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祖塔亭

马祖塔亭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宝峰镇宝峰寺内,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马祖道一是唐朝佛教禅宗大师,六祖慧能之再传弟子,师承南岳怀让。马祖圆寂后建塔,藏舍利子于塔内。马祖塔亭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会昌法难(846年)时被毁,大中四年(850年)重建,赐名大庄严塔,赐寺名“宝峰”。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建塔亭。文革中墓塔被毁,塔亭尚存,当时在塔基深处地宫中发现石函,内有金银盖罐一只,盛有骨灰。1993年按旧貌复原修复。墓塔汉白玉雕成,呈四方形,两层。亭为六边形,花岗岩制,正中石梁刻有“圣宋元丰岁己巳五月癸巳朔二十八日庚申琢玉重新建造”。

目录

历史

唐贞元四年(788年)正月,高僧马祖80岁时率弟子登建昌石门山(今靖安宝峰),爱其山水奇胜、洞壑平坦,遂对随行弟子曰:“吾朽质之日,归骨于此”。同年二月初一圆寂。弟子遵其嘱,奉灵骨舍利藏于寺后窖中。

唐贞元七年(791年),德宗李适左仆射同平章事权德舆来到建昌石门山内为保存马祖灵骨舍利而造塔,权亲撰塔铭。元和八年(813年)宪宗李纯赐马祖谥号为“大寂禅师”,塔号为“大庄严”。大中四年(850年),宣宗李沈令江西观察使裴休重修马祖塔,并敕赐塔额为“宝峰”,故寺亦易名为“宝峰禅寺”。

后又有人建木亭以护卫。宋元丰八年(1085年),又重新建造石亭以护之。亭高5.5米,深5.17米,六柱六角宝盖式顶,全身用花岗石材料榫接而成。

檐首六角均有昂首石雕。亭外用十二块扇形石板覆盖,内顶上方呈南北方向架着一根粗壮主石梁,重约5吨,石梁下方刻有“圣宋元丰岁次乙丑五月癸巳朔廿八日庚申琢石重新建造□迹”阴文。亭正面为敞开拱门,其余5面用青石板全封闭或半封闭。亭下为墓塔,塔基下珍藏着马祖的灵骨舍利。亭的左右两旁各有一蔸桂花树,金秋时节,芳香四溢。

重修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毁塔,在亭中心塔底挖出汉白玉石函一只,内装灰色瓷缸,缸内盛有鎏金小型塔瓮一只,周围刻有精细的佛像和花纹图案,瓮内盛有舍利(佛骨)数粒,刻有“舍利”二字,此物曾由江西省文物馆收藏[2]

1993年由宝峰寺住持一诚大师按原塔样式重建,材料是从山东精选而来的汉白玉,仍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3.78米。塔基为正方形须弥座。塔身南面石碑竖刻着当代书法家启功题写的“马祖道一大寂禅师舍利之塔”,碑的左方刻“癸酉年清和月启功敬题”字样;北面碑刻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少良竖书的“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两行字;西面碑文为本寺方丈一诚长老所撰、时任本县县长郭明所书《马祖塔铭》;东面石碑重新镌刻唐代左仆射权德舆所撰《马祖塔铭》。塔刹下为仿斗拱造型,上为琉璃瓦造型,檐首六角均有含珠龙头饰物,顶为净瓶形。塔基底下珍藏着送回的马祖灵骨舍利,为錾花鎏金银盖罐所盛,外用一白帆石石函所包装。

历史价值

马祖塔亭属江西宋代石建筑的珍品,加上权德舆所撰写的塔铭,对研究佛教禅宗学说的传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古人运用力学原理构架如此巨大的石亭亦有很高的科研价值。1957年马祖塔亭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为《中国名胜辞典》等书所收录。

视频

马祖塔亭 相关视频

2017.5.28《旅游新发现》栏目第二期靖安宝峰寺
靖安儒林和宝峰寺掠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