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陆培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培文(1912年- ),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193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后留校任研究实验干事,从事农村成人教育。1936年由业师吴福桢介绍到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工作,任技佐、技士。抗战期间随所迁四川。1946年起开始从事蔬菜害虫防治试验。他长期从事蔬菜、果树害虫及蟋蟀、豌豆象防治研究,成绩显著。陆培文提出专业测报与群众性测报相结合的构思和实践,为提高农民植保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病虫测报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狭义的定义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这两大类[1]。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2],达到了一定的造诣,获得了有关部门和行业内的认可,均可以称之为科学家。被称之为科学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中国的农学家袁隆平等。

成就贡献

一、皖北蟋蟀和豌豆象防治研究的成就 油葫芦

1950年,安徽等6省蟋蟀暴发为害,陆培文受命赴发生严重的安徽省阜阳县插花区调查研究并进行防治试验,在南京考查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皖北发生的主要种类是油葫芦和大棺头蟋,南京为油葫芦和长颚蟋。油葫芦、大棺头蟋蟀越冬卵于次年5月孵化,7月下旬若虫发育至7龄出现翅芽时开始为害。他试验六六六毒饵诱杀,将麦麸炒黄发香,融饵料与引诱物于一体,施用一次持效3天,防效显著,农民欢迎,当即在皖北发生区推行防治。

安徽有种植豆(豌豆)茬麦的制度,由于日本侵略者传入了豌豆象,受到很大的威胁。1951年陆培文和钱永庆一道研究了豌豆象越冬成虫的田间活动和产卵习性;种群消长与豌豆品种开花结荚的关系;豌豆种子成熟、收获和种子内虫态比例等,提出收获后处理种子消灭豌豆象的期限。引用过去氯化苦熏杀豌豆象试验结果,结合农村建筑物条件,确定用量和熏蒸时间;以阜阳插花区为单元,作为集中熏蒸试验示范区。在中共区委的组织下,试验取得了成功,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赖。针对每家每户分散种豌豆,就沸水烫种防治豌豆象的时间、水豆比例、发芽率等进行系列试验,按钟摆原理设计简易计时器,作为钟表代用工具。这一试验结果,立即被阜阳地区农业部门所采纳,发动全面防治,情况喜人。他们为安徽省恢复和发展豌豆麦栽培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研究柑桔害虫防治方法,为浙江对外贸易作出贡献 黑片盾蚧

黄岩柑桔是浙江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50年代初虫害问题十分严峻。1953-1958年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了柑桔综合研究组,以黄岩柑桔试验场为基点,兼顾衢县桔区,陆培文任副组长、组长。他从整理前浙江省昆虫局资料入手,以保梢、保果、保质、保树势、保树体5个环节开展害虫防治研究。

保梢。他以研究防治恶性叶虫保护成年树春梢为重点,在加强清洁树体消灭第三代成虫越冬场所的同时,综合天气、柑桔生育期,试验提出喷布六六六粉剂防治第一代幼虫的安全有效浓度和时间,迅速大面积推广防治,稳定柑桔产量。其后又试验敌百虫替代六六六,并调整原来初春喷布松碱合剂清洁树体的时期,推迟到夏末,结合防治黑片盾蚧严重的桔园,提高果实品质。到1955年黄岩已基本控制了恶心叶虫发生为害。幼年树,他以研究潜叶蛾保护夏、秋梢为对象,按柑桔品种抽梢特性和潜叶蛾的发生消长与产卵选择性,提出滴滴涕乳油的防治生物指标、次数和时期,为以后改进化学农药品种作参考,在桔区推广实施。

保果。他看到桔农长期因受锈螨为害而限制柑桔外销的严重性,分析了桔农俗称“铜病”(锈螨为害的柑桔外部呈古铜色,因此桔农称为“铜病”)果造成的实质,研究锈螨活动规律、发生世代与气温的关系,以及推广铜剂防治柑桔疮痂病后加重锈螨为害的原因,试验提出锈螨防治的生物指标、关键时期和石硫合剂的有效比重度。针对发生分散,因园易发生时间不同的情况,普及微小锈螨检查方法。建议并指导当地组织生产石硫合剂。过去无法摆脱的“铜病”果损失,从此得到了解除,外贸柑桔量迅速递增。再是正当黄岩决策继续向山地发展栽培柑桔之际,出现了吸果夜蛾为害的新问题。此虫国内文献记载不多。他联合当地有关单位考查了受害桔园的地理环境,采集到成虫14种,以嘴壶夜蛾为主,次要的3种,并对嘴壶夜蛾进行生活史考查,查明幼虫的寄主植物及其生长环境,这是国内最早的记录,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三、发展了蔬菜害虫防治技术

1946年-1947年,陆培文与上海病虫药械制造实验总厂农药专家程暄生共同设计复配研制的“菜虫药”,由该厂定型生产,获得1950年华东区第一次农业展览会奖励。1950年他试验氟铝酸钠滑石粉剂拒避黄守瓜食害瓜苗,取代长期依靠人力驱赶的防治法,在南部诸大城市推广应用。

1960起,陆培文开始菜蚜防治研究。他分析了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多、周年栽培的特点,以南京为调查研究基地,考察萝卜蚜和桃赤蚜周年活动规律与气温、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季节的关系,找出萝卜蚜夏季的为害品种与发生环境,确定十字花科蔬菜两种蚜虫早春和秋季的防治菜田和时期。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测试氰戊菊酯-乐果乳油的有效浓度、持效期、贮藏期与药效的关系等,取代有机氯制剂;根据治蚜预防病毒病感染的双重要求,取代敌敌畏乳油,更新化学防治技术。他从十字花科栽培作物的全局考虑,两种蚜虫也是为害油菜和传布病毒病的主要害虫,苗期感染病毒病对生产影响最大,开花后难于进行化学保护和缓解农药与放蜂采蜜间的矛盾,他提出加强秋末苗期防治和初冬消除残蚜防止春季转害花蕾的策略,初步形成菜蚜防治技术的整体方案。

四、病虫群众性测报的倡导与实践 农作物病虫的群众性测报

1965年,陆培文被指派为太仓县浏河公社样板工作组组长。他看到部分作物病虫为害的实况,思绪万千,有的病害防治技术还没有过关,可以理解;而有的害虫为害机制已很明确,何以防治技术得不到应用或正确运用?

陆培文对科研部门的科研结果怎样为生产服务,病虫测报站的情报内涵,县级技术人员的业务要求等进行分析,得出一个认识。战胜病虫,要由广大农民正确执行才能实现,这是植物保护工作的目的所决定的。他逐步构思专业测报与群众性测报相结合的路子,以浏河公社九大队为实验基地,探索群众性测报的组织和工作方式。

通过基点实践,陆培文和胡建章用地方语编写了《太仓县农作物主要病虫群众性测报办法》,以点推面,10余个省市闻风先后到基地参观。“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计划中的设想被迫停止。但这个《办法》和构思在一次会议上被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看到了,他们建议扩充内容,编写出版,发行全国。几经周折,由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太仓县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组成《农作物病虫的群众性测报》编绘组,由陆培文、浦茂华为主编。该书以传播植保知识、辅导社队植保员调查病虫发生和掌握防治技术、提高县级病虫测报站测报能力,改进防治方式、将科研结果送到农村转为生产行动为目的,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历时一年,于1973年出版后,连续印刷5次,发行33万册,1982年又修订发行第二版。江苏里下河农区所一位科研人员说,扬州市植保工作的深入发展,防治工作的提高,该书确实起了十分重要作用。江苏农学院一位老师说,群众性测报研究课题是科学工作者长期深入生产实践系统调查研究的结果,也是科研成果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次开创性工作。南京农业大学一位副教授认为这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一本好书,对我国70年代以来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全国性病虫测报网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相当重要作用。1977年,美籍华裔昆虫学家姜淮章教授英译此书害虫部分发表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植物保护公报》。

五、勤奋耕耘 积极奉献

陆培文勤他所承担研究的课题要看到为生产所采用后才算完成。为了找到几种主要吸果夜蛾幼虫的食料植物,几次深入黄岩山区调查研究;为了摸清夏季萝卜蚜为害蔬菜和发生环境,冒着酷暑奔走于南京市郊区。数十年间他与家人分居宁沪两地,将家庭重担交给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每年3月去黄岩工作,到次年元月才回南京,途经上海,从不借机逗留,互通情况后,稍停即过。

陆培文作风严肃认真,自律甚严,对同事也要求严格。他写论著,恪守“言有据,行有果”。70年代起他主持组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江苏农学院、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科教人员编写《植物保护手册》,已先后出版有《水稻病虫害》、《麦类、油菜、蚕豆豌豆病虫害》、《棉花麻类病虫害》、《农药》、《植保器械》等5个分册,200余万字,他精心审阅,严格把关。1986年他突然接到《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编辑部邀约参加编写“中国近代昆虫学史”条目,时间紧迫,他昼夜查阅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关中外文杂志资料,如期完成编写任务。他的文风严谨,年轻同志常将文稿请他审阅,他总乐于接受,斟字酌句,认真修改。他对年轻科研人员谆谆教导,既有严格批评,又予鼓励慰勉。现在他鬓华虽改,壮心不衰,尤埋首思考重写《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史稿》。他的这种默默奉献、无私无悔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视频

陆培文 相关视频

昆虫学家低碳出行寻未知!探秘人类未知的昆虫活化石!
《昆虫学家》Icepaper

参考文献

  1. 什么样的人称为科学家,糗问,2020-06-06
  2.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豆丁网,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