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麻醉医生 生命守护神 原图链接

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有效地消除疼痛和不适感,并使局部肌肉松驰,便于手术操作,麻醉同时应是安全、可逆和易于恢复的。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

现代麻醉的范围

主要包括4方面:

1. 临床麻醉

涉及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一切处理。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如了解病情,结合手术选择最适当的麻醉和药物。为了减少患者术前的精神紧张,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可适当给予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等麻醉前用药。麻醉前要禁食,以防麻醉、手术时发生呕吐、误吸等合并症。患者接到手术室后,按照操作要求施行麻醉。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麻醉后将患者安全运返病室或麻醉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直到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麻醉时和麻醉后作好麻醉记录。

2. 重症监护

危重症患者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发生循环、呼吸、神经、肝、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可以集中在集中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单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周密和精良的监测治疗,麻醉专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休克救治和呼吸疗法等。

3. 急救复苏

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创伤后疼痛、腰腿痛、神经痛、肿瘤疼痛、中枢性疼痛)进行治疗。*[1]

麻醉的分类

1、全身麻醉:麻醉剂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周身不感疼痛,伴意识丧失。

(1)吸入麻醉;

(2)静脉麻醉;

(3)基础麻醉(直肠注入、肌肉注射)。

2、区域麻醉:

(1)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

(2)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臂丛阻滞及上肢神经阻滞,腰骶神经丛阻滞及下肢神经阻滞,躯干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会阴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交感神经阻滞),脑神经阻滞(三叉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

3、局部麻醉

(1)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

(3)区域阻滞麻醉;

(4)静脉局部麻醉。

4、针刺镇痛与麻醉;针刺某些穴位以镇痛、使病人在手术时处于安静清醒养成。针麻以头面部、颈部和胸部的手术效果较好。[2]

5、复合麻醉:上述各种麻醉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临床上常采用几种方法合并使用,以便取长补短,使麻醉更完善。

(1)不同药物的复合: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等;

(2)不同方法的复合:静吸复合全麻,针药复合麻醉等;

(3)特殊方法的复合:全麻复合全身降温(低温麻醉), 控制性降压等麻醉是人为地消除痛觉以利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方法。其基本要求是有效地消除疼痛和不适感,并使局部肌肉松驰,便于手术操作,麻醉同时应是安全、可逆和易于恢复的。[3]

临床麻醉医生的工作

临床麻醉应用麻醉医生的工作很多普通大众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简单的认为麻醉医生就是在手术前打一针麻药就没事了。其实不然,麻醉医生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时,必须进行以下具体工作。*[4]

一、麻醉前准备工作

1.麻醉所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定位放置,便于随时取用。经常检查药品的储存数量、质量及保管等情况,对规定的剧毒药和成瘾药应由专人保管,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严格领用制度。

2.麻醉科应有一套完整的急救设备,包括各种急救药物、气管内插管及附属用具、纤维支气管镜、人工呼吸器、快速输血器、心电监测仪、心脏除颤起搏器和各种监测仪。平时应经常检查急救物品和外出急救箱的准备情况,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3.术前应将气管导管、喉镜、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等准备妥当,并检查是否合用;碱石灰是否失效,消毒穿刺包是否过期,各种导管和药品的质量和消毒是否可靠,吸引器的效能和氧气的贮备情况更应仔细检查。

4.麻醉中如作血气、血清电解质等特殊检查,麻醉前应先将仪器校准,以便随时使用。麻醉中如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内直接测压、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及心排血量等,应将有关器材和仪器准备好。

5.实施麻醉前应核对患者姓名、手术部位,并应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

二、术前访视

麻醉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包括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着重了解以往手术史、麻醉史和术前准备情况,并作必要的检查。同时了解患者对本次手术和麻醉有何顾虑、意见和要求,作必要的解释工作。同时应向患者家属讲明麻醉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合作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必要时对术前准备提出补充意见。

三、术前讨论

对重危患者和疑难病例麻醉科应进行讨论,必要时麻醉医师参加病房术前讨论,提出麻醉方案,包括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麻醉人员的安排,预测可能发生的困难、并发症、意外及预防措施。

麻醉选择包括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的选择,其原则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止痛完善、操作简便、能适应手术的需要,并适当考虑患者要求。

1.在选择麻醉时,必须全面考虑下列诸条件

(1)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情况,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生理紊乱的程度和机体的代偿功能。

(2)术前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副作用。

(3)手术的性质,包括手术时间、部位、范围、手术体位、创伤和刺激大小等。

(4)麻醉药物和方法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5)麻醉设备条件(器械和药品)和麻醉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6)根据术中病情变化及手术的具体情况与要求,能否及时改变麻醉方法。

2.不同部位手术的一般麻醉方法

(1)头部:多选用局麻或气管内全麻。

(2)颈部:多选用局麻或颈神经丛阻滞麻醉。包块过大或有呼吸道压迫症状者需用气管内插管,必要时清醒插管后再行全麻。

(3)胸壁:根据手术大小选用局麻、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或全麻。

(4)胸内:以气管内全麻为安全。支气管成形手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者以及胸腔镜下手术时须用支气管内全麻。

(5)腹部:上腹部手术以全麻为好,也可选用硬膜外阻滞或全麻加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可以选用硬膜外阻滞、局麻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6)肛门会阴部:常用鞍麻、低位硬膜外或骶管阻滞,也可以选用局麻。

(7)上肢:多选用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两侧上肢手术,可选用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

(8)下肢:多选用局麻、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阻滞。

四、麻醉期间的观察和处理

1.麻醉期间的观察和处理应包括麻醉的操作、麻醉情况的观察、对患者的监测,掌握手术中输液、输血和根据麻醉与病情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2.麻醉中的监测一般包括脉搏(或心率)、血压、呼吸和SpO2,根据病情需要可监测体温、心电图、吸入氧浓度、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呼气末CO2与麻醉气体浓度和肌松情况,必要时监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心排血量和测定血液pH、PO2、PCO2及血清电解质情况。

3.麻醉期间应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主要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在麻醉平稳后至少每15min测量和记录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作记录。

4.麻醉期间麻醉医师不能擅离职守,发现病情变化应做必要的处理,并作记录,如有重大病情变化应通知手术医师,必要时报告上级医师,及时加以处理。

五、麻醉后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工作

随着危重疑难患者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麻醉手术后的患者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麻醉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做好交接班。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做好麻醉后的各种处理,包括对患者的连续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协助临床科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使患者早日痊愈。做好麻醉后随访和总结的记录。

六、.急救复苏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心肺复苏等方法、参与医院内的急救复苏治疗,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七、疼痛治疗

麻醉医生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等技术,可以控制和治疗急慢性疼痛,开设疼痛治疗门诊或病室。在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临床麻醉科医生主要负责: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术麻醉;决定采用那种麻醉及监测措施;对患者施行麻醉;在手术全过程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术后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一、 循环系统意外及并发症

1、 低血压

常见原因有失血过多、麻醉过深、椎管内阻滞平面过广、内脏牵拉反应、腔静脉受压、低温、缺氧与严重高碳酸血症、体位改变以及术前与术中用药不当等。要警惕输血反应与药物过敏性休克。

处理: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予以治疗。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则应补足血容量;减浅麻醉;减轻手术操作的刺激或用局麻药作局部封闭;积极处理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体温过低应复温;椎管内阻滞所致低血压,可加快输液和使用血管收缩药。同时应给予氧气吸入,加强呼吸管理,经处理血压仍低者应进一步查明有无心、肺等其他并发症。

2、 心律失常

麻醉中常见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但需要紧急处理者较少。麻醉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包括:

①麻醉或手术操作的刺激;

②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的影响;

③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④术前原有心脏疾患的影响;

⑤电解质紊乱,如高钾或低钾血症;

⑥低温;

⑦酸中毒或碱中毒等。

处理:首先明确心律失常性质。有明确原因者,应首先去除原因,如暂停手术、减浅麻醉、加强通气、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时考虑药物治疗。

3、 循环停止

麻醉和手术中循环停止的常见原因有:

①心脏本身的严重疾病;

②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③麻醉药与其他药物对心血管的严重抑制;

④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改变;

⑤神经反射因素等;

⑥致死性心律失常。

处理:平时应熟知造成循环停止的各种原因,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关键在于作好预防工作,治疗措施应迅速进行有效的心、肺、脑复苏。

二、 呼吸系统意外及并发症

1、 呼吸抑制

为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往往是发生循环功能不全的前驱因素,多见于抑制呼吸药物的绝对或相对过量、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全身麻醉过深、静脉麻醉药注射过快、或使用肌肉松弛药时。

处理:关键在于正确施行麻醉,一旦发生呼吸系统意外,应立即停止麻醉,并以面罩给氧、人工辅助或控制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同时应查明原因适当处理,并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变。

2、 呼吸道阻塞

(1)上呼吸道阻塞 常见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血液或异物堵塞、喉痉挛、喉头水肿等。

处理:应及时发现,对因处理。舌后坠时应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通气管,吸净分泌物、呕吐物或血液,取出异物。发生喉痉挛时应停止麻醉和一切刺激,用面罩加压给氧或人工呼吸;严重者可用一粗针头行环甲膜穿刺给氧,亦可静脉注射肌肉松弛药后行气管内插管。发生喉水肿时,应斜坡卧位,给氧,镇静,静注地塞米松,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2)下呼吸道阻塞 除误吸外,常因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和支气管痉挛所引起。后者多见于有支气管哮喘史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因使用吗啡、硫喷妥钠、普萘洛尔(心得安)、三甲噻酚等药物诱发,亦可因麻醉减浅、气管导管刺激或插入过深刺激气管隆突等引起。 处理:及时吸净气道内分泌物。避免使用对气管有刺激性的吸入全麻药,气管内插管时应行表面粘膜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时应使隆突处达到麻醉,导管插入深度要适当。术前问明哮喘病史,注意不用禁忌药物。发生支气管痉挛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纯氧吸入,使用沙丁氨醇(舒喘灵)、氨茶碱、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及皮质激素等解痉药物。必要时可行气管内插管,辅助或控制呼吸。

(3) 误吸[5]

麻醉中发生呕吐或返流而造成肺内误吸是一严重并发症。饱食后急症、产妇以及上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易发生。患者可立即或数小时后发生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动过速,全肺满布啰音,类似哮喘发作,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和急性肺水肿。处理不当可致死亡。

预防:

①手术前禁食,除属于抢救患者生命的急症手术外,饱食后均应推延手术至少4—6h,或静脉注射胃复安10mg以促进胃排空。

②饱食患者必须立即手术时应尽量采用局麻、神经阻滞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以保存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如需用全麻,则麻醉诱导前应诱使患者呕吐,放置粗大胃管以吸净胃内容物,选用清醒气管内插管,插管后立即将导管气囊充气。拔管前应待患者反射恢复,拔管时还应注意预防误吸。西米替丁有降低误吸后肺并发症的作用。

处理:发生误吸后应立即行气管内插管,尽量吸净误吸物。可用生理盐水5-10ml反复向气管注入及吸出,亦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反复吸引、冲洗。同时使用人工呼吸器,进行间断正压呼吸,直至症状缓解,此外尚可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氨茶碱、舒喘灵、抗生素等。必要时可给强心药和利尿药。积极防治误吸后的ARDS。

(4) 急性肺水肿

常见原因包括术中输血输液过多过快、左心衰竭、误吸或使用血管收缩药不当等。

处理:如果由输血输液过量和左心衰竭所引起,应立即限制液量、给氧,行加压呼吸,静脉注射强心药如毛花甙丙,利尿药如呋噻米(速尿)、血管扩张药,吸入乙醇蒸气,给予吗啡和大剂量地塞米松。

(5) 气胸

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肾肝手术、臂丛和肋间神经阻滞、颈内静脉穿刺等操作失误损伤胸膜。

处理:及时发现,术中加压呼吸排气,缝合损伤的膈肌裂口,术毕可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视频

麻醉版青花瓷

刘玉伶带你了解麻醉

麻醉宣传片_北美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_转载

麻醉过程

麻醉(外科学)

参考来源

  1. 现代麻醉的范围. 2019-12-30 [04 三月 2020] (中文). 
  2. 韩济生. 针刺麻醉向何处去?:由针刺麻醉(AA)到针刺辅助麻醉(AAA).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6, (1): 1-5. 
  3. 张淑月, 朱君宇, 彭延增, 等.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038 (003): 176-178. 
  4. 麻醉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2019-02-21 [04 三月 2020] (中文). 
  5. 姚尚龙; 王明玲. 预防误吸与麻醉前禁食新概念.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0, 020 (004): 255-256. 

参考文献

1. 修培宏、王绪祥. 临床麻醉工作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 7506733234. 

2. 徐启明. 临床麻醉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ISBN 9787117071413.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ISBN 9787117055185. 

4. Ronald D.Miller主编,曾因明,邓小明主译. 米勒麻醉学(第六版). 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2006. ISBN 9787810719827. 

5. 王春亭、王可富. 现代重症抢救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170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