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汴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汴(biàn)州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狹義地講指的是今河南省開封市。

東魏時,以陳留郡(治今陳留鎮)分置梁州(治今開封市西北)、開封郡(治今祥符區)。北齊以開封郡省入陳留郡。北周周宣帝(559年-580年)改梁州為汴州,為汴州得名之始。

隋朝大業二年(606年)廢州,分其地入滎陽郡、梁郡、潁川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汴州,屬河南道;天寶初,改為陳留郡;乾元初,又改為汴州。興元二年(785年),自宋州徙宣武軍於此。

後唐,復為汴州宣武軍。後晉復都此,曰東京開封府。 契丹入汴,降為汴州,尋亦為宣武軍。

汴州東至宋州三百十五里,東北至曹州一百里,東南至潁州五百四十里,南至蔡州四百六十里,西至洛陽四百二十里,西北至懷州三百里,北至澶州百五十里。[1]

建置沿革

東魏時,以陳留郡(治今陳留鎮)分置梁州(治今開封市西北)、開封郡(治今祥符區)。北齊以開封郡省入陳留郡。

北周周宣帝(559年-580年)改梁州為汴州,為汴州得名之始。

隋朝大業二年(606年),廢州,分其地入滎陽郡、梁郡、潁川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汴州,治所浚儀縣(治今開封市西北),屬河南道。天寶初,改為陳留郡;乾元初,又改為汴州。興元二年(785年),自宋州徙宣武軍於此。 元和年間(806年 - 820年)為宋汴節度使理所。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宋州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建國,是為梁太祖,升汴州為開封府,建名東京。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降東京開封府為汴州,以宣武軍為額。

後晉復都此,曰東京開封府。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攻陷東京開封府後,降為汴州,尋亦為宣武軍。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建汴州為東京開封府。

人口

唐朝開元年間(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戶八萬二千一百九十。鄉一百六十一。

唐朝元和年間(806年 - 820年)戶八千二百一十八。鄉五十三。

行政區劃

唐代汴州下轄六縣:浚儀縣開封縣陳留縣雍丘縣封丘縣,尉氏縣。

圖志記載

汴州,陳留。雄。開元戶八萬二千一百九十。鄉一百六十一。元和戶八千二百一十八。鄉五十三。今為汴宋節度使理所。

管州四:汴州,宋州,亳州,潁州。縣二十八。都管戶三萬一千四百四十四。

《禹貢》豫州之域。春秋鄭地。戰國魏都,《史記》魏惠王自安邑徙理大梁,即今浚儀縣也。酈生說漢高曰:"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漢文帝以皇子武為梁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濕,東徙睢陽,今宋州是也。漢陳留郡即今陳留縣,東魏孝靜帝於此置梁州,周宣帝改為汴州。以城臨汴水故也。隋大業二年州廢,以開封、浚儀屬鄭州。隋亂陷賊,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復置汴州。

州境:東西一百九十六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二百八十里。西至東都四百二十里。南至宋州三百里。

此至滑州二百一十里。東北至曹州二百四十五里。東南至陳州三百一十里。

貢、賦:開元貢:絹二十匹。賦:綿,絹。元和同。

管縣六:開封,浚儀,陳留,雍丘,封丘,尉氏。

開封縣,望。郭下。理東界。本漢舊縣,屬河南郡。魏為秦所敗,走保開封,即此城也。晉屬滎陽郡。後魏天平元年,於此置開封郡,高齊天保七年廢。隋開皇六年,復置開封縣,屬汴州。大業二年廢汴州,以縣屬鄭州。武德四年,重置汴州,開封又屬焉。貞觀元年廢。延和元年,於城內別置開封縣,管東界。

逢澤,在縣東北十四里。今號蓬池,左氏所謂逢澤也。

長垣故城,一名倉垣城,在縣北二十里。漢陳留太守所理。

梁王吹台,在縣東南六里,俗號繁台。

沙海,在縣北二里。《戰國策齊》欲發卒取周九鼎,顏率說曰:"大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於沙海之上,為日久矣。"即謂此也。隋文疏鑿舊跡,引汴水注之,以習舟師,以伐陳。陳平之後,立碑其側,以紀功焉。今無水。

蓼堤,在縣東北六里。高六尺,廣四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濕,東徙睢陽,乃築此?是,至宋州凡三百里。

浚儀縣,望。郭下。理西界。本漢舊縣,屬陳留郡。故大梁也,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因浚水為名。後魏於此置梁州,周宣帝改為汴州,縣屬之。隋大業二年廢汴州,改屬鄭州。武德四年於此重置汴州,以縣屬焉。

夷門,《史記》大梁城有十二門,東門隱士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夷門監者,魏公子無忌厚遺之,不肯受。

枯遮梁溝,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賁引水灌大梁城於此溝。

琵琶溝水,西自中牟縣界流入通濟渠。隋煬帝欲幸江都,自大梁城西南鑿渠,引汴水,即蒗宕渠也。

陳留縣,望。西至州五十里。本漢陳留郡陳留縣地,武帝置陳留郡,屬袞州。

按:留本鄭邑,後為陳所並,故曰陳留。又按:彭城亦有留,此留屬陳,故稱陳留。晉為陳留國。隋開皇三年,分浚儀縣置陳留縣,屬汴州。武德四年屬杞州,今汴州雍丘縣是也。貞觀元年廢杞州,屬汴州。

故莘城,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古莘國地也,《國語》湯伐桀,桀與韋、顧之君拒湯於莘之墟,遂戰於鳴條之野。

東昏故城,本漢縣,縣東北九十里。即陽武之戶牖鄉,陳平之故里也。

雍丘縣,望。西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漢舊縣,亦古之雍國及杞國。周開王克殷,封禹後東樓公於杞。後魏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陽夏郡,理雍丘城。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汴州。武德四年,於此置杞州,貞觀元年廢,以縣屬汴州。

雍丘故城,今縣城是也。春秋時杞國城也,杞為宋滅。城北臨汴河。晉永嘉末,鎮西將軍祖逖為豫州刺史,理於此。逖累破石勒軍,由是黃河已南皆為晉土,人皆感悅,逖卒,百姓立祠。

高陽故城,在縣西南二十九里。顓頊高陽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高祖攻昌邑,西過高陽。又酈食其墓在此。

外黃故城,縣東六十里。黃本屬宋,後屬陳留郡,以魏郡有內黃,故此為外黃。

封丘縣,緊。南至州五十里。古之封國,《左傳》"魯封父之繁弱",是也。

後屬衛,亦屬魏。漢高祖與項羽戰,敗於延鄉,有翟母者免其難,故以延鄉為封丘縣,以封翟母,屬陳留郡。後魏併入酸棗。宣武帝又置封丘縣,屬陳留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注州。

黃池,在縣南七里。魯哀公十三年,晉侯與吳子爭盟於此。

尉氏縣,望。北至州一百里。本漢舊縣,春秋時鄭大夫尉氏之邑,自漢歷後魏屬陳留郡不改。高齊省,以地入開封。隋開皇六年,復置尉氏縣,屬汴州。武德四年,於此置洧州,貞觀元年廢,以縣屬汴州。

三亭岡,在縣西三十七里。秦使謁者王稽使魏,夜與范睢言曰:"待我於三亭之南。"即此岡之南也。

故鍾城,在縣西三十五里。魏太傅鍾繇故里。

參考文獻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