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雕版印刷技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9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雕版印 刷技艺.jpg|缩略图|右|[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YySC-fypatmu9500670.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
[[File:雕版印 刷2.jpg|350px|缩略图|右|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WPKo-fypatmw628823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雕版印刷技艺'''是[[江苏]]省的传统手工技艺。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江苏[[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 雕版印刷 技艺''' 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 江苏]][[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经[[ 国务院]] 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e5c8450100w3ht.html 从雕版印刷 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新浪博客, 2011-8-3 </ref>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
  
遗产编号,Ⅷ-78。
+
==发明==
  
==相关简介==
+
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获 荣誉===
+
公元四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 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2006年5月20日 印刷 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化遗产名录
+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 印刷 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 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2007年6月5日 ,经 国家文化部确定 ,[[ 江苏省]] 扬州市 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 表性传承人 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 但雕版完成后一 开印 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 敦煌]] 发现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 雕版印刷《[[金刚经]]》 印制工艺 常精美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 阿联酋]] 首都[[ 阿布扎比]] 作出决议 由扬州[[ 广陵]] 古籍刻印社、[[ 南京]][[ 金陵]]刻 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代表中国申报 雕版 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雕版印刷的印品 可能开始只在民 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 唐穆宗]][[ 长庆]] 四年 诗人[[ 元稹]] [[ 白居易]] 的《[[ 长庆集]] 》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 ,"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 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
  
===制作过程===
+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 刻反文—上墨— 印刷===
+
宋代(960-1279), 印刷 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 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 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 版印刷 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1/315153.html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间?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简介] ,趣历史, 2019-01-14 ,</ref>。
[[File:雕版 刷2.jpg|缩略图|右| 雕版印刷[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WPKo-fypatmw628823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 。不 ,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
== 程==
  
=== 发明===
+
=== 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雕版印刷大 公元3世纪 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随着纸、墨 出现 ,印 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
  在一些方法中, 雕版印刷 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 的字符集,雕版印刷 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 艺术绘画的自由 例如图画和图表 绘制。不过 ,印 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ref>[http://www.sohu.com/a/321583322_720986 雕版研习 | 扬州雕版印刷术,满足你对古书的所有想象 ],搜狐网 ,2019-06-19 </ref>
  
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
===沈括引述===
  
大约 公元7世纪前期 世界上最早的 雕版印刷 术在[[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 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 将纸揭起 就成 印品
+
[[沈括]] 《[[梦溪笔谈]]》中说 ,雕版印刷 唐代尚未盛行。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 冯道始]]印 “九经” 后, 经典皆 版刻本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
====传承 派====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 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960-1279), 雕版印刷 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 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 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 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
  代雕版印刷 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 ]] 传承 特点各不相同
  
===沈括引述===
+
[[File:交流技艺.jpg|缩略图|右|整个印刷过程由三个人组成[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WPKo-fypatmw628823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行。五代时期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冯道始]]印"九经"。以后,经典皆为版刻本。
 
 
====传承流派====
 
 
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
 
[[File:交流技艺.jpg|缩略图|左|雕版印刷[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WPKo-fypatmw6288232.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官刻是由官方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匠工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艺,对雕版印刷术的提高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官刻是由官方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匠工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艺,对雕版印刷术的提高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行 67: 行 55:
 
 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工艺;
 
 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工艺;
  
 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
+
 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
  
 
 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
 
 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
行 73: 行 61:
 
 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
 
 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
  
 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ref>[http://www.sohu.com/a/321583322_720986 印刷术对古代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搜狐网, 2017-02-16 </ref>
  
 
===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去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File:雕版印刷技艺.jpg|缩略图|右|严格的勘校、精湛的刻工技艺和高质量的印刷[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171127/YySC-fypatmu9500670.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143c70102wxv1.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
 
 +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去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f>[http://www.sohu.com/a/221466053_390343 印刷术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却很少有人知道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搜狐网, 2018-2-7</ref>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目前,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目前,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
  
 随着现代激光照排技术的兴起,活字印刷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陈义时]]今年已经60岁,由于从事雕版行业收入偏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目前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仅剩一个“传人”。创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已经退休回家的老艺人重新召集起来,招一批有志于雕版印刷的学员,传授雕版印刷技艺。
+
 随着现代激光照排技术的兴起,[[ 活字印刷]] 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陈义时]]今年已经60岁,由于从事雕版行业收入偏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目前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仅剩一个“传人”。创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已经退休回家的老艺人重新召集起来,招一批有志于雕版印刷的学员,传授雕版印刷技艺。
  
 
===技艺复活===
 
===技艺复活===
  
 雕版印刷之乡扬州又“复活”一项失传已久的活字刻印技艺。该市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雕版印刷场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表示,经过近6年的前期工作,失传近千年的[[宋朝]]毕升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在扬州成功复活,该社已成功研制出全本泥活字《梦溪笔谈》。
+
 雕版印刷之乡扬州又“复活”一项失传已久的活字刻印技艺。该市规模最大、[[ 历史]] 最悠久的雕版印刷场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表示,经过近6年的前期工作,失传近千年的[[宋朝]]毕升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在扬州成功复活,该社已成功研制出全本泥活字《梦溪笔谈》。
  
 
 宋朝毕升发明出“薄如钱唇、细如蛛丝”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因为对原料、手工雕刻技术和印刷的要求太高,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现代也没有发现毕升泥活字的模具。清朝中期,[[安徽]][[泾县]]秀才[[翟泾生]]花了30年时间,研制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制成泥“字模”,在当时印制了为数不多的书籍。但严格地讲,“泥字范
 
 宋朝毕升发明出“薄如钱唇、细如蛛丝”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因为对原料、手工雕刻技术和印刷的要求太高,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现代也没有发现毕升泥活字的模具。清朝中期,[[安徽]][[泾县]]秀才[[翟泾生]]花了30年时间,研制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制成泥“字模”,在当时印制了为数不多的书籍。但严格地讲,“泥字范
行 91: 行 81:
 
 与“泥活字”尚有差距,“泥字范”没有形成直接在特制泥块上雕刻“反字”的技艺,[[宋朝]]毕升的“绝技”一直没有恢复。
 
 与“泥活字”尚有差距,“泥字范”没有形成直接在特制泥块上雕刻“反字”的技艺,[[宋朝]]毕升的“绝技”一直没有恢复。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
+
=== 成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
 +
 
 +
2005年7月12日,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 ,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扬州市副市长[[孙永如]]出席挂牌仪式。
  
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 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 印刷 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扬州市副市[[长孙永]]如出席挂牌仪式。
+
===最早 的印刷 品===
  
=== 金刚经===
+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是唐咸九年(868年)印制的 金刚经<ref>[http://www.sohu.com/a/235058013_701668 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书法有多厉害! ],搜狐网, 2018-06-11 </ref>。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是唐咸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
==技艺传承==
  
 
===学习途径学习方法===
 
===学习途径学习方法===
行 115: 行 107:
 
 雕版印刷技艺是扬州的一张历史名片。”一位专家表示,建立传习所,能让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优秀民族工艺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在延续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原有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为之注入更多更好的现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更能适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雕版印刷技艺是扬州的一张历史名片。”一位专家表示,建立传习所,能让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优秀民族工艺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在延续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原有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为之注入更多更好的现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更能适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雕版印刷技艺是[[江苏省]]的传统手工技艺。
+
==获得荣誉==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 江苏扬州是中国雕版 印刷 术的发源地,是中国 内唯 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 国家 非常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
+
2006年5月20日 印刷 技艺经 务院批准列入第 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2006年5月20 日, 雕版印刷技艺 经国 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
2007年6月5 日,经国 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6月5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 江苏]] 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 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
+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 日,[[ 联合国]] 教科 组织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在[[ 阿联酋]] 首都[[ 阿布扎比]] 作出决议 由扬州[[ 广陵]] 古籍 刻印 、[[ 南京]][[ 金陵]] 刻经处、[[四 ]] 德格 经院 中国 申报 的雕版印刷技艺 式入 选《[[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录]]》
 
 
遗产编号,Ⅷ-78。
 
 
 
===发明===
 
 
 
雕版印刷大约 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 印章]] 也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4世纪[[ 东晋]] 时期 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 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 ,就显示出效率高 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 金刚经]] 》,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 唐穆宗]][[ 长庆]] 年,诗人[[元稹]] 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 本。
 
 
 
1944年,发现于[[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 ]](960-1279),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13万块,花费12年。至今 中国 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 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雕版印刷技艺 是江苏省的传统手工技艺。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 。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江苏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226名 代表 性传承人 单中。
 
 
 
遗产编号,Ⅷ-78
 
  
 
==视频==
 
==视频==
  
===<center> 雕版印刷技艺 视频</center>===
+
===<center>雕版印刷技艺 关视频</center>===
  
 
<center>【千年非遗】之连城四堡雕版印刷</center>
 
<center>【千年非遗】之连城四堡雕版印刷</center>
  
<center>{{#iDisplay:x0520va12vr|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x0520va12vr|560|390|qq}}</center>
  
 
<center>百年教堂里的书店,体验古朴的雕版印刷! </center>
 
<center>百年教堂里的书店,体验古朴的雕版印刷! </center>
  
<center>{{#iDisplay:m0912q51rry|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m0912q51rry|560|390|qq}}</center>
  
 
<center>段洋洋:让雕版技艺在传承中光大</center>
 
<center>段洋洋:让雕版技艺在传承中光大</center>
  
<center>{{#iDisplay:y300777avqq|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y300777avqq|560|390|qq}}</center>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930 雕塑總論]]

於 2020年1月13日 (一) 17:17 的最新修訂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原圖鏈接來自新浪網 圖片

雕版印刷技藝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江蘇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

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陳義時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

發明

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着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

公元四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

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開始只在民間流行,並有一個與手抄本並存的的時期。唐穆宗長慶四年,詩人元稹白居易的《長慶集》作序中有"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燁賣於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燁賣"就是叫賣。這說明當時的上層知識分子白居易的詩的傳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1944年,發現於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發展到全盛時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經》,雕版13萬塊,花費12年。至今中國仍保存着大約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跡使之被認為是稀有的書中典範[2]

製作過程

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優於鑄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這樣的語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時會更便宜一些。這個工藝也具有更多的藝術繪畫的自由,例如圖畫和圖表的繪製。不過,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損壞了需要不斷更換,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3]

沈括引述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行。五代時期開始印製大部儒家書籍馮道始印「九經」。以後,經典皆為版刻本。

傳承流派

古代雕版印刷圖書,按其組織形式可分為官刻坊刻家刻,傳承的特點各不相同。

整個印刷過程由三個人組成原圖鏈接來自新浪網 圖片

官刻是由官方從各地徵集優秀匠人集中刻印圖書。匠工們來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藝,對雕版印刷術的提高和推廣起到重要作用。

坊刻是由坊主聘請雕版印刷藝人,集中於書坊內刻印圖書,其選題與刻印種類都與坊主的學識水平、興趣愛好有着密切關係,長此以往,便逐步形成某個書坊獨特的刻印風格或在某個地區形成坊刻的流派。

如民國中期,揚州陳恆父子創辦了「陳恆和書林」,從事刻版修版校印古籍,他們悉心搜集鄉邦文獻遺稿,輯刊《揚州叢刊》,被譽為揚州坊刻後起之秀。清末至民國期間,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夠傳承與延續下來的一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

最後是家刻,他們以家族傳承或拜師帶徒的方式傳承下來。清末以後,這種傳承方式也走向衰敗。揚州杭集鎮,清代以來這一帶雕版藝人眾多,以陳開良陳正春陳禮環陳開華王義龍劉文浩陳興榮等為代表的「杭集揚幫」,寫工、刻工、印工、裝訂工齊全,世代相承。陳開良去世後,其子陳正春繼為 「揚幫」領頭人。

1958年,陳正春受聘於揚州古舊書店,並參與籌建廣陵古籍刻印社。

價值形態

雕版印刷術是一種具有突出價值且民族特徵鮮明、傳統技藝高度集中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凝聚着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漢族傳統工藝,最終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漢族文化工藝;

它為後來的活字印刷術開了技術上的先河,是世界現代印刷術的最古老的技術源頭,對人類文明發展有着突出貢獻。

它的實施對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條件。換句話說,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即造紙術和印刷術與它直接相關,這在中國其他傳統工藝中是罕見的。

相關專家介紹,在七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剪紙漆器評話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區域限制。

但雕版印刷術則是唯一一個沒有區域限制影響遍布全國的文化形態,它的影響甚至傳及海外。作為一種民族遺產,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4]

發展現狀

嚴格的勘校、精湛的刻工技藝和高質量的印刷原圖鏈接來自新浪網 圖片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去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

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目前,揚州藏有近30萬片明清以來的古籍版片,並採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線裝書籍,成為全國最大的線裝書加工基地。

隨着現代激光照排技術的興起,活字印刷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的陳義時今年已經60歲,由於從事雕版行業收入偏低,很少有年輕人願意拜師學藝,目前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僅剩一個「傳人」。創辦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將已經退休回家的老藝人重新召集起來,招一批有志於雕版印刷的學員,傳授雕版印刷技藝。

技藝復活

雕版印刷之鄉揚州又「復活」一項失傳已久的活字刻印技藝。該市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雕版印刷場所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表示,經過近6年的前期工作,失傳近千年的宋朝畢升泥活字雕刻印刷絕技,在揚州成功復活,該社已成功研製出全本泥活字《夢溪筆談》。

宋朝畢升發明出「薄如錢唇、細如蛛絲」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絕技,因為對原料、手工雕刻技術和印刷的要求太高,傳世不久即告失傳,現代也沒有發現畢升泥活字的模具。清朝中期,安徽涇縣秀才翟涇生花了30年時間,研製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製成泥「字模」,在當時印製了為數不多的書籍。但嚴格地講,「泥字范

與「泥活字」尚有差距,「泥字范」沒有形成直接在特製泥塊上雕刻「反字」的技藝,宋朝畢升的「絕技」一直沒有恢復。

成立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

2005年7月12日,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正式掛牌成立,將採用「口傳心授 定向培養 上門學藝」的開放式傳承方式,為雕版印刷隊伍補充新鮮血液。揚州市副市長孫永如出席掛牌儀式。

最早的印刷品

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明確日期的印刷品是唐咸九年(868年)印製的金剛經[6]

技藝傳承

學習途徑學習方法

現在,老藝人的心愿已實現。據了解,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將通過「口傳心授 定向培養愛好者自行上門學藝」3種方式實現這項技藝的開放式傳承,為雕版印刷隊伍補充新鮮血液。首先就是傳統的「師帶徒」。

傳習所擁有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位市級工藝大師,10多位有着豐富經驗的老師傅,面向社會招收9名實習學徒。

一年後還將進行考核,合格者才可轉正或繼續深造。

其次是院校定向培養。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由廣陵古籍刻印社與南京莫愁中等專業學校、揚州商務學校聯合創辦,並作為雕版印刷技藝實習基地,定向培養學生。

第三,只要是對雕版印刷感興趣的愛好者,都可以前往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進行學習,大師們將毫無保留地傳授雕版印刷技藝。

傳統技藝尚需融入現代元素

雕版印刷技藝是揚州的一張歷史名片。」一位專家表示,建立傳習所,能讓這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在保護傳統的優秀民族工藝過程中,要進行創新,在延續傳統工藝歷史文化和原有的、傳統的藝術風格基礎上,為之注入更多更好的現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國傳統特色文化,更能適應現代人的價值取向和對傳統文化的需求。

獲得榮譽

2006年5月20日,該印刷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陳義時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作出決議,由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經處、四川德格印經院代表中國申報的雕版印刷技藝正式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視頻

雕版印刷技藝相關視頻

【千年非遺】之連城四堡雕版印刷
百年教堂里的書店,體驗古樸的雕版印刷!
段洋洋:讓雕版技藝在傳承中光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