会不断进化般,TR4既可感染黄叶病1号生理小种能感染的大麦克蕉、吕宋蕉,以及黄叶病2号生理小种能感染的南华蕉外,也可感染台湾北蕉。

台湾在1967年首度于屏东县佳冬乡的蕉园发现黄叶病。当时正值台蕉外销日本的黄金岁月,香蕉种植面积高达5万公顷。根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当年台湾香蕉外销量约39.4万公吨,于日本市占率高达82%。在那之后台湾香蕉产业一落千丈,在外有厄瓜多尔、菲律宾等产地国竞争日本市场,在内则因黄叶病蔓延,严重冲击蕉农生计。

受损实例

台湾中寮、竹山、南投三乡镇市感染

气候温差变化大,加上土壤病菌感染,2011年南投县香蕉树感染黄叶病的现象普遍,香蕉果树感染黄叶病后,果树树叶迅速变黄,致使果树枯萎死亡。尤其是中寮乡竹山镇南投县等三乡镇市更有近五成感染,被列为重灾区;县府表示,由于黄叶病并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只能透过轮作或选择健康种苗改善病害,将辅导农民加强防治工作,最好的防范黄叶病作法就是改良土壤、采用健康种苗及轮作,让感染病菌的土壤透过轮作、休耕等方式,藉著日晒消除病菌,才能彻底根除黄叶病的危害。[2]

长存土壤、随水传播,蔓延扩散防不胜防

大约2010年,首度将香蕉透过都乐食品公司配送系统,卖进全台湾统一超商的蕉农余致荣,目前在屏东县种有40公顷蕉园。身为蕉农第3代的他,忆起4、50年前,他的父亲种植香蕉遭到内外夹击,直呼根本苦不堪言。

现代培植的香蕉都无法制造有用的花粉和没有种子,只能进行无性生殖,故现代大量种植的作物香蕉基因都是一模一样的,且无法透过遗传变异发展出对疾病的抗性。因此,黄叶病能感染蕉园之间的所有香蕉,造成大规模的失收。

1950年代,黄叶病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爆发,侵害当时香蕉的主要栽培品种大米七(Gros Michel),造成巨大损失,迫使蕉农改种其他能抵御黄叶病的品种,主要是香芽蕉(Cavendish)。然而,1990年代黄叶病在东南亚再度爆发,新发现在东南亚原生的4号小种能感染香芽蕉,使香蕉产业再一次面临危机。

2014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消息,全球香蕉产量或因香蕉黄叶病病原菌(TR4)的扩散而大幅减少,部分香蕉出口国面临危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