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醇亲王载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载沣
摄政王
爱新觉罗
载沣
伯涵
静云
书癖(晚年自号)
封爵 醇亲王
旗籍 镶白旗
籍贯 左翼近支镶白旗第一族
出生 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
(1883-02-12)1883年2月12日
京师太平湖醇亲王府
逝世 1951年2月3日(1951-02-03)(67岁)
北京市
坟墓 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载沣[1]Template:标音满语ᡯᠠᡳ
ᡶᡝᠩ
穆麟德Dzai Feng太清Zai Feng;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生平

载沣于光绪九年( 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𫍽之第五子,母侧福晋刘佳氏。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

光绪十四年(1889年),因原来的府邸成为潜龙邸,全家移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北府)。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袭封醇亲王。

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2]

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驾崩且无嗣,以其长子溥仪入嗣大统,是为宣统帝,同时被授为监国摄政王,代理朝政。


宣统二年(1910年),载沣遭到革命党人汪精卫陈璧君等人的密谋暗杀,不过暗杀未取得成功,汪精卫被捕,史称“银锭桥案”。同年大清银行发行的兑换券上,印制载沣肖像。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6日,袁世凯进言隆裕太后,太后命载沣辞去摄政王职位[3],以醇亲王退归府邸。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隆裕太后颁布《宣统退位诏》,清朝灭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赴东北满州国,月馀后返回北平。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受感风寒,于2月3日病故,享年68岁。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军事措施

罢袁事件后,载沣依照出使德国时亨利亲王的赠言,效法德国,开始紧锣密鼓地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加强清皇室对全国军事力量的控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载沣下令编练禁卫军,作为直隶摄政王的亲军;裁撤近畿各省的新军督练公所,命近畿各省新军均归陆军部统辖;成立军谘府以执掌军事行政;成立海军部以建设海军;设立贵胄学堂,专收满人,培养高级军事人材。

宣统元年(1909年),他代皇帝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宣布统一全国军政大权;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他又委派胞弟载洵、载涛分赴欧美各国考察陆海军。两人回国后,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并代载沣统帅禁卫军。载沣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清朝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载沣的这一套亲贵揽权的做法,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巩固清室江山,加强皇室地位,并排挤压制汉族官员。更恶劣的是这些亲贵把持政柄之余,各立门户,结党营私,使清末政局更为混乱;而袁世凯虽然被罢黜,但北洋新军是他一手培养的,他的个人势力根深蒂固,在老家“养病”的袁世凯表面故作清闲,实际上密切关注着政局走向;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经济措施

清末民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如果此时清廷横征暴敛,加剧百姓的痛苦,最后的结果就是农民起义。所以,载沣在邮传部的轮船运输等项目上索取资金,农工商部的商务、矿业等方面来支持财政。

发展实业是以财政支持为后盾的,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因此,解决财政问题乃重中之重。对此,载沣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理财之道,在于节流清源,而不在苛敛,据调查,京外官员理财的主体思路就是加抽各项捐税,而不从裁汰冗员、清理糜款入手,实属不当,应责令京外各衙门,以后如有筹款事,无论如何,定要以不加抽捐税为正当办法。

历史评价

总体评价

作为权倾一时的末代王爷,载沣的一生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年少就承袭醇亲王爵,一路官运亨通,20岁就监国摄政,又贵为宣统帝之生父,可谓是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但不幸的是他生在风雨飘零、激烈动荡的清朝末年,在执政的三年里,他多灾多难。这三年,是他一生最遭难的时期。清朝皇族中很多人认为他庸碌无能,只是一个窝囊书生,毫无政治才能,不配做摄政王,大清的江山断送在他们兄弟父子手中。这过于偏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廷倒台的历史责任,非载沣一人能承担。面对清皇室气数已尽、回天乏术的局面,即使是一位资质甚佳、政治经验老到的政治家也很难力挽狂澜,更别说从政历练不足、缺乏魄力、能力有限的载沣。在晚清这种急剧嬗变的复杂环境中,载沣虽不能挽救清廷倒台的命运,但也能迅速看清形势,较识时务。他辞去摄政王之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不参与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他所追求的是一世无忧、恬静安逸的普通人生活。

也难怪他在解除摄政监国职务的那天回到醇王府,一脸轻松地对福晋瓜尔佳氏说:“从今天起,可以回家抱孩子了!”因为从此后,他可不再忧虑朝中大事,不再受隆裕和权贵的挟制而安享余年。他的后半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比起他的兄弟光绪帝载湉及其子宣统帝溥仪来说,或许可以算是幸运多了。

名人评价

晚清民国初年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曾说:大清之亡,不是亡于革命党,而是亡在一班“小爷们”身上。这些小爷们的带头大哥,正是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

载沣之子、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经说:载沣胆小怕事,难堪大任,无法给予儿子一点保护。

载沣之弟载涛评价说:(载沣)“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既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4]

周恩来曾对载沣作出过公正全面的历史评价:

①载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临终推上监国摄政王的高位的。其实,不是因为载沣适合做摄政王,慈禧才选了他。而正是因为他不适合,慈禧才选他的。这个历史责任不能由载沣来负担。

②载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他后来也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这些表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客观上有利于革命。还说;到了民国以后,贵族和遗老中有人不遗余力地进行复辟大清王朝的活动,但载沣却始终没有积极参与。这一点也是难得的。

③载沣后来作为一个平民,作为溥仪的父亲,如果他移住长春去依靠他的儿子,在人情上是说得过去的。这同溥仪去当“皇帝”是不同的,同溥杰等人为“满洲国”效力也不一样。但他毕竟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个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他在日伪的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

④到了民国时代,载沣还一直在王府里坚持实行前清的旧礼,好象是要永远坚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后他就把它全取消了,这是他思想开通进步的表现。

⑤载沣的国学底子很深厚,又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到日伪时代历史的活见证,他如果能够有更长的寿命,一定会对文史研究做出很好的贡献。

家庭

载沣和儿子溥仪(右)和溥杰的合影
  • 嫡福晋 瓜尔佳氏(1884年-1921年),闺名“幼兰”,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荣禄之女。因受到端康太妃训斥,而服毒自尽。
    • 长子 溥仪(1906年-1967年),乳名“午格”[5],字“曜之”,号“浩然”,改名“溥浩然”。宣统帝,娶5名妻子,无子女。
    • 次子 溥杰(1907年-1994年),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6],改名“溥俊之”。娶嵯峨浩,生两女。
    • 长女 韫瑛(1909年-1925年),乳名“毓格”,字“蕊欣”,号“秉瑛”。嫁润良,死于急性阑尾炎,无子女。
    • 次女 韫龢(1911年-2001年),乳名“硕格”,字“蕊菡”,号“秉熹”,改名“金欣如”[7]。嫁郑广元,生一子三女。
    • 第三女韫颖(1913年-1992年),乳名“佩格”,字“蕊秀”,号“秉颢”,改名“金蕊秀”。嫁润麒,生两子一女。
  • 侧福晋 邓佳氏,名号不详。十八岁时和载沣结婚。
    • 第四女 韫娴(1914年-2003年),乳名“来格”,字“蕊珠”,改名“金韫娴”。嫁赵琪璠,生一对子女。
    • 第三子 溥倛(1915年-1918年)。不满三岁夭折。
    • 第五女 韫馨(1917年-1998年),乳名“悦格”,字“蕊洁”,改名“金蕊洁”。嫁万嘉熙,生三子一女。
    • 第四子 溥任(1918年-2015年),乳名“联格”,字“友之”,改名“金友之”。娶金瑜庭,生三子两女。
    • 第六女 韫和(1919年-1982年),乳名“星格”,字“蕊乐”[8],改名“溥韫娱”。嫁爱兰,生一子四女。
    • 第七女 韫欢(1921年-2004年),小名“姞格”,字“蕊莟”[9],号“璧月”,改名“金志坚”。嫁乔宏志,生两子一女。
  • 兄弟

载沣有兄弟七人,老大载瀚,老三,老四载洸均早夭。老二是光绪帝。老五是载沣自己。老六载洵(字“仲泉”、号“痴云”),清末海军大臣。老七载涛(字“叔源”、号“野云”),清末军谘府大臣。载洵载涛均为清末皇族内阁成员。

邸宅

邸宅醇王府,西侧庭园(明珠花园)后改为宋庆龄公邸,现在以“宋庆龄故居”名义一般公开。东侧邸宅部分先后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厩舍、马场、北京市第二聋哑学校等所用。2010年,学校迁出,现为保护用地。

注释

  1. 常被讹写成载“澧”
  2. 十八岁的醇亲王载沣如何去德国“道歉”?,  爱玩的玲儿 2018-11-17
  3. 《恭亲王溥伟日记》:太后谕:“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我说,可否求外国人帮助?他说,等同外国人说说看。过两天,奕劻说,外国人再三不肯,经奴才尽力说,他们始谓革命党本是好百姓,因改良政治才用兵,如要我们帮忙,必使摄政王退位。你们问载沣是否这样说?”
  4. 十三姨说历史. 作为摄政王,载沣为何不自己当皇帝?. 
  5. 溥仪出生占三个“午”字,属马“午马”丙午年、壬午月、午时生。
  6. 溥仪取号,意思是“秉承曾国藩之志”。
  7. 在东北期间为“避祸”而随大格格之字叫“欣如”。
  8. 一开始,载沣嫌连生女儿就给第六女取名“韫颦”、字“蕊多”来反映“生女频繁、女孩太多”,但载沣之母刘佳氏对此名不满,因此改为“韫娱”、字“蕊乐”。
  9. 一开始,载沣给第七女取字“蕊笑”,但载沣之母认为成天老“笑”有伤大雅,因此又改为“蕊莟”,意为“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