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私立中山高级工商职业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山学校财团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级工商职业学校(英语:Chung Shan Industrial & Commercial School, 缩写CSIC,简称中山工商),位于中华民国高雄市大寮区会社里正气路79号,是高雄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学校,为台湾南部一所男女兼收的高级职业学校,也是中华民国全国人数最多的高等中学[1]。
目录
历史
中山工商之前身为“中山中学”。创立于1957年9月21日。当时董事为缅怀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而将其校名取为“中山”,经省教育厅核准立案,正式招收高、初中学生,首任董事长徐铨先生,校长李浩仁先生,首届毕业生高中部58人,初中部510人。
1968年9月11日因应国民教育,国小免试入学及省办高中,因而停招初中部。后自1969年以后,董事会曾数度改组,先后由吴建亚先生及杨义发先生继任董事长,校长亦于1972年改由吴承天先生担任,隔年改由凌先化先生担任,学校经管人员更动频繁,乃至疏于管教学生,数年间校风日渐败坏,学生问题丛生,恶名昭彰,竟至数次招不到学生,学生人数骤减至只剩47人。
1974年7月26日董事会第四度改组由省议员蔡来福先生及县议员洪周金女女士邀集附近地区热心教育的人士组成,聘请蔡华山先生为校长,陈国清先生担任副校长。 当时社会型态转变,发展技职教育逐为趋势,1975年6月23日奉省教育厅核准改制为“私立中山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初设化工、机工、综合商业等三科,提供更多工商建设之技术人力。蔡华山校长复兼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太平洋地区总经理,后因商务繁忙而无法兼顾校务,乃于1977年辞职,校长遗缺由董事会聘时任副校长陈国清接任校长。1979年秋蔡来福董事长因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委员而离职,董事会敦请省议员林再生先生接任,1993年林再生董事长过世,由洪周金女女士继任董事长。
2011年5月,变更校名为中山学校财团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级工商职业学校。2011年11月12日,扩增新校舍“观日大楼”做为幼儿园用地;并增设幼保学程,以培育社会幼保人才,并借助中山附幼,供幼保学程学生拥有良善实习环境与机会;后于2014年,为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完善,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与辅导,正式成立幼保科。2013年,因应社会型态变迁,多媒体产业日益蓬勃,以致多媒体人才需求,特设多媒体技术科。2016年8月,陈国清校长退休,改由时任副校长林昭亿先生为校长,终于结束39年的校长生涯。
学校象征
校训
负责、细心、耐心、坦承、自动、领导。
精神
前校长陈国清先生引用佛陀讲学时,人兽均受教化而臻于六和敬的境界,并将其衍申成为该校校园文化与精神,希冀全校师生能共同勉励,在团体生活中创造一个真、善、美、圣的学习园地。
- 思想相同:学生们是一同学习的伙伴,并共同学习成长的目标,能在校习得丰富的知识学问及一技之长,并且能在品德上有所修练,而这是学生们共同的期望,也是师长培育学生的教育目标。
- 言语和善:师生之间彼此相互敬重、相互关爱,修养口德,不口出秽言;在与人交谈沟通时,学习尊重的态度与内涵。另外,欣赏别人的优点,懂得向他人表达肯定与赞美。
- 心意一致:学生未来的期许和目标在实践理想;达成目标的过程,能坚定意志克服困难,并且将其化为努力与解决困境的实际行动。
- 遵守纪律:团体中的戒律与规范是为了维持团体的秩序与运作,希望谢由纪律与规范锻炼学生心志品格,并营照能让学生静心学习的环境。
- 利益分享:师生基于平等的地位都能共同分享校园中所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师长不吝于将其所有的知识技术授与同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收获也能彼此分享交流,并且相互帮助、提携。
- 和乐共处:在校园与社会的团体中建立友好关系,与团体和谐相处,并以同理心与包容心来体贴、接纳他人,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
校庆
中山工商初任董事为缅怀国父孙中山先生,而将11月12日国父诞辰纪念日定为校庆日。
董事长
中山中学时期
- 第一任:徐 铨(1957-1969)
- 第二任:吴健亚(1969-1971)
- 第三任:杨义发(1971-1974)
中山工商时期
- 第四任:蔡来福(1974-1978)
- 第五任:林再生(1978-1993)
- 第六任:洪周金女(1993-2005)
- 第七任:吕芳瑛(2005-2016)
- 第八任:陈国清(2016-现任)
校长
中山中学时期
- 第一任:李浩仁
- 第二任:吴承天
- 第三任:凌先化
中山工商时期
- 第四任:蔡华山
- 第五任:陈国清
- 第六任:林昭亿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考文献
- ↑ 教育部统计处. 高级中等学校校别资料(含进修部、学校). 2019年3月 [2019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21日).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