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风神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风神龙是一种恐龙。四足的草食性恐龙。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是一种翼手龙,也叫披羽蛇翼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约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风神翼龙翼展超过11米长,它是人类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意为“埃俄罗斯的蜥蜴”,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的一个属,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南美洲。如同其他蜥脚下目恐龙,它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龙。风神龙有着长颈及长尾巴。风神龙的化石不完整,所以只能对其体型作出估计值,体长约为14米。

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南美洲,化石是发现于阿根廷的Angostura Colorada地层,年代估计为上白垩纪的坎帕阶,约8300万-7400万年前。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1](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品,恐龙开始被世人所知[2]

物种发现

1975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森在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大湾国立公园晚白垩世地层发现了一些巨大的翼龙翅骨残片,

之后经过4年的连续工作,挖掘出大量破碎的化石,确认为三只同种翼龙的骨骼碎片。古生物学家研究时灵光一现,想起了墨西哥原住土著,哥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袛——风神科沙寇克阿特(Quetzalcoatl),一位长着羽毛的蛇神,于是将其命名为风神翼龙 ,中文有时也译为披羽蛇翼龙。在1996年,Kellner与Langston在德州公布了了第二个未命名种。这个暂时性被称为Quetzalcoatlus sp.的样本,比北方风神翼龙还完整,包括部分头颅骨,虽然较北方风神翼龙的小,而翼展已证实长达5.5米(18尺)。

物种特征

风神翼龙翼展可达11米长,重达500斤。它是人类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风神翼龙新陈代谢很快,需要定期进食。风神翼龙身躯为流线型,需要大量蛋白质作为能量。一只不到三百斤重的小霸王龙,便可被它当成一顿美食。风神翼龙拥有巨大的双翼,这使它非常适合长途滑翔。

风神翼龙未成年的个体头骨长1米,翼展达5.5米;成年个体的头骨未曾发现,根据翅骨碎片来看,翼展至少有10~11米,这可是地球生命史来最大型飞翔的动物!风神翼龙的嘴巴又长又细,口中没有牙齿;喙前端不是尖锐的,而是钝的;它的眶前孔(位于眼眶前方的)巨大,差不多占了头骨全长的二分之一,这无疑对其大头减轻了相当多的重量;风神翼龙头上有脊冠,位于眼眶前上方,这区别于该属其他翼龙如至浙江翼龙,它们头上没有脊冠;风神翼龙的脖子非常长,达2米多,由肩与头之间有长型的肌腱和肌肉支撑;它的腿很长,有平衡大头的作用。远观之,风神翼龙呈现了类似或鹳的外表。

生活习性

当人们一听到霸王龙的名字时,就会想到它们作为陆地终极猎手,自身是很安全的,通常只会猎杀欺凌其他动物。然而,一项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在2.3亿-0.65亿年前的恐龙时代,生活着一种体形庞大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虽然不会在飞行过程中猎食,却会在陆地上捕猎,而且时常以幼小的霸王龙或恐龙世界中其他物种为食。

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将这种远古会飞的爬行动物称为“有翼蜥蜴”或掠食性翼龙。他们猜测,这种远古动物可以在湖面和海面上飞翔掠去,从水面上捕鱼,与现今的海鸥十分相似。这项最新研究发现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并未定义它是一种完全的陆地物种。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合著作者马克·威顿说,“依据我们的假设,这种动物将空中飞行作为首要的运动方式,它们仅通过飞行实现从A点到达B点,我们认为它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还是基于陆地,而并非是空中,它们在陆地上进食和繁殖后代。”

视频

风神龙 相关视频

恐龙是怎样演化的
中国专家发现白垩纪之后的恐龙化石,恐龙有可能是在南方灭绝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