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镖世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回力镖世代 |
---|
![]()
|
回力镖世代(英语:Boomerang Generation)是指一种于1990年代后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下的青年人,意思是子女面对经济环境差劣、失业率高及高房价等不利因素,为了节省住屋及生活费用,像回力镖般“归巢”与父母同住。
目录
名词释义
回力镖,又称回旋镖,在古代是一种打猎的利器,而现在则成为一种运动器材,甚至还成为一项颇受欢迎的竞赛。顾名思义,回力镖在掷出之后飞回原点,这是空气动力学原理的作用。回力镖世代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在原先独立生活后的子女,因种种因素考量,选择从而回旋回到父母身边同住。回力镖/延迟离家现象引起了相当多的调查和辩论,包括在著名大学的学术研究;完整的书籍,例如克里斯蒂娜·纽伯里 (Christina Newberry)的《居家成年儿童生存实践指南》 ;在全国性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纪录片,例如回旋镖一代;和主要电影,如由马修·麦康纳主演的《发射失败》(2006 年)。
社会趋势
归巢与父母同住
回力镖世代是西方文化中适用于 21 世纪高中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的术语,是指一种于1990年代后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下的年青人。传统上,父母皆寄望子女于长大后独立成立自己的家庭,惟于1990年代开始涌现了所谓的回力镖世代,就是指出子女面对经济环境差劣、失业率高及高房价等不利因素,为了节省住屋及生活费用,纷纷像回力镖般“归巢”与父母同住,部分甚至在生活上完全地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
延迟离家独立
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称,在 2005 年(14%)至 2011 年(19%)期间,与父母同住的年轻男性(24-34 岁)人数增加了 5 个百分点。同期,与父母同住的年轻女性人数从 2005 年的 8% 增加到 2011 年的 10%。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Roderic Beaujot 详细讨论了延迟离家的现象。他引用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1 年,20-29 岁的加拿大人中有 27.5% 与父母同住;200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1%。在美国,与父母同住的 20 至 34 岁成年人的比例从 1960 年的 9% 增加到 2000 年的近 17%。然而,美国人口普查数据也表明,成年子女的比例自 1981 年以来一直与父母同住。
学贷债务
2014 年,20% 的 20 岁和 30 岁出头的成年人与父母同住,是上一代人的两倍。尽管需要父母支持的原因有很多,但据说最大的促成因素之一是学生贷款债务。45% 的 25 岁大学毕业生目前欠款 20,000 美元或更多。对于一些家庭来说,2000 年代中期的财务不稳定导致分配给高等教育的资金减少,因此减少了父母的财政贡献,并导致需要更多的贷款来支付教育费用。虽然学生贷款更频繁地以学生的名义贷款,但一些贷款的父母面临巨额债务,现在依靠他们的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援助,同时还清贷款。
经济衰退
这一代人的到来恰逢经济衰退,始于 2000 年的股市泡沫破灭。这导致失业率持续上升,直到 2004 年,同时这一代人在高中或大学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此外,在新经济中,外包等全球化引起的现像已经消除了许多工作,实际工资在过去 20 年中下降了,大学学位不再能确保工作稳定性。此外,随著2007-08 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大部分地区,许多年轻人要么被解雇,要么无法再独自生活。搬回家后,他们可以选择无薪实习和额外的学校教育,而无需按市场价格支付租金(或完全支付租金)。
现象的主要原由
日本及欧美等地区有愈来愈多子女倾向纷纷采取这种形式,从反映成年前高度依赖的情况到高度独立的分居安排,经济不稳定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理由,正如 Kimberly Palmer 2007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文章“新的父母陷阱:更多婴儿潮一代帮助成年子女在经济上摆脱困境”中所阐述的那样。
减少家庭开销
经济衰退也影响了婴儿潮一代,甚至可能比他们的孩子更严重,因为许多人失去了用于退休的大量投资和储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他们的成年子女同居在减轻经济负担方面可能是互惠互利的。虽然回旋镖可以免房租,但他们通常会承担其他财务责任作为回报,例如杂货或公用事业。
理想支配收支
回力镖世代年青人回到了更早、更谦虚的生活方式,以应对大萧条。他们的父母会给子女提供救济,共同居住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保险形式,特别是对于来自较贫困家庭的年轻人。也可能为父母提供不可忽视的收入,尽管在许多文化中,回旋镖保留全部或几乎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购买。
薪资问题
回力镖世代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劳工实质薪资的长期停滞与下滑(stagnated and fallen)。而薪资停滞与下滑,固然与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受挫有关,但主要来自美国经社不公平问题的扩大。换言之,回力镖世代主要来自劳动市场所得分配的不公与不足。
自1970年代后期,美国薪资成长趋缓,同期间美国工会组织也呈现衰退现象。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即是愈来愈多的州政府通过实施“工作权法”(right to work),禁止工会向非会员收取工会费用,削弱了工会的财务,而企业更以迁厂为要胁,让工会协商投鼠忌器。
工作机会
1981年共和党雷根当选总统,政策上采取重商与放任主义,对企业进行减税与法令松绑,却对工会进行打压,一口气解雇11000名参与罢工的航管人员,即是一例。统计显示,自1982年至2002年,实施“工作权法”各州的制造业工作机会增加62%,而未实施“工作权法”各州则只增加42%,足见除了政府不支持工会组织外,企业对投资环境的选择也有意避开工会的纠缠。[1]
婚姻状况
离婚率上升及延迟初婚
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初婚的延迟是导致年轻人返回与父母同住的其他因素。这一代人与前几代人的不同之处在于,许多成员希望在保持自己的社交和职业生活的同时,与父母同住几年。尽管经济负担(以及父母家中经济稳定的舒适度)经常延迟这一目标的实现,但对于大多数回力镖一代来说,离家仍然是一个优先事项。
观念差异
东西方接受度不同
子女于成年后仍然与双亲同住的情况,如果父母拥有经济能力,尤其是亚洲的家庭观念比较重视,多不介意子女“归巢”,但若子女一直长期于经济上依赖父母,则亦会令父母的生活受到影响,有些父母需为此而延后退休计划。惟欧美的父母多不认同对家中支援过度依赖的子女,也有部分父母会向子女收取房租,或者令其子女必须承担水、电及煤气等开销费用,甚至可能设立迁出期限;在义大利,就曾经有数起父母因此控告子女的例子。
反对原因
回旋镖做法的批评者,如 Shaputis,担心这种趋势对儿童的经济和社会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那些从大学宿舍生活的无拘无束的性质回到家中的人可能难以重新适应父母对家庭的期望。在共享生活空间的情况下,与朋友聚会的频率或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约会同样受到限制,并且可能因年轻人被认为无法独立于父母而发挥作用而受到损害。
赞成原因
亦有研究显示,回巢现象并不一定是坏事,美国德萨斯大学人类发展及家庭科学教授凯伦.芬格曼(Karen Fingerman)本年初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2008年时金融风暴时,年长子女与父母同住会影响父母的婚姻关系,但当现象渐成为常态后,年长子女反而令父母的婚姻关系改善。芬格曼教授认为,成年子女及其父母均认为这样可以令子女储蓄,更好为将来计划。一些年长父母亦会喜欢与成长的子女共同生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