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魏碑
圖片來自pinterest

魏碑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

起源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

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李志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于右任的行楷书艺术,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

代表作品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 龙门二十品和龙门四品

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龙门二十品的篇目:

  • 《比丘慧成爲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
  •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
  • 《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
  • 《楊大眼爲孝文皇帝造像題記》
  • 《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爲亡息牛橛造像題記》
  • 《一弗爲亡夫張元祖造像題記》
  • 《北海王元祥造像題記》
  • 《司馬解伯達造像題記》
  • 《北海王國太妃高爲孫保造像題記》
  • 《雲陽伯鄭長酞爲亡父母等造像題記》
  • 《高樹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題記》
  • 《比丘惠感爲亡父母造像題記》
  •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爲亡夫賀蘭汗造像題記》
  • 《馬振拜等卅四人爲皇帝造像題記》
  •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
  • 《比丘法生爲孝文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題記》
  • 《安定王元燮爲亡祖等造像題記》
  • 《齊郡王元祐造像題記》
  •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題記》
  • 《比丘道匠造像題記》

龙门石窟造像记数量多达数千方,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流传还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说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记《比丘慧成爲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和《楊大眼爲孝文皇帝造像題記》也合称“龙门四品”。

  • 《郑文公碑》

这件摩崖是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作品,历来为书家所重。清朝学者叶昌炽认为:“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

  • 《张猛龙碑》

这件石碑也是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清朝学者杨守敬评论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认为这件魏碑作品的成就高于唐朝人。明朝金石考据学者赵函则指出:“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认为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响。

特点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影响

魏碑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书代表的晋朝书风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所以总体上,唐朝楷书继承的更多的是晋楷的传统,即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没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

唐楷达到的高度及其法度严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程式化,楷书的面貌变得标准化,从而丧失创造力。结果,宋朝四位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没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书作品,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行书和草书的创作。到了明朝,由于科举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现了一种称为“台阁体”的书风。“台阁体”楷书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官方字体,追求美观、大方,同时也要求标准、规范。这种要求抑制了书法家的创作个性。清朝则进一步演变为“馆阁体”,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评。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也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于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另外,由书法家韩飞青担任字模书写的魏碑经过标准化成为“新魏体”,是现在常用的汉字印刷字体。[1][2]计算机字体产品包括华文新魏、方正魏碑[3]等。

參考文獻

  1. 电脑字库“行楷”是书法家任政写的. 2009-12-07 [201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 
  2. 陈其瑞. 书法家与电脑字库. Type is Beautiful. 2013-05-09 [2019-06-12]. 
  3. 方正魏碑字体包,方正魏碑字体打包下载_方正字库官网. 方正字库.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