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路易·大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雅克-路易·大卫 | |
---|---|
自画像(1794年),藏于卢浮宫 | |
出生 |
Jacques-Louis David 1748年8月30日 法国巴黎 |
逝世 |
1825年12月9日 荷兰布鲁塞尔 | (77岁)
国籍 | 法国 |
运动 | 新古典主义 |
奖项 |
罗马大奖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雅克-路易·大卫(法语:Jacques-Louis David 法语:[ʒak lwi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又译达维特,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在1780年代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著当代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他是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有大量的学生。
除去在艺术领域的建树之外,他还是罗伯斯庇尔的朋友、雅各宾派的一员,活跃于法国大革命之中。罗伯斯庇尔失势之后,又投靠拿破仑。拿破仑失势之后就自我流放到布鲁塞尔,并终老于此。
生平
他生于巴黎的一个富人家庭,16岁时考入皇家绘画雕塑院学习,因为连续三年在比赛中没有取上名次,几乎要自杀,直到1774年获罗马奖,1775年前往意大利研究艺术受古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影响,对古典主义发生兴趣,1780年回国,1784年成为皇家艺术院院士,当年又去罗马,创作了《荷拉斯兄弟之誓》,使他一举成名,这幅作品的古典英雄主义主题、庄重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使其成为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
1789年创作了《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斯》配合当时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在公众中产生巨大的反响。1792年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他为大革命时期法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卢浮宫的保护与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成为法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793年他创作了《马拉之死》,描绘马拉在浴室被暗杀的场景,他被指定为公安委员会的委员,追随罗伯斯比尔,因此在1794年热月政变后,作为雅各宾派的负责人之一而被捕。在狱中,他透过窗口看风景,画出了《卢森堡花园景色》。由于他的学生们奔走营救,到年底获释。
获释后他主要从事教学和肖像画的创作,教出许多欧洲后来著名的画家,如安格尔、杰利柯、格罗等。
1797年拿破仑掌权,重新起用他,他成为拿破仑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为拿破仑创作了许多大型歌颂作品:《加冕仪式》、《授旗式》、《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等。
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波旁王朝复辟,他逃亡到布鲁塞尔依附他的学生,在布鲁塞尔以创作肖像画和风景画为生,他在布鲁塞尔时创作兴趣又回到古希腊和罗马的题材上,1825年在布鲁塞尔去世,安葬在布鲁塞尔艾弗尔公墓,他的心脏单独运回巴黎,埋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遗产
作为当代法国甚至整个西欧艺术界的领军人,他的许多学生后来也颇有建树[1]。例如他的学生安托万-让·格罗也曾受拿破仑重用,并获封男爵[1]。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也是一代巨匠[1]。他尽力于对年轻一代的教导虽然也是和当时的同行相竞争的一种手段[2],但由于其卓越的名声和技艺,能成为其画室的一员在当时来说是极为荣耀的事情,他的许多学生也正是借此成名。 [3]
虽然生前风头无二,但其死后却遭致大量的批判,例如人物僵硬、色调太冷等[4]。不过这些都恰恰是他生前努力克服、挑战的前代学院艺术的特征[5]。实际上这些批判大都来自他生前的竞争对手[3]。而他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角色更是引来无数敌视的目光,因为在这场大革命中,他亲手将包括法王路易十六在内的许多政敌送上了断头台。 [6]
但到了20世纪后半叶,他的声誉又再度恢复。 1948年其200年诞辰时,橘园美术馆和凡尔赛宫都曾举办其特展[7]。在法国,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8]
画作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Lee, Simon. David. : 321.
- ↑ P. Bordes, Jacques-Louis David:Empire to Exil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 3.0 3.1 Lee, Simon. David. : 321–322.
- ↑ Lee, Simon. David. : 322.
- ↑ Roberts, Warren. Jacques-Louis David, Revolutionary Artist. : 14.
- ↑ Lee, Simon. David. : 151.
- ↑ Lee, Simon. David. : 326.
- ↑ Lee, Simon. David. :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