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玉均韩语김옥균,1851年-1894年3月28日),伯温古筠。是朝鲜王朝的政治人物。出身忠清南道

金玉均
谚文 김옥균
汉字 金玉均
文观部式 Gim Ok-gyun
马-赖式 Kim Okkyun

目录

生平

金玉均出身没落的两班阶级,于1872年中举,由于受到开化思想家刘大致吴庆锡的影响,而倾向于近代化;在1875年的江华岛事件中,金玉均震惊于日本的强大,而希望借用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作为富国强兵之道。

金玉均于1882年前往日本考查,回国后致力于推动现代化改革事务。金玉均之后三次访问日本并且于日本方面接触,希望日本能够支援开化党,并且获得活动资金。1884年金玉均与开化党成员朴泳孝洪英植等人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发动甲申政变,挟持国王,邀请日军“平乱”,企图清除保守派掌握政权,提出废除对大清国朝贡制度、建立独立自主国家、废除身份等级制度、修正地租法规、充实国家财政等改革方针。但这次的政变由于大清国在朝鲜驻军袁世凯的介入而失败,金玉均因此流亡日本。

虽然不少的日本民间意见领袖如福泽谕吉后藤象二郎都抱持同情的态度对待金玉均,但是日本官方对待金玉均的态度日渐冷淡,并且监视金玉均的日常生活;而且日本官方一度将金玉均流放小笠原群岛,后又监禁于北海道札幌;而金玉均也不再信赖日本,并且有意转与清朝合作。1894年金玉均被朝鲜刺客洪钟宇诱骗至上海并于3月28日在上海被刺杀,死后尸体于4月12日被大清国引渡回朝鲜,在汉城杨花津被以凌迟之刑戮尸。而金玉均之死也导致大清国与日本的关系恶化。后来犬养毅等人于东京青山墓园为金玉均设立衣冠冢

评价

朝鲜历史学家一般将他称作‘亲日派’,因为他试图引日本人的势力推翻当时的朝鲜政权。

同时他企图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寻求改革、富国强兵与现代化之道,是朝鲜现代化的先驱者。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认为金玉均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不是“投降日本者”。如果他的改革运动没有失败,也许朝鲜的近代史会是另一个样子。金玉均失败是因为不相信老百姓的力量。[1]

参考资料

  1. 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 第一部 抗日革命(1) 第一章 笼罩着悲惨命运的国家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