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陆润庠」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
 
行 1: 行 1: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
[[File:陆润庠1.jpg|缩略图|陆润庠: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
 +
'''陆润庠'''(1841~1915) ,男, ''' 凤石''' ,号''' 云洒''' ''' 固叟''' [[ 元和]](今[[ 江苏]][[ 苏州]])人。[[ 同治]] 十三年(1874)[[ 状元]] ,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
 +
==生平事迹==
 +
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 光绪]] 庚子(1900)[[ 八国联军]] 入侵,[[ 慈禧太后]] 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 弼德院]] 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 溥仪]] 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和同治元年状元徐郙、探花李文田、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
 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和[[ 同治]] 元年状元[[ 徐郙]] [[ 探花]][[ 李文田]] [[ 进士]][[ 陆宝忠]] 为之题志。
== 人物生平 ==
+
=== 人物生平 ===
折叠 一举得魁
+
=== 一举得魁===
 元和(今江苏苏州)有家姓陆的,亦儒亦医,颇有名气。大清帝国晚期,陆氏家
+
 元和(今江苏苏州)有家姓陆的,亦儒亦医,颇有名气。大清帝国晚期,陆氏家族中有个叫[[ 陆懋修]] 的,考入官学学习,太平军北进,陆懋修随家人逃难上海,穷困潦倒,遂以家传医术为人治病谋生。他医术高明,在上海一带很有名。治病之暇,他研讨《黄帝素问》等医学典籍,著述不缀,有《内经运气病释》等专著问世。
陆润庠半身照
 
陆润庠半身照
 
族中有个叫陆懋修的,考入官学学习,太平军北进,陆懋修随家人逃难上海,穷困潦倒,遂以家传医术为人治病谋生。他医术高明,在上海一带很有名。治病之暇,他研讨《黄帝素问》等医学典籍,著述不缀,有《内经运气病释》等专著问世。
 
  
 陆懋修有个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生于镇江丹徒(今江苏镇江)学舍。镇江,古称"润州";地方学校,古曰"庠"。故取名"润庠"。学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风石图赞》,故以"凤石"为字。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九经》;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藉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会试中式。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此科进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后一批门生。[1]
+
 陆懋修有个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生于镇江丹徒(今江苏镇江)学舍。镇江,古称"润州";地方学校,古曰"庠"。故取名"润庠"。学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风石图赞》,故以"凤石"为字。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 九经]] 》;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藉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会试中式。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此科进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后一批门生。
 +
[[File:陆润庠2.jpg|缩略图|left|陆润庠书法艺术欣赏。]]
  
== 仕宦生涯 ==
+
=== 仕宦生涯 ===
 陆润库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仕官生涯。这年,他33岁。这时的大清帝国危机日重,英、法、俄、美、日等列强,觊觎我边疆地区,大肆侵吞,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而这时的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他染上了可怕的性病,且已不可救药了。陆润庠就在这种局面下,这种时刻进入仕途。他入仕不久,同治皇帝便于十二月五日病死,年方19岁。他的母后慈禧太后把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扶上帝位,年号"光绪",军国大权操纵在她的手中。
+
 陆润库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仕官生涯。这年,他33岁。这时的大清帝国危机日重,英、法、俄、美、日等列强,觊觎我边疆地区,大肆侵吞,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而这时的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他染上了可怕的性病,且已不可救药了。陆润庠就在这种局面下,这种时刻进入仕途。他入仕不久,同治皇帝便于十二月五日病死,年方19岁。他的母后慈禧太后把年仅4岁的[[ 爱新觉罗·载湉]] 扶上帝位,年号"光绪",军国大权操纵在她的手中。
  
 
 光绪皇帝即位后,陆润庠屡次出为乡试考官,光湖南、陕西就各典试两次。后入值南书房,侍从光绪皇帝作文绘画,擢为侍读。后出为山东学政。督学山东不久,老父病死,陆润庠离职服丧。服阙,累迁到国子监祭酒。老母罹病,乞假归养。
 
 光绪皇帝即位后,陆润庠屡次出为乡试考官,光湖南、陕西就各典试两次。后入值南书房,侍从光绪皇帝作文绘画,擢为侍读。后出为山东学政。督学山东不久,老父病死,陆润庠离职服丧。服阙,累迁到国子监祭酒。老母罹病,乞假归养。
行 18: 行 19: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在水陆通衙之处设立通商公所,兴办实业,官督商办。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在水陆通衙之处设立通商公所,兴办实业,官督商办。
  
 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率先行动,奏派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陆润庠在老家苏州设立商务局,去官在家的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在镇江(今属江苏)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而张謇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
+
 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张之洞]] 率先行动,奏派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状元[[ 张謇]] 在通州设立商务局,陆润庠在老家苏州设立商务局,去官在家的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在镇江(今属江苏)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而张謇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
  
 
 但是,陆润庠和张謇不同,张謇热衷于办实业,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但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工厂、学校等上面;陆润庠虽然创办了两个纱厂,但他热衷的还是仕途。光绪二十四年(1898),起仕,再为国子监祭酒。不久摆内阁学士,署理工部侍郎。
 
 但是,陆润庠和张謇不同,张謇热衷于办实业,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但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工厂、学校等上面;陆润庠虽然创办了两个纱厂,但他热衷的还是仕途。光绪二十四年(1898),起仕,再为国子监祭酒。不久摆内阁学士,署理工部侍郎。
  
 这时,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对列强干预她废黜光绪帝极为愤恨,试图借助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大人,对列强宣战。八国拼凑了一支2000余人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出德胜门仓皇而逃,奔往西安。陆润庠辗转奔赴西安,慈禧太后被陆润庠的忠心所感动,委任他为礼部侍郎。慈禧太后还京后,陆润庠出任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后又奉命署理工部尚书,成为一品大员。
+
 这时,[[ 义和团运动]] 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对列强干预她废黜光绪帝极为愤恨,试图借助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大人,对列强宣战。八国拼凑了一支2000余人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出德胜门仓皇而逃,奔往西安。陆润庠辗转奔赴西安,慈禧太后被陆润庠的忠心所感动,委任他为礼部侍郎。慈禧太后还京后,陆润庠出任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后又奉命署理工部尚书,成为一品大员。
  
 
== 政治主张 ==
 
== 政治主张 ==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的"戊戌维新"被慈禧太后镇压后,"君主立宪"运动并未消歇,很快便又重新兴起。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日渐壮大。对这两股势力,清廷不能不注意了。若要在二者中选择一个的话,清廷自然要选择君主立宪。但是清廷不愿真心的实行君主立宪。于是,清廷玩了"预备立宪"的骗局,来麻痹立宪派,打击革命派。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三日,清廷颁诏宣布"预备立宪"。
+
[[ 康有为]] [[ 梁启超]] 等人掀起的"[[ 戊戌维新]]"被慈禧太后镇压后,"君主立宪"运动并未消歇,很快便又重新兴起。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日渐壮大。对这两股势力,清廷不能不注意了。若要在二者中选择一个的话,清廷自然要选择君主立宪。但是清廷不愿真心的实行君主立宪。于是,清廷玩了"预备立宪"的骗局,来麻痹立宪派,打击革命派。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三日,清廷颁诏宣布"预备立宪"。
  
 
 按清廷的说法,"预备立宪"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官制。慈禧太后命陆润庠为嫠订官制大臣。不久,公布中央官制,最高统治机构军机处照旧不变,旧的部名称作了更改并增为11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司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工部裁省,陆润庠署理工部尚书一职撤销,以尚书衔领顺天府尹。翌年,授吏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他上疏说:"捐钱买官,仕途就良莠混杂了。有些官员学识浅陋。请制定道府以下考试章程,考试不及格者不差遣官职,设立仕学官教习他们。"
 
 按清廷的说法,"预备立宪"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官制。慈禧太后命陆润庠为嫠订官制大臣。不久,公布中央官制,最高统治机构军机处照旧不变,旧的部名称作了更改并增为11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司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工部裁省,陆润庠署理工部尚书一职撤销,以尚书衔领顺天府尹。翌年,授吏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他上疏说:"捐钱买官,仕途就良莠混杂了。有些官员学识浅陋。请制定道府以下考试章程,考试不及格者不差遣官职,设立仕学官教习他们。"
行 31: 行 32:
 
 作为当朝一品大员,陆润庠对方兴未艾的立宪运动不能没有看法。他说:"成规不可墨守。而实行新法也需要斟酌。若不研究中国历史,不从中国实际出发而进行变革,改革是难以成功的,且将使问题更糟。"从这里看,陆润庠主张改革,但反对激进,主张稳重。
 
 作为当朝一品大员,陆润庠对方兴未艾的立宪运动不能没有看法。他说:"成规不可墨守。而实行新法也需要斟酌。若不研究中国历史,不从中国实际出发而进行变革,改革是难以成功的,且将使问题更糟。"从这里看,陆润庠主张改革,但反对激进,主张稳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流台涵元殿驾崩,终年38岁。慈禧太后选中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的儿子爱新觉罗·傅仪为新的帝位继承人。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寿终就寝。十一月九日,傅仪登基,年号"宣统"。最大的守旧分子慈禧太后死后,要求改革变法的呼声日高,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更加高涨。在这种局势下,陆润庠日渐反对改革变法,成为一个守旧分子。
+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流台涵元殿驾崩,终年38岁。慈禧太后选中醇亲王[[ 爱新觉罗·载沣]] 的儿子爱新觉罗·傅仪为新的帝位继承人。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寿终就寝。十一月九日,傅仪登基,年号"宣统"。最大的守旧分子慈禧太后死后,要求改革变法的呼声日高,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更加高涨。在这种局势下,陆润庠日渐反对改革变法,成为一个守旧分子。
  
 
 宣统元年(1909),陆润庠入阁为协办大学士,进为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宣统三年设弼德院,参预机务。弼德院置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32人,参议10人,秘书厅秘书长一人。陆润庠出任弼德院院长,还充任毓庆宫授读,教宣统皇帝读书。在此期间,陆润庠就军国大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宣统元年(1909),陆润庠入阁为协办大学士,进为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宣统三年设弼德院,参预机务。弼德院置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32人,参议10人,秘书厅秘书长一人。陆润庠出任弼德院院长,还充任毓庆宫授读,教宣统皇帝读书。在此期间,陆润庠就军国大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行 41: 行 42:
 
 对于当时出国留学风潮,他贬斥说:"游学外国的学子,在实业上学成而回来的,寥寥无几;回来后又所学非所用。学成后归国最多的是法政科。法政各国不一,都是根据本国的风土人情而制定的。今留学的学子根底很浅,对于中国的经典未曾诵习,传统道德风尚知之甚少,徒学人家皮毛,妄言改革,甚或包藏祸心,鼓吹民权、革命,视国家与君主为西途,在国内发展他们的党徒,图谋造反。各部院大臣以为朝廷锐意改革,非重用那些留学回来的人不足以成大事。于是异端邪说流行,遍及朝野,日子长了必然会动摇国本,生灵涂炭。"
 
 对于当时出国留学风潮,他贬斥说:"游学外国的学子,在实业上学成而回来的,寥寥无几;回来后又所学非所用。学成后归国最多的是法政科。法政各国不一,都是根据本国的风土人情而制定的。今留学的学子根底很浅,对于中国的经典未曾诵习,传统道德风尚知之甚少,徒学人家皮毛,妄言改革,甚或包藏祸心,鼓吹民权、革命,视国家与君主为西途,在国内发展他们的党徒,图谋造反。各部院大臣以为朝廷锐意改革,非重用那些留学回来的人不足以成大事。于是异端邪说流行,遍及朝野,日子长了必然会动摇国本,生灵涂炭。"
  
 朝廷财政困难,入不敷出,陆润庠把财政危机归因于实行新政,借财政危机指斥改革,鞭挞新政。他说:"今日之祸,是因为督抚无权,朝廷无权。库储空虚,寇贼横行,是尤为明显的。编练新军,所用的都是没什么经历的学生,他们的韬略仅是纸上谈兵,用兵则局限于条条框框,还有的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旦有事,督抚非但不能调遣,甚至倒戈响应,他们不可信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则不如停办新军,仍使用从前的巡防兵。当然,对他们需加以整顿。 新的审判机构任用的都是未曾听讼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旧时干练的老吏,督抚都不敢使用。州县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缉拿盗贼之事交给巡警。巡警大都无能,且仅省会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岂能顾及乡里?将来势必遍地皆盗,人民无可控诉。如此,则不如撤销新的审判,象从前那样,把断狱、缉捕之事交给州县。谘议局设立后,各地推举的都是不谙掌故的议员,肆意放言,宿制官员,督抚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他们借筹款之名,鱼肉乡里;打着自治的旗号,树立私党。去年资政院开会,有人竟然张牙舞爪,破口大骂,藐视朝廷。他们以能言善辩为通才,以横加讥议为舆论,蜩螗沸羹,喧闹嘈杂,莫可究结。如此,则莫如停办国会,把言事之责仍归于都察院。新设的学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经史的教员,他们用的教科书,仅能启发愚昧而已;废《五经》而不读,其祸等于秦始皇焚书;暑假星期天,学生毫无约束,他们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结伙生事,为非作歹?而伙食费、学费百倍于前,那些贫穷而有才的人,进身无路。如此,则不如停办中小学堂,仍实行科举取士,凡此都与财政有关,而祸害不仅在财政,若不早点了断,必然导致威权下移,大局不可收拾!"
+
 朝廷财政困难,入不敷出,陆润庠把财政危机归因于实行新政,借财政危机指斥改革,鞭挞新政。他说:"今日之祸,是因为督抚无权,朝廷无权。库储空虚,寇贼横行,是尤为明显的。编练新军,所用的都是没什么经历的学生,他们的韬略仅是纸上谈兵,用兵则局限于条条框框,还有的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旦有事,督抚非但不能调遣,甚至倒戈响应,他们不可信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则不如停办新军,仍使用从前的巡防兵。当然,对他们需加以整顿。
  
== 晚年生活 ==
+
新的审判机构任用的都是未曾听讼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旧时干练的老吏,督抚都不敢使用。州县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缉拿盗贼之事交给巡警。巡警大都无能,且仅省会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岂能顾及乡里?将来势必遍地皆盗,人民无可控诉。如此,则不如撤销新的审判,象从前那样,把断狱、缉捕之事交给州县。谘议局设立后,各地推举的都是不谙掌故的议员,肆意放言,宿制官员,督抚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他们借筹款之名,鱼肉乡里;打着自治的旗号,树立私党。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陆润庠指斥的新军在武昌起义,攻占武汉三镇,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一月十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公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
 
 +
去年资政院开会,有人竟然张牙舞爪,破口大骂,藐视朝廷。他们以能言善辩为通才,以横加讥议为舆论,蜩螗沸羹,喧闹嘈杂,莫可究结。如此,则莫如停办国会,把言事之责仍归于都察院。新设的学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经史的教员,他们用的教科书,仅能启发愚昧而已;废《五经》而不读,其祸等于秦始皇焚书;暑假星期天,学生毫无约束,他们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结伙生事,为非作歹?而伙食费、学费百倍于前,那些贫穷而有才的人,进身无路。
 +
 
 +
如此,则不如停办中小学堂,仍实行科举取士,凡此都与财政有关,而祸害不仅在财政,若不早点了断,必然导致威权下移,大局不可收拾!"
 +
 
 +
=== 晚年生活 ===
 +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陆润庠指斥的新军在武昌起义,攻占武汉三镇,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一月十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公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在南京宣誓就职,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宣统帝在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后,宣布退位。
 
 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宣统帝在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后,宣布退位。
行 55: 行 62:
  
 
 已经退位的清帝追赠陆润庠太子太傅,谥号"文端"。
 
 已经退位的清帝追赠陆润庠太子太傅,谥号"文端"。
== 书法风格 ==
+
=== 书法风格 ===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
  
 在苏州留下墨迹较多。尝为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园林书联。如为拙政园写"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擘窠大字,下款署"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又为"远香堂"写52字之长联一付,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时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
 在[[ 苏州]] 留下墨迹较多。尝为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园林书联。如为拙政园写"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擘窠大字,下款署"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又为"远香堂"写52字之长联一付,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时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喜交艺友,或论诗文,或作书画,一时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吴荫培、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
 
慈禧画 陆润祥题
 
慈禧画 陆润祥题
 
  
  因陆润庠从科举中来 在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年左右,曾屡典试事,又充会试副总裁,故几十年来 字结构变化不大 馆阁气息较浓 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 律的明 清官场书体枣尽管这种书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为明 清最高统治者们所常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 润庠书法不少
+
  喜交艺友 或论诗 文, 或作书画 ,一 时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吴荫培]]、[[叶昌炽]] [[潘遵祁]] [[潘曾莹]]以及太仓的[[ 增祥]]等,时有往来
  
  慈禧太后晚年喜好作画,常命 陆润庠 和同治元 状元徐郙 探花李文田 进士 宝忠为之题志
+
  陆润庠 从科举中来,在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年左右,曾屡典试事,又充会试副总裁,故几十 来文字结构变化不大,馆阁气息较浓,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一律的明 清官场书体枣尽管这种书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为明 清最高统治者们所常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 润庠书法不少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qingshigao/qsgx_472.htm  陆润庠   .国学网 - 清史稿 [引用日期2015-10-16]]</ref>
  
折叠编辑本段联集作品
+
==参考文献==

於 2019年3月21日 (四) 23:09 的修訂

陸潤庠: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後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宣統三年(1911)皇族內閣成立時,任弼德院院長。辛亥後,留清宮,任溥儀老師。民國四年卒,贈太子太傅,諡文端。

陸潤庠(1841~1915),男,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

生平事跡

以母疾歸蘇州,總辦蘇州商務。光緒庚子(1900)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後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宣統三年(1911)皇族內閣成立時,任弼德院院長。辛亥後,留清宮,任溥儀老師。民國四年卒,贈太子太傅,諡文端。其書法清華朗潤,意近歐、虞。然館閣氣稍重。

慈禧太后作畫,常命陸潤庠和同治元年狀元徐郙探花李文田進士陸寶忠為之題志。

人物生平

一舉得魁

元和(今江蘇蘇州)有家姓陸的,亦儒亦醫,頗有名氣。大清帝國晚期,陸氏家族中有個叫陸懋修的,考入官學學習,太平軍北進,陸懋修隨家人逃難上海,窮困潦倒,遂以家傳醫術為人治病謀生。他醫術高明,在上海一帶很有名。治病之暇,他研討《黃帝素問》等醫學典籍,著述不綴,有《內經運氣病釋》等專著問世。

陸懋修有個兒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生於鎮江丹徒(今江蘇鎮江)學舍。鎮江,古稱"潤州";地方學校,古曰"庠"。故取名"潤庠"。學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風石圖贊》,故以"鳳石"為字。陸潤庠聰明好學,10歲便讀完了儒家的《九經》;對家傳醫學,他也用心學習,頗懂醫術。他憑藉儒學根底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會試中式。四月二十一日,殿試在保和殿舉行,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此科進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後一批門生。

陸潤庠書法藝術欣賞。

仕宦生涯

陸潤庫中狀元後,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開始了他的仕官生涯。這年,他33歲。這時的大清帝國危機日重,英、法、俄、美、日等列強,覬覦我邊疆地區,大肆侵吞,中國邊疆出現危機。 而這時的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他染上了可怕的性病,且已不可救藥了。陸潤庠就在這種局面下,這種時刻進入仕途。他入仕不久,同治皇帝便於十二月五日病死,年方19歲。他的母后慈禧太后把年僅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扶上帝位,年號"光緒",軍國大權操縱在她的手中。

光緒皇帝即位後,陸潤庠屢次出為鄉試考官,光湖南、陝西就各典試兩次。後入值南書房,侍從光緒皇帝作文繪畫,擢為侍讀。後出為山東學政。督學山東不久,老父病死,陸潤庠離職服喪。服闕,累遷到國子監祭酒。老母罹病,乞假歸養。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請諭令各省設立商務局,各府州縣在水陸通衙之處設立通商公所,興辦實業,官督商辦。

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張之洞率先行動,奏派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光緒二十年狀元張謇在通州設立商務局,陸潤庠在老家蘇州設立商務局,去官在家的禮科給事中丁立瀛在鎮江(今屬江蘇)設立商務局。丁立瀛在鎮江無所作為,而張謇在通州興辦了大生紗廠,陸潤庠在蘇州創辦了蘇綸紗廠和蘇經紗廠。這便是轟動一時的"狀元辦廠"。

但是,陸潤庠和張謇不同,張謇熱衷於辦實業,雖然沒有完全脫離政治,但主要精力放在興辦工廠、學校等上面;陸潤庠雖然創辦了兩個紗廠,但他熱衷的還是仕途。光緒二十四年(1898),起仕,再為國子監祭酒。不久擺內閣學士,署理工部侍郎。

這時,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慈禧太后對列強幹預她廢黜光緒帝極為憤恨,試圖藉助義和團來教訓一下洋大人,對列強宣戰。八國拼湊了一支2000餘人的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出德勝門倉皇而逃,奔往西安。陸潤庠輾轉奔赴西安,慈禧太后被陸潤庠的忠心所感動,委任他為禮部侍郎。慈禧太后還京後,陸潤庠出任最高監察官左都御史,後又奉命署理工部尚書,成為一品大員。

政治主張

康有為梁啓超等人掀起的"戊戌維新"被慈禧太后鎮壓後,"君主立憲"運動並未消歇,很快便又重新興起。而資產階級革命派也日漸壯大。對這兩股勢力,清廷不能不注意了。若要在二者中選擇一個的話,清廷自然要選擇君主立憲。但是清廷不願真心的實行君主立憲。於是,清廷玩了"預備立憲"的騙局,來麻痹立憲派,打擊革命派。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十三日,清廷頒詔宣布"預備立憲"。

按清廷的說法,"預備立憲"的首要任務是改革官制。慈禧太后命陸潤庠為嫠訂官制大臣。不久,公布中央官制,最高統治機構軍機處照舊不變,舊的部名稱作了更改並增為11部:外務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禮部、學部、陸軍部、司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理藩部,工部裁省,陸潤庠署理工部尚書一職撤銷,以尚書銜領順天府尹。翌年,授吏部尚書、參預政務大臣。他上疏說:"捐錢買官,仕途就良莠混雜了。有些官員學識淺陋。請制定道府以下考試章程,考試不及格者不差遣官職,設立仕學官教習他們。"

作為當朝一品大員,陸潤庠對方興未艾的立憲運動不能沒有看法。他說:"成規不可墨守。而實行新法也需要斟酌。若不研究中國歷史,不從中國實際出發而進行變革,改革是難以成功的,且將使問題更糟。"從這裡看,陸潤庠主張改革,但反對激進,主張穩重。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在流台涵元殿駕崩,終年38歲。慈禧太后選中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的兒子愛新覺羅·傅儀為新的帝位繼承人。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壽終就寢。十一月九日,傅儀登基,年號"宣統"。最大的守舊分子慈禧太后死後,要求改革變法的呼聲日高,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也更加高漲。在這種局勢下,陸潤庠日漸反對改革變法,成為一個守舊分子。

宣統元年(1909),陸潤庠入閣為協辦大學士,進為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宣統三年設弼德院,參預機務。弼德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顧問大臣32人,參議10人,秘書廳秘書長一人。陸潤庠出任弼德院院長,還充任毓慶宮授讀,教宣統皇帝讀書。在此期間,陸潤庠就軍國大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曲阜新建"曲阜學堂",他上疏說;"曲阜是聖地,新建的曲阜學堂必須以弘揚經術、提倡正學為宗旨。若雜聘外國人為教習,異言殊服,喧賓奪主,有害於聖教;若聖教漸滅,將是朝廷之憂。"

關於官制改革,他認為:"董訂官制應保存都察院。有人說既然有了國會,不需再有言官。豈不知議員職在立法,言官職司監察。議院開會,不超過三個月,言官卻隨時可以進諫。行政裁判,乃事後決斷,言官則奏諫於事前。朝廷想廣開言路,那麼,都察院就不可裁;諸臣要鞏固君權,那麼也會贊同保留都察院。即使他日國會成立,也應使都察院為獨立衙門,不要被那些邪說所迷惑。"

對於當時出國留學風潮,他貶斥說:"遊學外國的學子,在實業上學成而回來的,寥寥無幾;回來後又所學非所用。學成後歸國最多的是法政科。法政各國不一,都是根據本國的風土人情而制定的。今留學的學子根底很淺,對於中國的經典未曾誦習,傳統道德風尚知之甚少,徒學人家皮毛,妄言改革,甚或包藏禍心,鼓吹民權、革命,視國家與君主為西途,在國內發展他們的黨徒,圖謀造反。各部院大臣以為朝廷銳意改革,非重用那些留學回來的人不足以成大事。於是異端邪說流行,遍及朝野,日子長了必然會動搖國本,生靈塗炭。"

朝廷財政困難,入不敷出,陸潤庠把財政危機歸因於實行新政,借財政危機指斥改革,鞭撻新政。他說:"今日之禍,是因為督撫無權,朝廷無權。庫儲空虛,寇賊橫行,是尤為明顯的。編練新軍,所用的都是沒什麼經歷的學生,他們的韜略僅是紙上談兵,用兵則局限於條條框框,還有的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一旦有事,督撫非但不能調遣,甚至倒戈響應,他們不可信用是顯而易見的。如此,則不如停辦新軍,仍使用從前的巡防兵。當然,對他們需加以整頓。

新的審判機構任用的都是未曾聽訟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顛倒。舊時幹練的老吏,督撫都不敢使用。州縣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緝拿盜賊之事交給巡警。巡警大都無能,且僅省會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豈能顧及鄉里?將來勢必遍地皆盜,人民無可控訴。如此,則不如撤銷新的審判,象從前那樣,把斷獄、緝捕之事交給州縣。諮議局設立後,各地推舉的都是不諳掌故的議員,肆意放言,宿制官員,督撫對他們無可奈何。於是,他們借籌款之名,魚肉鄉里;打着自治的旗號,樹立私黨。

去年資政院開會,有人竟然張牙舞爪,破口大罵,藐視朝廷。他們以能言善辯為通才,以橫加譏議為輿論,蜩螗沸羹,喧鬧嘈雜,莫可究結。如此,則莫如停辦國會,把言事之責仍歸於都察院。新設的學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經史的教員,他們用的教科書,僅能啟發愚昧而已;廢《五經》而不讀,其禍等於秦始皇焚書;暑假星期天,學生毫無約束,他們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結夥生事,為非作歹?而伙食費、學費百倍於前,那些貧窮而有才的人,進身無路。

如此,則不如停辦中小學堂,仍實行科舉取士,凡此都與財政有關,而禍害不僅在財政,若不早點了斷,必然導致威權下移,大局不可收拾!"

晚年生活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陸潤庠指斥的新軍在武昌起義,攻占武漢三鎮,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十一月十日,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公推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

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宣統帝在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後,宣布退位。

陸潤庠年老,對宣統帝忠心不渝,奉隆裕太后懿旨,照料毓慶宮事務,仍充任宣統帝的師傅,並接受了太子太保的官銜。

民國四年,陸潤庠病死,享年74歲。

陸潤庠儉樸,雖貴為一品,衣着如寒士。他性格內向,即使生氣,也抑鬱於內心,從不外露。病重後,終日正襟危坐,瞑目不言,也不吃喝,數日而死。

已經退位的清帝追贈陸潤庠太子太傅,諡號"文端"。

書法風格

陸潤庠能書法,擅行楷,方正光潔,清華朗潤,意近歐陽詢、虞世南筆法。

蘇州留下墨跡較多。嘗為留園、獅子林、網師園等園林書聯。如為拙政園寫"十八曼陀羅花館"七個擘窠大字,下款署"陸潤庠書於鄙寓小懷鷗舫",又為"遠香堂"寫52字之長聯一付,曰:"舊雨集名園,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游同茂苑;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時閒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喜交藝友,或論詩文,或作書畫,一時如同治元年狀元徐郙、吳蔭培葉昌熾潘遵祁潘曾瑩以及太倉的陸增祥等,時有往來。

因陸潤庠從科舉中來,在光緒初至光緒三十年左右,曾屢典試事,又充會試副總裁,故幾十年來文字結構變化不大,館閣氣息較濃,講究光黑精麗,勻圓豐滿,大小一律的明、清官場書體棗儘管這種書體(館閣體或稱台閣體),為明、清最高統治者們所常識。現故宮內布置或留存陸潤庠書法不少。[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