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轮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轮渡

中文名: 轮渡

外文名: ferry

优 势: 建设周期短,修建费用低

相关设施: 临水岸壁、泊船码头

渡 口: 摆渡起止的地方

轮渡,用渡船将旅客、汽车列车等客货、车辆渡过河流、港湾或海峡。摆渡起止的地方称渡口。[1]


基本含义

轮渡

客货和车辆摆渡的渡口有一系列设施供渡船靠离,主要有临水岸壁、泊船码头、供车辆和客货上下渡船用的引道、引桥,以及渡船停泊的水域等。有些大型渡口还建有候船室、库场等。铁路机车车辆摆渡所需设备要复杂得多,主要有:轮渡站,是供待渡列车停放、解体、调车和编组用的站场;栈桥,是供机车车辆上下渡船的建筑物,其上配有所需的升降等机械设备,用于调节栈桥轨道高程,使渡船能在各种水位停靠栈桥;引线,为连接轮渡站和栈桥的铁路线;靠船设备,分布在栈桥靠船一侧前沿,用于吸收渡船靠泊所产生的撞击力,确保靠泊安全。


优势

轮渡与桥梁、隧道相比,其建设周期短,修建费用低,能较快形成运输能力。但桥梁隧道的通过便捷、快速,更有利于提高整个线路的运输能力。因此,随着桥梁与隧道的兴建与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轮渡将逐渐被取代。如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就结束了客货、车辆仅能靠轮渡过长江的历史,并使京汉铁路粤汉铁路连成一条京广铁路;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取代了轮渡,使京沪铁路全线贯通;1994年5月建成通车的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英吉利海底铁路隧道则取代了英吉利海峡铁路、公路轮渡,把英国欧洲大陆连成一体。


武汉长江轮渡

有水的地方就有船———这便是江城和轮渡近乎宿命的关系。从清代《汉口竹枝词》:“五文便从大江过,两个青钱即渡河。去桨来帆纷似蚁,此间第一渡船多!”到方方、池莉的小说里,轮渡既构成市民生活的背景,又成为市民生活的象征。多少人的记忆因为轮渡而保留而深刻!


“在长江大桥建成之前,武汉轮渡鼎盛时年客运量达到1.67亿人次,在1995年,还有18条航线。”武汉文史专家肖志华如是说。轮渡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是这个被水贯穿的城市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轮渡的意义绝对还不止于此。


小时候,外婆就喜欢教导我一句话:“同船共渡五百年修”,对很多武汉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的道德原则之一,所以在外地人心中,才有了武汉人很团结的整体印象。轮渡就是这样不但融进武汉人的生活,也深深刻画着武汉人的心理。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的进步,坐轮渡的人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但武汉人到底还是牵挂着轮渡,爱着轮渡的。轮渡的交通意义淡化了,也许正是它游赏意义的开始。谁说轮渡不会获得另一种新生呢?


武汉是个有水的城市,有水的地方就有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