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嗣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韦嗣立(660年-719年10月19日),字延构,唐朝鄭州陽武(河南原陽縣)人。其父韦思谦曾經担任宰相,韦嗣立於武则天长安末年与异母兄韦承庆同时任宰相,十余年间,父子三人相继为宰相,被传为美谈。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再次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因与韦皇后同宗,被封为逍遥公,次年任中书令。唐睿宗即位后,被贬出为刺史。
生平
韦嗣立以进士及第,累补双流县令,政绩为蜀中之最。三迁莱芜令。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异母兄韦承庆因病辞去凤阁舍人(中书舍人)之职,武则天召见韦嗣立:“卿父往日尝谓朕曰‘臣有两男忠孝,堪事陛下。’自卿兄弟效职,如卿父言。今授卿凤阁舍人,令卿兄弟自相替代。”即日接替韦承庆任凤阁舍人。不久升任秋官侍郎,长安三年(703年),韦承庆接替韦嗣立任天官侍郎,并任宰相,韦嗣立则转任凤阁侍郎。长安四年(704年),韦嗣立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与宰相商议如何任命管理州县官吏,纳言李峤、夏官尚书唐休璟建议以朝中台、阁、寺、监等各部门,选择其中优秀官员,分典大州。韦嗣立带头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不久韦承庆接替韦嗣立任宰相,韦嗣立转任成均祭酒(国子祭酒),兼检校魏州刺史。又徙洺州刺史。神龙元年(705年),韦承庆因坐附推张易之弟张昌宗失实,被贬流放岭南循州(今广东龙川县),韦嗣立受株连贬为饶州长史,一年后,徵为太仆少卿,兼掌吏部选事。神龙二年(706年),为相州刺史,十一月,韦承庆卒,韦嗣立接任黄门侍郎。转太府卿,加修文馆学士。景龙三年(709年),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韦嗣立是中宗韦皇后的远宗,中宗特令编入近宗,对他很是优待,亲自驾临韦嗣立在骊山的别墅,令随从官员吟诗作赋,亲自撰写诗序。封嗣立为逍遥公,将别墅赐名为清虚原幽栖谷。景龙四年(710年),韦嗣立升任中书令,五月,韦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意图自立为帝,被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所灭,韦嗣立也在乱中几乎被杀,幸得因他是宁王李宪从母的丈夫,受李宪救护才幸免。唐睿宗即位后,韦嗣立被贬为许州刺史。
开元初年(714年),韦嗣立入朝为国子祭酒,又因在中宗朝任宰相时不能阻止宗楚客、韦温等人压迫睿宗,再次被贬为岳州别驾,很久才升迁陈州刺史。开元七年(719年),河南道巡察使、工部尚书刘知柔上奏唐玄宗,为韦嗣立辩白,但诏命还未下,韦嗣立就在洛阳归德里家中去世了,年六十[1]。赠兵部尚书,谥号“孝”。
家庭
曾祖
- 韦弘瑗,北周冬官司金上士,隋朝阳武县令
祖父
- 韦德伦,唐朝瀛洲任丘县令
父母
儿子
- 韦孚,左司员外郎;
- 韦恆,砀山令、殿中侍御史、度支左司等员外、太常少卿、给事中。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为陇右道河西黜陟使,弹劾河西节度使盖嘉运,被贬为陈留太守,还未上任而卒。生韶州刺史韦懿。
- 韦济,以文章闻名,开元初,调补鄄城令,玄宗考核各地县令时,考试者二百余人,独韦济为第一名,升任醴泉令。其他考试不合格的有五十多人,被全部打发回去重新读书,侍郎卢从愿、李朝隐贬为刺史。韦济三迁为库部员外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尚书户部侍郎。累岁转太原尹。天宝七载(748年),又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韦济祖孙三代担任过尚书左丞一职,被人们所推荣。后出为冯翊太守。
- 韦史。
參考書目
- ↑ 春秋六十,遘疾陈郡,还医洛师,开元七年九月二日,薨於归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