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乡从道」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HLY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File:西 乡从 .jpeg|有框| |<big> 西乡从道</big>[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9/5be4fc3526f8b 原图链接][http://m.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5310.html 来自 趣历史 的图 片]]]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西 鄉從 ''' </p>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2/abb/wZwpmLxATM1kDO0MzN4YD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zc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A5%BF%E9%84%89%E5%BE%9E%E9%81%93 來自easyatm]
 +
</small>
 +
|}
  
'''西 乡从 道''' (1843年6 月1日 -1902年7 月18日 是[[日本]]近代的 人、[[政治家]]、元老。其兄 为维 新三 之一的[[西 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 运动 运动 中十分活
+
'''西 鄉從 道'''{{BD|1843年|6 月1日|1902年|7 月18日|catIdx=Saigou}} 是[[日本]]近代的[[軍 ]] 、[[政治家]]、[[元老 (日本)| 元老]] 。其兄 為[[維 新三 傑]] 之一的[[西 隆盛]],兄弟二人在[[ 倒幕 運動]] [[維 運動]] 中十分活 <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A5%BF%E9%84%89%E5%BE%9E%E9%81%93 西鄉從道],easyatm</ref>
  
== 简历==
+
== 生平==
 +
西鄉從道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縣|鹿兒島]]城下的下加治屋町,曾以藩士身分在薩摩藩中任職,參加過薩摩藩自力攘夷的[[薩英戰爭]]、以及推翻[[德川幕府]]的[[戊辰戰爭]]中的[[鳥羽伏見之戰]]。
  
 西 乡从 道出 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城下 下加治屋町,曾以藩士身份在[[ 萨摩藩]] 中任职 参加过萨摩藩自力攘夷的萨英战争、以及推翻德川幕府的戊辰战争中 鸟羽伏见之战
+
  明治二年(1869年), 西 鄉從 與長州 的[[ 山縣有朋]] 一同前往歐洲考察軍事制度 山縣有朋後來成為日本近代陸軍 建立者
  
明治 (1869 年),西 乡从 与长州出身的山县有朋一同 前往[[ 欧洲]] 考察军事制度,[[ 山县有朋]] 后来成为日本近代陆军的 建立
+
[[明治維新]]時期,社會結構重整,眾多[[士族 (日本)|士族]](舊[[武士 (日本)|武士]])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各地陸續出現士族叛亂事件。 明治 (1874 年),[[九州 (日本)|九州]]發生[[佐賀之亂]],雖然僅十餘日便被弭平,但[[日本政府]]為安撫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以及下野隱居的西鄉隆盛,特意任命 西 鄉從 為中將[[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領兵三千餘名 前往[[ 台灣南部]] 攻打[[ 台灣原住民]] 部落,並企圖 建立 殖民地
  
  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结构重整,众多士族(旧武士)失业,造成极大的[[ 社会]] 问题 ,各 地陆续出现士族叛乱 件。明治七年(1874年) [[九州]]发生佐贺之乱,虽然仅十余 便被弭平 日本政府 为安抚反抗意识最强的萨摩士族以及 野隐居的 西 乡隆盛 特意 命西乡从道为中将台湾 地事务局都督 领兵三千余名前往[[ 台湾]] 南部攻打台湾[[ 原住民]] 部落 并企图建立殖民地<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5313.html 汪毅夫 :西 乡从 道的 故事], 国台湾网,2020-01-23</ref>
+
  當西鄉從道與部隊在[[ 長崎港]] 待命時 以英、美為首的西方 國表示反對日本的軍 行動 並且禁止本國租用船隻給 ,日本政府 因此 令暫緩出兵。但 西 鄉從道說:「延遲出兵,將會有損士氣。如果政府強行阻止 我願退還天皇的全權委 敕書,以賊徒之姿直搗[[生 ]]的巢穴 絕對不會累及國家!」同在長崎的[[ 大藏卿]][[ 大隈重信]] 苦勸不成 只好電告中央 「士氣強盛,其勢難止。」 西 鄉從 隨即命令部隊陸續出發,而他 行動後來獲得 央的追認。此舉史稱「西鄉大暴走」
  
  当西乡从道与部队 长崎港待命时 ,以 英、美为首的西方各国表示反对日本 的[[ 军事]] 行动,并且禁止本国租用船只给日本,日本政府因 下令暂缓 但西乡从道说:“延迟出兵,将会有损士气。如果政府强行阻止,我愿退还[[ 天皇]] 的全权委任敕书 ,以 贼徒之姿直捣生蕃 巢穴,绝对不会累及[[ 国家]] !”同在长崎 大藏卿大隈重信苦劝不成 只好电告中央:“士气强盛 其势难止 ”西乡从道随即命令部队陆续 发,而他的行动后来获得中央的追认。此举史称“西乡大暴走”
+
  日軍於明治七年五月 射寮(今[[屏東縣]][[車城鄉 (台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 攻擊 [[牡丹社]]為主 原住民部落,隨後在龜山(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長期駐紮。[[ 清帝國]] 隨即提 抗議 日軍因為感染[[ 熱病]] 死亡超過五百人 又耗費六百萬圓 鉅額軍費(尚且未計算添購[[ 運輸艦]]的 費用) 因此日本政府透過外交手段與清帝國和解 並在該年十一月撤兵 史稱為「[[牡丹社事件]]」或「台灣 兵」
  
  日军于 明治 五月在射寮(今屏东县车城乡射寮村 登陆 攻击以牡丹社为主的原住民[[ 部落]], 随后 龟山(今车城乡[[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附近 长期驻扎。清帝国对此随即提出抗议。日军 为感染热病死亡超过五百人 ,又 耗费六百万圆以上的钜额军费(尚且未计算添购运输舰的费用),因此 日本 政府透过外交手段与清帝国和解,并在该年十一月撤兵。史称为“牡丹社事件”或“台湾出兵”
+
 明治 十年(1877 年), 西鄉隆盛在[[ 西南戰爭]] 中支持士族 [[戰死]];西鄉從道遂成為薩摩閥的領袖人物。西鄉從道 日本政府歷任[[ 參議]] 、文部卿、陸軍卿、農商務卿及兩任陸軍大臣。明治十七年(1884年 為對明治維新的貢獻 受封為伯爵。後來 在[[伊藤博文]]內閣擔任海軍大臣及[[內務大臣 ( 日本)|內務大臣]]等職
  
 明治十年 (1877 年) ,西乡隆盛在 西 南战争中支持士族,战死;西乡从 遂成为萨摩阀的领袖人物。西乡从道在日本政府历 参议、文部卿、陆军卿、农商务卿及两 陆军 。明治十 (1884 年) ,因为对[[ 明治维新]] 的贡献,受封为伯爵 后来又在[[ 伊藤博文]] 内阁担任海军大臣及内务大臣等职
+
 明治 (1892 年)西 鄉從 [[樞密顧問官]],隔年出 [[海軍 將]] 。明治 (1895 年) 晉封[[ 侯爵]]。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成為[[ 日本海軍]] 軍人中第一位受封元帥稱號者
  
  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 西 乡从 出任枢密顾问官,隔年出任海军大将。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晋封侯爵。明治三十 年(1898年)成为 日本 海军军 中第一位受封[[ 元帅]] 称号者
+
 西 鄉從 道一 直都是[[ 日本 首相]]候選 ,不過他以其兄隆盛掛著「[[朝敵]]」污名為由,再三推辭,始終未曾[[ 拜相]] 、組閣
  
西乡从道一直都是[[日本首相]]候选人,不过他以其兄隆盛挂着“朝敌”污名为由,再三推辞,始终未曾拜相、组阁<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5313.html 西乡从道对日本有着怎样的影响?是他让日本变成海军强国的吗],趣历史,2018-11-09 </ref>。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
==视频==
+
[[Category: 731 日本]]
===<center> 西乡从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局座:西乡从道是谁?日本崛起有他一份功劳!</center>
 
<center>{{#iDisplay:f0796qp01n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於 2022年7月5日 (二) 22:40 的最新修訂

西鄉從道

圖片來自easyatm

西鄉從道(1843年6月1日-1902年7月18日)是日本近代的軍人政治家元老。其兄為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運動維新運動中十分活躍。[1]

生平

西鄉從道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城下的下加治屋町,曾以藩士身分在薩摩藩中任職,參加過薩摩藩自力攘夷的薩英戰爭、以及推翻德川幕府戊辰戰爭中的鳥羽伏見之戰

明治二年(1869年),西鄉從道與長州出身的山縣有朋一同前往歐洲考察軍事制度,山縣有朋後來成為日本近代陸軍的建立者。

明治維新時期,社會結構重整,眾多士族(舊武士)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各地陸續出現士族叛亂事件。明治七年(1874年),九州發生佐賀之亂,雖然僅十餘日便被弭平,但日本政府為安撫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以及下野隱居的西鄉隆盛,特意任命西鄉從道為中將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領兵三千餘名前往台灣南部攻打台灣原住民部落,並企圖建立殖民地。

當西鄉從道與部隊在長崎港待命時,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各國表示反對日本的軍事行動,並且禁止本國租用船隻給日本,日本政府因此下令暫緩出兵。但西鄉從道說:「延遲出兵,將會有損士氣。如果政府強行阻止,我願退還天皇的全權委任敕書,以賊徒之姿直搗生蕃的巢穴,絕對不會累及國家!」同在長崎的大藏卿大隈重信苦勸不成,只好電告中央:「士氣強盛,其勢難止。」西鄉從道隨即命令部隊陸續出發,而他的行動後來獲得中央的追認。此舉史稱「西鄉大暴走」。

日軍於明治七年五月在射寮(今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攻擊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隨後在龜山(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長期駐紮。清帝國對此隨即提出抗議。日軍因為感染熱病死亡超過五百人,又耗費六百萬圓以上的鉅額軍費(尚且未計算添購運輸艦的費用),因此日本政府透過外交手段與清帝國和解,並在該年十一月撤兵。史稱為「牡丹社事件」或「台灣出兵」。

明治十年(1877年),西鄉隆盛在西南戰爭中支持士族,戰死;西鄉從道遂成為薩摩閥的領袖人物。西鄉從道在日本政府歷任參議、文部卿、陸軍卿、農商務卿及兩任陸軍大臣。明治十七年(1884年),因為對明治維新的貢獻,受封為伯爵。後來又在伊藤博文內閣擔任海軍大臣及內務大臣等職。

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西鄉從道出任樞密顧問官,隔年出任海軍大將。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晉封侯爵。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成為日本海軍軍人中第一位受封元帥稱號者。

西鄉從道一直都是日本首相候選人,不過他以其兄隆盛掛著「朝敵」污名為由,再三推辭,始終未曾拜相、組閣。

參考文獻

  1. 西鄉從道,easy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