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铠鲨 |
---|
学名 Dalatias licha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英文名 Seal shark 别名 Squalus nicaeensis、 黑鲛、黑沙、沙鱼(台东)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182 cm |
分类 |
纲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目 角鲨 Squaliformes 科 铠鲨 Dalatiidae 属 铠鲨 Dalatias |
鳞睡鲨,体颇长,圆柱形;吻甚短,眼前吻长约等于眼径;眼卵圆形,眼径为口前吻长的1/2;喷水孔位于眼睛后上方,孔径为眼径的1/2;口裂浅弧形,口宽约等于或稍大于口前吻长;唇厚,肉质;上下颚齿不同形,上颚齿尖刺状,基底宽,有二叉,正中齿直立,两侧齿向口角后方渐倾斜,每侧8-9枚;下颚齿每侧8-9枚,叶片状,基底扁方形,与相邻齿相互重叠,齿冠三角形,具锯齿缘,正中齿直立,两侧齿向口角后方渐倾斜,齿亦渐小;上颚齿3-4行,下颚齿1-2行在使用;鳃裂五对,小于眼径,最后一个稍大;盾鳞具一棘突,排列稀疏,彼此不重叠。背鳍二个,较小;第一背鳍上角圆,后缘直;第二背鳍大于第一背鳍,起点约在腹鳍基底后方1/3的上方,内缘长约等于基底长;尾鳍上叶发达,下叶前与上叶相接处有一缺刻;腹鳍基底约为第二背鳍基底长的1.5倍,前缘直,角圆,后角尖突;胸鳍外角圆,后缘圆突,内角圆弧形。[1]
鳍及颜色
盾鳞具一棘突,排列稀疏,彼此不重叠。背鳍二个,较小;第一背鳍上角圆,后缘直;第二背鳍大于第一背鳍,起点约在腹鳍基底后方1/3的上方,内缘长约等于基底长;尾鳍上叶发达,下叶前与上叶相接处有一缺刻;腹鳍基底约为第二背鳍基底长的1.5倍,前缘直,角圆,后角尖突;胸鳍外角圆,后缘圆突,内角圆弧形。[2]
栖地环境及深度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栖息深度37 - 1800公尺
生活于温带、热带大陆棚和岛屿斜坡水域之底层深水鲨,分布于37公尺到至少1800公尺深处,但常见于200公尺附近水深处。肝脏含油量高,可增加浮力,不用鳍或身体摆动即可停在水中。不成群,常单独行动。主要以底栖硬骨鱼为食,但也捕食𫚉、鲛、头足类及甲壳类等。 [3]
分布
西大西洋:乔治湾和墨西哥湾北部。东大西洋:冰岛(Ref。12462),苏格兰和爱尔兰大西洋向摩洛哥,地中海西部,马德拉至喀麦隆的坡度。西印度洋:莫桑比克和南非。西太平洋: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太平洋:夏威夷。。台湾分布南部、东北部。[4]
繁殖
卵胎生,每产10-16子,刚产子鲨长约30公分。具有拥抱的独特配对(参考205)。
保育
脆弱(VU) (A2bd + 3d);评估日期: 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