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雄港车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雄港车站
图片来自kaohsiungps

高雄港车站位于高雄市鼓山区,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屏东线第一临港线上的铁路车站,现已裁撤。目前原站场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认养,站房及月台部分由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认养,并于2010年10月24日整理为打狗铁道故事馆,2017年10月1日更名为旧打狗驿故事馆,2019年1月起闭馆进行屋面的解体修复,8月31日施工完毕并开馆。

历史

创始时期

在纵贯铁路开始兴建之前,由日军兴建的“台湾陆军补给厂轻便铁道”路线便已铺设到现在哨船头第一船渠附近,并在当地设立“台湾陆军补给厂打狗办事处”。后来在1889年,为配合纵贯铁路南部线兴建,由“临时台湾铁道铺设部”(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前身)接收这条轻便铁道的“打狗-台南”段,以便由打狗港运送兴建纵贯铁路南部线的材料。第一代打狗停车场兴建于1900年3月,位置为盐埕埔车路顶,山下町十七番地,大约在今天的鼓山一路87巷口一带。随著纵贯线“打狗—台南”段在1900年11月29日通车,1907年凤山支线(屏东线)通车,打狗停车场同时成为凤山支线起点。

第一代打狗停车场腹地受制于打狗山后壁港河道,离高雄港也尚有一段距离,转运不便。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便在1904年6月到1907年8月填埋供新站场使用的埋立地(3万8千多坪),之后在1908年进行车站南迁工程,1908年5月5日完成站场整备后,第一代打狗停车场在1908年6月1日开始拆除。第二代打狗停车场则在1908年9月15日完工,其位置在今天站房的北边,正对著临海三路。

1920年随著台湾行政区划改制,打狗改称高雄,站名遂从打狗停车场、打狗驿更名为高雄驿。考虑过去因财政因素而采取的速成主义,导致台湾总督府所辖的铁道体质不佳。在1926年生野团六担任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长后,一改昔日态度,对台湾交通建设提出了一连串的改善计画。其中铁道部提出以700万改善基隆、台北、高雄三站的计画,然而因为财政因素,最后高雄驿的改善仅以50万预算通过}。同时高雄与台南之间的复线工程也逐步推进,于1933年9月复线工程完工后,列车班次得以增加。

1930年代,高雄市逐渐发展,1910年代开发的旧市区(今哈玛星盐埕区)已经趋近饱和,高雄州遂于1936年发表“大高雄都市计画”,该计画除将高雄市定位成重工业都市(尤以军需工业为重点)外,也计画在新的市区中心设置“高雄新驿”,由内而外为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并以设计作为货运输送骨干的环状铁路(今高雄临港线)作为市区界线。兴建于大港埔的新高雄驿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营运,而原本的第二代高雄驿则改称高雄港驿,主要办理货运。当时纵贯线上的客运列车改停新车站,货物列车停旧车站,但潮州线客运列车仍会开到旧车站,后来潮州线客运改使用单辆汽油车行驶后,可在高雄港驿直接调头转向,继续经山下町田町旧城等站开至台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整个大高雄被划为“要塞地带”,高雄港驿等重要设施禁止摄影,要发行风景明信片译得先经过审阅后才能发行。而随著战况恶化,台湾的铁路运输也逐渐受到影响,甚至后来到了白天不敢行驶火车的情况。当时由高雄港驿邻近高雄港等重要设施,遭到美军大幅轰炸,车站、轨道设施近乎全毁,第二代高雄驿站房全被烧毁,扇形车库也遭重创,据说当时沉重的转车盘也被炸飞{。

台湾铁路管理局时期

  • 1947年4月:重建现存站房,南、北号志楼依原建筑稍加改建;南号志楼后来于2002年配合高雄捷运工程而拆除。
  • 1967年:第一临港线全线通车;木造前镇车场设立。
  • 1968年:停办屏东线客运业务,专办货运。
  • 1970年6月:中岛车场设立。
  • 1973年:前镇车场加强为砖造建筑。
  • 1993年:高雄港务局将高雄港站内的扇形车库索回拆除。
  • 1995年11月:拆除屏东线高雄港站至三块厝站间轨道,同时拆除位于爱河上高雄川桥。
  • 2002年7月31日:蓬莱线拆除。
  • 2002年9月20日:高雄港站与高雄车站(愿景馆)被市府登录为历史建筑。
  • 2002年12月7日:高雄港站南号志楼以南各股因捷运施工停用。
  • 2002年12月16日:高雄港站南号志楼拆除。
  • 2005年10月20日:货运列车改于前镇车场到发。
  • 2008年7月3日:配合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计画,高雄港检车分段迁移至高雄机厂迁移完成;鼓山车站=高雄港站路段及高雄港站站内区亦随之停用。
  • 2008年11月1日至9日:办理“摩登高雄‧百年风华”活动,开行“高雄港尾班车”专车;最后一班列车于九日下午五点三十分由高雄港站驶离后,鼓山车站=高雄港站不再有火车行驶。随后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计画之鼓山车站一至六股拆除工程开工,鼓山车站通往高雄港站的铁轨正式截断,此后火车再也无法驶入高雄港站。
  • 2008年11月19日:第一临港线西段(包括中岛车场全站及中岛线、苓雅寮车场全站、高雄港站全站及滨线)准予停用。
  • 2008年12月16日:高雄港站及其管理之新光车站裁撤,12月31日办理交接[1],高雄港站所属之前镇车场业务移至高雄车站管理。

废站后

  • 2009年起,打狗驿古迹指定联盟展开文化保存运动。
  • 2010年6月15日:高雄市政府将临海二路打通至七贤三路工程(临海新路)完工通车,高雄港站站内区的铁道腹地从此被切割成两块。
  • 2010年10月24日:利用高雄港站闲置站房整理而成的“打狗铁道故事馆”开馆,馆内展出相关铁道文物,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营运。
  • 2011年1月24日:停驶后保存于莲池潭的CT251(实为CT259[2][3])和DT609蒸汽机车搬运到高雄港站。
  • 2011年4月23日:高雄港站自行车道完工启用,该工程对高雄港站场域景观影响甚钜。
  • 2012年1月3日: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与台铁高雄机厂合作,新增六节各式车厢至站区股道展示,除已有百年历史之15EF19平车外,35BK32952行李车更恢复为原始蓝哑铃之涂装。新增车辆如下:35SP32426客车(1966年)、15EF19平车(1912年)、35BK32952行李车(1970年)、35F20106平车(1975年)、3CK2109篷守车(1982年)、35G20060敞车(1969年)。
  • 2013年4月10日:原停放于台南市南化水库之Motor Coach Industries制MC-8(车号FA-986),迁移至高雄港站静态展示(现因租约到期已移往别处)。
  • 2014年3月8日:台湾电力公司将已停用之两部调车机与一辆煤斗车捐赠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并将车辆陈列于高雄港站。新增车辆如下:日立制L02(D-3)调车机、P35H22019煤斗车(1996年台湾机械制)、L03调车机(1986年SCHÖMA制)。
  • 2015年8月21日:原展示于高雄市冈山文化中心之CK58(1912年汽车会社制)蒸汽机车,迁移至高雄港站静态展示。
  • 2015年8月22日:哈玛星愿景联盟发起“822白风筝行动”,抗议交通部将高雄港站土地分区招商开发,主张“拒卖文史资产、铁道全区保留”诉求;但台湾铁路工会认为地方政府是假借文史名义觊觎台铁土地开发利益,并于当天到场抗议白风筝行动。台铁工会并未知会打狗铁道故事馆就在馆藏的蒸汽机车上绑上黑气球,此举引来馆方抗议。
  • 2016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因应高雄捷运环状轻轨哈玛星站工程,吊挂移置部分户外展示车辆。
  • 2016年10月:因环状轻轨路线使用临海新路路廊,原本高雄港站站内区以平交道形式保存于临海新路的铁轨,在轻轨工程中正式遭到截断。
  • 2017年8月1日:环状轻轨哈玛星站连通原高雄港站月台的木栈道施作时,将木栈道直接覆盖于旧铁轨之上,破坏旧有铁道纹理,引发争议。
  • 2017年9月26日:环状轻轨第一阶段全线通车,于高雄港站月台举办通车典礼。
  • 2017年9月28日:打狗铁道故事馆招牌更换为“旧打狗驿故事馆”。
  • 2017年9月29至30日:原配合环状轻轨哈玛星站工程移置之车辆,吊挂移动至新的陈列位置。
  • 2017年10月1日:正式更名为旧打狗驿故事馆。
  • 2018年1月1日:旧打狗驿故事馆改由“春临台湾文化事业坊”及“社团法人台湾交通文化资产保存学会”共组之团队营运。
  • 2019年1月1日: 休馆进行屋面的解体修复,工期约5个月。[4]
  • 2019年8月31日:历经变更设计而延后的屋顶解体修复工程大致完成,于本日重新开放入馆参观,当日开馆特别鸣响L02(D-3)调车机警笛及CT259蒸汽机车汽笛。

车站构造

  • 月台10座(一般列车月台5座,货物线3座,预备线、外中线各1座)。
  • 北号志楼

利用状况

  • 货运车站,已经裁撤,原为一等站。现为旧打狗驿故事馆,主管机关为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 原管辖高雄临港线的四处车场—前镇车场中岛车场苓雅寮车场草衙车场
  • 高雄港站尚未裁撤时,由于临港线铁路车辆原本行经的屏东线专用路线已经拆除,因此顺行车辆必须先绕行至鼓山车站,再经由纵贯线行驶至高雄车站。
  • 为了配合高雄临港线沿线土地的重新利用计画,原本于本站到发的货运列车的改至前镇车场到发。惟高雄港站裁撤后,前镇车场业务已经移至高雄车站管理。

车站周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