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贺循(260年—319年),字彦先。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

賀循
出生 260年
逝世 319年(58-59歲)
别名 彥先
籍贯 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活跃时期 兩晉時期
知名于 賀循節操高尚,童年時即異於常人,言行舉止必定守禮儀、懂謙讓,作為江南士族領袖,對東晉建立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又對朝廷禮儀多有補助。

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参与讨伐石冰之乱,又拒绝叛将陈敏的封赏。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出镇建业后,贺循应邀为其效力,历官吴国内史、军谘祭酒、太常等职。贺循作为江南士族领袖,对东晋建立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又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太兴二年(319年),贺循去世,年六十。获赠司空,谥号“穆” 。贺循善作文章,博览群籍。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今已佚。

目录

祖先避清河孝王刘庆之讳,改为贺姓

贺循的祖先庆普,在西汉时传授《礼》,即世人所称的“庆氏学”;贺循的族高祖贺纯,学识渊博享有盛名,避汉安帝刘祜之父清河孝王刘庆之讳,改为贺姓;曾祖贺齐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祖父贺景官至灭贼校尉;父亲贺邵,在孙皓时官至中书令。

天策元年(275年),贺邵被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当时少年贺循也随家迁居。直至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贺循才得以返回家乡[2]

声名鹊起

贺循节操高尚,童年时即异于常人,言行举止必定守礼仪、懂谦让,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并称“五俊”。被会稽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扬州刺史嵇喜察举他为秀才,出任阳羡县令,他以宽宏仁义为立身之本,不求考绩优异。后任武康县令,当地风俗习于厚葬,遇到凶忌之日即停殡不葬,贺循对这些习俗都加以禁止。他的政令教化广为流传,临近的城邑都纷纷效仿。但因贺循在朝中无人举荐,所以久久无法进升。著作郎、文学家陆机曾上疏举荐贺循,认为他可任尚书郎。朝廷在许久后,才召贺循补任太子舍人。

建始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转贺循为侍御史,但他以患病为由离职。后来被任命为南中郎将长史,但贺循未赴任。

扮殘裝廢 守節不出

太安二年(303年),张昌起义爆发,李辰在江夏郡起兵叛乱,朝廷征镇都无力征讨、望风而逃。李辰的副帅石冰占领扬州,驱逐了会稽国相张景,用曾任宁远护军的程超取代他,又命自己的长史宰与兼领山阴县令。十二月,江南豪族王矩顾秘周玘等起兵讨伐石冰,推举顾秘任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向各州郡传布檄文,杀掉石冰所任命的部将官吏。贺循也在会稽起兵响应。石冰的大将抗宠当时有数千士兵,屯驻在郡中的讲堂。贺循向抗宠移传檄文,陈述叛降的利弊,抗宠于是逃跑,程超和宰与都向贺循投降,会稽郡得以平定。贺循派人迎接张景回郡后,立即遣送士兵、闭门不出,不参与论功报赏。

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起兵叛乱,诈称朝廷诏书,任命贺循为丹杨内史。贺循推脱说自己患有脚疾,手不能握笔,又服用寒食散,披头散发、袒露身体,来表示自己不能被任用,陈敏最终不敢逼迫他。当时扬州的世族豪强大多被迫就范,有的因年老多病,也被加封官职,只有贺循与吴郡世族朱诞没有参与其中。  

《晋书·贺循传》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3]

开凿人工运河

贺循任会稽内史任上,比画规划,考察地形,发动民众,开凿西起西陵(今浙江萧山西兴),经萧山、钱清、柯桥到郡城的一条人工运河。后又组织民众修治与此相连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水网,使原来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调节水位,保证了农田灌溉之需要。不仅改善了会稽郡的水环境,提高了鉴湖的水利功能,给人以灌溉、舟楫、养殖、渔业之利,且对整个浙东具有交通、物宜、军事之便。

名家對其評價斐然

陆机: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

王导:①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②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皆南土之秀,愿尽优礼,则天下安矣。

司马睿:①循言行以礼,乃时之望,俗之表也。实赖其谋猷,以康万机。疾患有素,犹望卧相规辅,而固守捴谦,自陈恳至,此贤履信思顺,苟以让为高者也。②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位处上卿,而居身服物盖周形而已,屋室财庇风雨。

   虞预:节操高厉,童齓不群,言行举动,必以礼让。好学博闻,尤善三礼。

   房玄龄:①元帝树基淮海,百度权舆,梦想群材,共康庶绩。顾、纪、贺、薛等并南金东箭,世胄高门,委质霸朝,豫闻邦政;典宪资其刊辑,帷幄伫其谋猷;望重搢绅,任惟元凯,官成名立,光国荣家。非惟感会所钟,抑亦材能斯至。而循位登保傅,朝望特隆,遂使銮跸降临,承明下拜。虽西汉之恩崇张禹,东都之礼重桓荣,弗是过也。②彦先通识,思远方直。薛既清贞,贺惟学植。逢时遇主,抟风矫翼。

   范成大:操尚高厉,童齓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

   朱熹:东晋时所用人才,皆中州浮诞者之后。惟顾荣贺循有人望,不得已而用之。


參考资料

  1. 董平. 浙江思想学术史: 从王充到王国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004-5071-9. 
  2. 贺循. www.todayonhistory.com. [2019-04-16]. 
  3. 《晋书·贺循传》原文及翻译. wyw.5156edu.com.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