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道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佛教

图片来自buddhistdoor

道信(580年-651年),俗姓司马,原籍河内郡(今河南省温县),后迁蕲州广济县佛教禅宗四祖,嗣法于僧璨,传于弘忍[1]

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全文为《楞伽师资记》所引录,文义简要精密,为安心方便的主体部分。另有《菩萨戒作法》法著等。[2]

道信禅师寂于永徽二年(651)闰九月,世寿七十二,建塔于东山黄梅四祖寺。唐代宗尊号“大医禅师”,卒塔婆号“慈云之塔”。其弟子弘忍居于黄梅东山弘播禅法,世人故称为东山法门,尊称道信禅师为东山法门之初祖。

生平

道信幼年即出家为沙弥,从三祖僧璨学禅法十年,在道信二十一岁时(西元 600年),僧璨去了罗浮山,道信就过著独自的修学生活。大业年间得到朝廷许可,正式出家,配住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县)寺。

后行脚于江南一带,经庐山大林寺,受僧俗所请,住于此寺十年。大林寺是智锴创建,智锴原为三论宗兴皇法朗门下,又从天台智𫖮修习禅法,《续僧传》卷17〈智锴传〉中说他“修习禅法,特有念力”。在这段时间中,道信受三论宗天台宗影响,将天台禅观融入禅宗之中。

最后,道信至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县)破头山(也名双峰山)建寺,居三十馀年,寺中有僧俗五百多人,禅宗至此大兴。据称唐太宗曾四次召道信入京,道信都辞老不去。后传弘忍,为禅宗五祖。

公案轶事

《续高僧传》卷二十记载,隋大业年间,道信大师领众至吉州,适逢群盗围城,城内的泉井干涸,兵粮已经尽绝,人民深感忧惧,在吉州城被贼围困七十多日,城中缺乏水源,因道信禅师的到来之际,干涸的井又有了泉水。此时吉州刺史向道信禅师叩首请问破贼的方法,禅师便教导城内的百姓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城中群众便一心真诚的持诵。

是如《续高僧传·道信传》记载:但念般若,乃令合成,同时合声。须臾,外贼见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绝伦,思于得见刺史。告曰:“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群贼既散。[3] 就在大众同声称诵“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多久,城外的贼兵,彷佛看到城上有著神兵守护,但见城墙的四角站满了金刚力士,看起来都是巨人,威猛无比,贼兵个个惊骇不已,纷纷四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