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5c7c983d650e7.jp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9/2/5c7c983d650e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renwu/yuanyi/ 来自趣历史]]]
 
[[File:5c7c983d650e7.jp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9/2/5c7c983d650e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renwu/yuanyi/ 来自趣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袁顗[yǐ]'''(420年—466年),字景章,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陈郡袁氏,[[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1] <br>
+
<p style="text-indent:2em;">'''袁顗[yǐ]'''(420年—466年),字景章,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陈郡袁氏,[[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ref name="MY1">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272406/7102fZKOKTxFwAK2wEg8vM4ADlFbCzpEUaNsZE0EDVMcJNsmvezryRuIoPCeYvwrZhDGYvKnaBPv034gBBYET1vsFi87iXTWRdannSw 南史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六.国学导航.2015-10-16] </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初为豫州主簿,累迁晋陵太守,袭南昌县子。
 
<p style="text-indent:2em;">初为豫州主簿,累迁晋陵太守,袭南昌县子。
行 7: 行 7:
  
 
<p style="text-indent:2em;">宋明帝即位后,与[[邓琬]]拥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进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缺乏将略才能,不善抚接诸将,大失人心。
 
<p style="text-indent:2em;">宋明帝即位后,与[[邓琬]]拥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进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缺乏将略才能,不善抚接诸将,大失人心。
<p style="text-indent:2em;">泰始二年(466年),兵败被杀,年四十七岁,著有文集八卷。 [2]
+
<p style="text-indent:2em;">泰始二年(466年),兵败被杀,年四十七岁,著有文集八卷。<ref name="MY2">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272406/0d22sNS_hCswHrTGOhoxr6b_19evhMGvAJqdWJQM7IRNvj3cwgXEfwLJ-PP04MsWhWn2_yis-ZZSTKc9Bdg28jeAbBC9r-HItCJ6PE6RLuAjYw 宋书 列传四十四.国学原典.2015-10-16] </ref>
 
==基本信息 ==
 
==基本信息 ==
 
{|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雨女无瓜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属    性'''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网络流行语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袁顗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出生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20年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外文名'''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Rain girl without melon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    自'''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巴啦啦小魔仙》电视剧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别    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南昌县子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去世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66年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字    号'''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字景章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 生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所处时代'''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朝宋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主要成就'''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吏部尚书 尚书左仆射
 
|}
 
|}
 
== 人物话题 ==
 
== 人物话题 ==
行 19: 行 23:
 
*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3/321660.html 萧道成父子怎么崛起的?袁顗庸才竟领兵]
 
*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3/321660.html 萧道成父子怎么崛起的?袁顗庸才竟领兵]
 
* [https://www.sohu.com/a/377527098_120471918 南北朝历史——袁顗、袁齐妫 ]
 
* [https://www.sohu.com/a/377527098_120471918 南北朝历史——袁顗、袁齐妫 ]
 +
 +
== 人物经历 ==
 +
 +
=== 早期经历 ===
 +
<p style="text-indent:2em;">袁顗<ref name=MY2/> ,字景章,陈郡阳夏人,太尉袁淑侄子也。父袁洵,吴郡太守。袁顗初为豫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补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刘绍南中郎主簿,世祖征虏、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官郎,江夏王[[刘义恭]]骠骑记室参军,汝阴王文学,太子洗马。袁顗父时为吴郡,随父在官。值元凶[[刘劭]]弑立,安东将军随王刘诞举兵入讨,以为谘议参军。事宁,除正员郎,晋陵太守。遭父忧,服阕,为中书侍郎,除晋陵太守,袭南昌县五等子。大明二年,除东海王刘祎平南司马、寻阳太守,行江州事。复为义阳王刘昶前军司马,太守如故。刘昶寻罢府,司马职解,加宁朔将军,改太守为内史。复为寻阳王刘子房冠军司马,将军如故,行淮南、宣城二郡事。五年,召为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领本州大中正。七年,迁侍中。明年,除晋安王刘子勋镇军长史、襄阳太守,加辅国将军。未行,复为永嘉王刘子仁左军长史、广陵太守,将军如故。未拜,复为侍中,领前军将军。<br>
 +
 +
=== 出京避祸 ===
 +
<p style="text-indent:2em;">出镇地方的不仅袁顗一人,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临海王[[刘子顼]]出镇荆州,袁顗的舅舅蔡兴宗为长史、南郡太守,辅助刘子顼。蔡兴宗劝告袁顗:“襄阳星恶,怎么能去?”袁顗道:“白刃架在脖子上了,哪管什么流矢。今日之行,唯愿活着逃出虎口。天道深远难测,吉凶未必都能灵验。”他游说蔡兴宗说:“现今朝廷形势,人所共见。在内大臣,朝不保夕。舅舅出居荆州,掌管八州军事。我在襄沔,地胜兵强,去江陵咫尺之遥,水陆流通。若朝廷有事,我们正可共立桓、文之功,岂比受制凶狂皇帝,面临不测之祸更好吗!机会丧失就不会再有!”南朝皇子出镇地方,长史之职极重。刘子<p style="text-indent:2em;">顼不到十岁,大权全在长史之手。联合荆州和雍州二州之力,财力可抵半个国家。
 +
 +
<p style="text-indent:2em;">[[蔡兴宗]]并不同意他的意见:“我素门平进,与主上太疏远,不见得有什么大祸患。朝廷内外,人不自保,一定会发生变故。如果朝廷内的灾祸得以消除,地方的祸患却难以估量。你打算在外求全,我打算居中免祸,各行其志,不也很好吗?”蔡兴宗认为大变将生,如果发生宫廷政变,成功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平定同床异梦的地方势力,呆在地方才是大大的危险。袁顗飞舟似箭,到寻阳才仰天叹道:“现在终于免除大祸啦!”
 +
 +
=== 兵败身死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久后建康发生宫廷政变,刘子业身死,宋明帝刘彧登上皇位。但各地方势力并不承认他,而是纷纷响应寻阳,[[建康]]处于孤立。他和[[邓琬]]合谋,在寻阳拥立宋孝武帝之子[[刘子勋]]起兵。但是,邓琬和袁顗缺乏军事才能,在他们的指挥下寻阳军逐渐丧失了优势。两军进入对峙阶段。
 +
 +
<p style="text-indent:2em;">寻阳军屡遭败绩,后勤也逐渐出现问题。寻阳军大将刘胡派部将王起率领一百余艘战船进攻钱溪,在急流险境中,张兴世的部队居高临下,大败王起的叛军。刘胡见自己的部队饥饿疲劳,根本不能再战,为了保存实力,他只好率领残兵退回浓湖。袁顗不晓军事,对待刘胡向来简慢,两人关系不佳。刘胡回到浓湖后,对袁顗撒谎说:“张兴世的营寨已经修好,不可急攻;昨天小战,还没有造成大的损失。陈庆已与南陵、大雷各军共同扼住张兴世的上游,我大军在此,鹊头诸将又切断了他的下游;沈攸之等部已坠入了我们的包围之中,不必再为此忧虑。”袁顗对刘胡不亲自指挥作战,十分恼怒,说:“运粮路线被切断,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刘胡狡辩道:“张兴世能越过我们逆流而上,我们运粮的队伍为什么不能越过钱溪顺江而下呢?”在无奈之下,袁顗只好派安北府司马沈仲玉率领一千人徒步前往南陵,迎接邓琬送来的军粮。<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沈仲玉到达南陵,装载了三十万斛米,钱和布就有几十船。他们为了运输安全,在船上竖起隔板当“围墙”,想突破钱溪防线。可是,船队行至溃口,不敢前进,只派人抄小路报告刘胡,请求派重兵护送粮队过钱溪。刘胡还没有来,[[张兴世]]命[[寿寂之]]、[[任农夫]]等率三千人马直奔溃口袭击了[[沈仲玉]]。沈仲玉丢下辎重,逃回袁觊的军营。张兴世部缴获了敌人留下的所有物资;[[刘胡]]的部下听说沈仲玉惨败而惊恐不安,其部将[[张喜]]向张兴世部投降。张喜的投降,极大地鼓舞了官军的斗志,刘亮向叛军发起了浓湖战役关键性的进攻:”<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镇东中兵参军陶亮向前推进,直逼刘胡军营。刘胡这时无法制止叛军的败逃。袁顗惊慌失措地说:“敌人已经侵入到了人的肝脾里,怎么能活命!”刘胡正想用计阴谋逃走,欺骗袁觊要率步、骑兵两万,到上游夺取钱溪,顺便到大雷运回余粮。袁顗受骗,派给刘胡精兵良马,让其直奔梅根。刘胡逃到梅根后,又开始行骗,他先命令薛常宝筹集船只,又命令南陵各军全部出发,纵火焚烧大雷各营而逃。到了夜里,袁觊才得到刘胡逃跑的消息,怒骂道:“今年被这小子所误!<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袁顗向部下宣称要亲自追击刘胡,也乘机逃走。随着刘胡、袁觊的逃去,叛军十万人马被刘休仁安抚下来:建安王[[刘休仁]]率兵进入袁觊的大营,接纳十万叛军投降,同时派沈攸之等追击袁觊。袁觊逃到鹊头,与鹊头守将薛伯珍部的数千人一起逃走。袁觊与薛伯珍合并后还有几千人马,想共同投奔寻阳。随着夜幕的降临,这伙人住宿在山间,袁觊对部下说:“我并不是不能死;只是想到寻阳向主上(刘子勋)请罪,然后自刎!”当夜,薛伯珍杀死袁顗,斩下他的头颅,前往钱溪向驻守钱溪的官军军主俞湛之投降。俞湛之杀死薛伯珍,连同袁顗的首级一起上报领赏。<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袁顗死时,只有四十七岁。[[刘彧]]非常憎恨他,将其流尸于江,他的侄子[[袁彖]]悄悄寻访了四十一天才找到他的尸体。直到明帝去世后袁顗才得以入土为安。
 +
 +
== 史书记载 ==
 +
* 《宋书 列传四十四》<ref name=MY1/>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於 2020年7月22日 (三) 18:01 的最新修訂

袁顗[yǐ](420年—466年),字景章,陳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陳郡袁氏,南朝宋大臣,吳郡太守袁洵之子。 [1]

初為豫州主簿,累遷晉陵太守,襲南昌縣子。

大明八年,拜侍中,領軍將軍。前廢帝劉子業即位,以為吏部尚書,出為雍州刺史。

宋明帝即位後,與鄧琬擁戴晉安王劉子勛稱帝,進號安北將軍,加尚書左僕射。缺乏將略才能,不善撫接諸將,大失人心。

泰始二年(466年),兵敗被殺,年四十七歲,著有文集八卷。[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袁顗                 出生時間         420年
                別 稱         南昌縣子                 去世時間         466年
                字 號         字景章                 出生地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
                所處時代         南朝宋                 主要成就         吏部尚書 尚書左僕射

人物話題

人物經歷

早期經歷

袁顗[2] ,字景章,陳郡陽夏人,太尉袁淑侄子也。父袁洵,吳郡太守。袁顗初為豫州主簿,舉秀才不行。後補始興王劉浚後軍行參軍、著作佐郎,廬陵王劉紹南中郎主簿,世祖征虜、撫軍主簿,廬江太守,尚書都官郎,江夏王劉義恭驃騎記室參軍,汝陰王文學,太子洗馬。袁顗父時為吳郡,隨父在官。值元兇劉劭弒立,安東將軍隨王劉誕舉兵入討,以為諮議參軍。事寧,除正員郎,晉陵太守。遭父憂,服闋,為中書侍郎,除晉陵太守,襲南昌縣五等子。大明二年,除東海王劉禕平南司馬、尋陽太守,行江州事。復為義陽王劉昶前軍司馬,太守如故。劉昶尋罷府,司馬職解,加寧朔將軍,改太守為內史。復為尋陽王劉子房冠軍司馬,將軍如故,行淮南、宣城二郡事。五年,召為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領本州大中正。七年,遷侍中。明年,除晉安王劉子勛鎮軍長史、襄陽太守,加輔國將軍。未行,復為永嘉王劉子仁左軍長史、廣陵太守,將軍如故。未拜,復為侍中,領前軍將軍。

出京避禍

出鎮地方的不僅袁顗一人,宋孝武帝劉駿第七子臨海王劉子頊出鎮荊州,袁顗的舅舅蔡興宗為長史、南郡太守,輔助劉子頊。蔡興宗勸告袁顗:「襄陽星惡,怎麼能去?」袁顗道:「白刃架在脖子上了,哪管什麼流矢。今日之行,唯願活着逃出虎口。天道深遠難測,吉凶未必都能靈驗。」他遊說蔡興宗說:「現今朝廷形勢,人所共見。在內大臣,朝不保夕。舅舅出居荊州,掌管八州軍事。我在襄沔,地勝兵強,去江陵咫尺之遙,水陸流通。若朝廷有事,我們正可共立桓、文之功,豈比受制凶狂皇帝,面臨不測之禍更好嗎!機會喪失就不會再有!」南朝皇子出鎮地方,長史之職極重。劉子

頊不到十歲,大權全在長史之手。聯合荊州和雍州二州之力,財力可抵半個國家。

蔡興宗並不同意他的意見:「我素門平進,與主上太疏遠,不見得有什麼大禍患。朝廷內外,人不自保,一定會發生變故。如果朝廷內的災禍得以消除,地方的禍患卻難以估量。你打算在外求全,我打算居中免禍,各行其志,不也很好嗎?」蔡興宗認為大變將生,如果發生宮廷政變,成功後下一步就是如何平定同床異夢的地方勢力,呆在地方才是大大的危險。袁顗飛舟似箭,到尋陽才仰天嘆道:「現在終於免除大禍啦!」

兵敗身死

不久後建康發生宮廷政變,劉子業身死,宋明帝劉彧登上皇位。但各地方勢力並不承認他,而是紛紛響應尋陽,建康處於孤立。他和鄧琬合謀,在尋陽擁立宋孝武帝之子劉子勛起兵。但是,鄧琬和袁顗缺乏軍事才能,在他們的指揮下尋陽軍逐漸喪失了優勢。兩軍進入對峙階段。

尋陽軍屢遭敗績,後勤也逐漸出現問題。尋陽軍大將劉胡派部將王起率領一百餘艘戰船進攻錢溪,在急流險境中,張興世的部隊居高臨下,大敗王起的叛軍。劉胡見自己的部隊飢餓疲勞,根本不能再戰,為了保存實力,他只好率領殘兵退回濃湖。袁顗不曉軍事,對待劉胡向來簡慢,兩人關係不佳。劉胡回到濃湖後,對袁顗撒謊說:「張興世的營寨已經修好,不可急攻;昨天小戰,還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陳慶已與南陵、大雷各軍共同扼住張興世的上游,我大軍在此,鵲頭諸將又切斷了他的下游;沈攸之等部已墜入了我們的包圍之中,不必再為此憂慮。」袁顗對劉胡不親自指揮作戰,十分惱怒,說:「運糧路線被切斷,對此我們應該怎麼辦?」劉胡狡辯道:「張興世能越過我們逆流而上,我們運糧的隊伍為什麼不能越過錢溪順江而下呢?」在無奈之下,袁顗只好派安北府司馬沈仲玉率領一千人徒步前往南陵,迎接鄧琬送來的軍糧。

沈仲玉到達南陵,裝載了三十萬斛米,錢和布就有幾十船。他們為了運輸安全,在船上豎起隔板當「圍牆」,想突破錢溪防線。可是,船隊行至潰口,不敢前進,只派人抄小路報告劉胡,請求派重兵護送糧隊過錢溪。劉胡還沒有來,張興世壽寂之任農夫等率三千人馬直奔潰口襲擊了沈仲玉。沈仲玉丟下輜重,逃回袁覬的軍營。張興世部繳獲了敵人留下的所有物資;劉胡的部下聽說沈仲玉慘敗而驚恐不安,其部將張喜向張興世部投降。張喜的投降,極大地鼓舞了官軍的鬥志,劉亮向叛軍發起了濃湖戰役關鍵性的進攻:」

鎮東中兵參軍陶亮向前推進,直逼劉胡軍營。劉胡這時無法制止叛軍的敗逃。袁顗驚慌失措地說:「敵人已經侵入到了人的肝脾里,怎麼能活命!」劉胡正想用計陰謀逃走,欺騙袁覬要率步、騎兵兩萬,到上游奪取錢溪,順便到大雷運回餘糧。袁顗受騙,派給劉胡精兵良馬,讓其直奔梅根。劉胡逃到梅根後,又開始行騙,他先命令薛常寶籌集船隻,又命令南陵各軍全部出發,縱火焚燒大雷各營而逃。到了夜裡,袁覬才得到劉胡逃跑的消息,怒罵道:「今年被這小子所誤!

袁顗向部下宣稱要親自追擊劉胡,也乘機逃走。隨着劉胡、袁覬的逃去,叛軍十萬人馬被劉休仁安撫下來:建安王劉休仁率兵進入袁覬的大營,接納十萬叛軍投降,同時派沈攸之等追擊袁覬。袁覬逃到鵲頭,與鵲頭守將薛伯珍部的數千人一起逃走。袁覬與薛伯珍合併後還有幾千人馬,想共同投奔尋陽。隨着夜幕的降臨,這夥人住宿在山間,袁覬對部下說:「我並不是不能死;只是想到尋陽向主上(劉子勛)請罪,然後自刎!」當夜,薛伯珍殺死袁顗,斬下他的頭顱,前往錢溪向駐守錢溪的官軍軍主俞湛之投降。俞湛之殺死薛伯珍,連同袁顗的首級一起上報領賞。

袁顗死時,只有四十七歲。劉彧非常憎恨他,將其流屍於江,他的侄子袁彖悄悄尋訪了四十一天才找到他的屍體。直到明帝去世後袁顗才得以入土為安。

史書記載

  • 《宋書 列傳四十四》[1]

參考資料