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拉伯之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拉伯之春

图片来自nippon

阿拉伯之春(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亚爆发茉莉花革命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然而各穆斯林国家的命运并不相同,使得这场波及多国的民主化运动蒙上阴影。除了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趁乱局崛起,控制大片区域外,其他多个国家也纷纷陷入长期战争,引发了欧洲移民危机

词源

“阿拉伯之春”一词是由人民之春布拉格之春引用而来。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各界的评论家和网路部落格作者开始使用这个名词,来形容阿拉伯民主主义的重大运动[1]。第一个正式使用的媒体可能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

概述

阿拉伯之春,又称“阿拉伯的觉醒”、“阿拉伯起义”,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使全世界十分关注,从2011年初开始,其带来的影响与后续效应至今尚未完全结束。

这场运动以北非国家突尼斯本·阿里政权被民众抗议推翻为肇始,形成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如潮水般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和独裁者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倒下。革命运动浪潮随后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拉克毛里塔尼亚约旦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等国。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乃至部分非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抗议示威活动,但大都因政府的让步或示威规模不大而逐渐平息。

截至2021年8月,此阿拉伯革命已经成功推翻了6个国家政权。2011年1月14日晚,突尼斯革命的局势恶化导致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流亡沙特阿拉伯。18天后的埃及示威浪潮导致穆巴拉克在2011年2月11日宣布正式下台,权力移交军方,结束长达30年的统治。利比亚反对派成立全国过渡委员会,成功推翻卡扎菲政权,卡扎菲本人于2011年10月20日在苏尔特被杀。2012年2月27日,叶门政治协议正式生效,总统萨利赫退位。2019年4月2日,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正式辞职。2019年4月11日,掌权长达30年的苏丹总统巴希尔被政变推翻。

但局势却进一步恶化,叙利亚自2011年初就陷入无休止的多方混战;埃及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被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也门哈迪政府被胡塞武装和支持萨利赫的部队联手推翻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出兵干涉;利比亚在卡扎菲被推翻后宗教势力和亲西方势力互相火拼,内战再起;激进圣战组织伊斯兰国兴起,并四处攻城掠地,并将势力发展到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

2016年11月,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发表报告,指“阿拉伯之春”自2011年至今已为相关地区带来高达6,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3]

参考文献

  1. Krauthammer, Charles (21 March 2005): "The Arab Spring of 2005". The Seattle Times. Retrieved 7 July 2013.
  2. Joseph Massad. The 'Arab Spring' and other American seasons. Al Jazeera. 2012-08-29 [2012-08-29]. 
  3. 阿拉伯之春“造成六千亿美元经济损失”. BBC中文网.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