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泰路是廣東省東莞市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該市的新城市中心區。
定線
長泰路呈東西走向,西起自東莞大道,東止於與莞長公路之平交路口。
沿路途經之建築物及地點
交匯的道路
東莞市
東莞市,簡稱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一。市境西北鄰廣州市,東北接惠州市,南接深圳市,西南臨珠江口。 地處東江下游,珠江三角洲東部沖積平原區與粵中低山丘陵區交接帶,南部為羅浮山余脈,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東江沿北邊市界往西流至石龍鎮分成多支幹流及水道注入獅子洋。全市總面積2,46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南城街道。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莞市常住人口為10466625人。 [1]
東莞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國際加工業的重要一員,有「世界工廠」之稱。外省人構成東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約120萬人。 截至2020年6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是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2019年,全市陸地面積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2.57平方千米。
歷史
- 新石器時代,已有古人類在蚝崗(今南城)生活。
- 夏朝時,東莞屬南交地。
- 周朝春秋戰國時,東莞屬揚州之境,大越之南裔。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國擊敗越國,其君長散於江南海上,謂之百越。
- 秦朝(前214年)秦始皇併嶺南,莞邑之地屬南海郡。
- 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平南越,置南海郡,領六縣,邑地時屬番禺縣。
- 東漢順帝分番禺之地,設增城縣,邑地於增城治下。
- 三國東吳甘露元年(265年),始置司鹽都尉於東官場,意為「東方鹽官」。
- 東晉成帝咸和元年(326年)立東官郡,地處東官場北。咸和六年(331年),邑地立縣,因地有寶山,故名寶安,屬東官郡。晉安帝隆安元年撤併到義安郡。
- 南朝時期邑地又被數次撤併。南梁天監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南陳禎明二年(588年),復改東莞郡為東官郡。
-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東官郡,以寶安縣屬廣州。
-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
-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地)。
-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以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地)。
- 清朝(1839年),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引發鴉片戰爭。
- 民國時期, 東莞縣先後隸屬廣東省的粵海道、中區綏靖委員公署、第一行政督察區。
- 抗日戰爭時期,東莞大嶺山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後,東莞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1年屬珠江專區,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惠陽專區。1985年9月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東莞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2]
參考文獻
- ↑ 東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東莞市統計局. [2021-07-13].
- ↑ 建制沿革. 東莞市人民政府.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